許多準媽媽在懷孕期間,都會因擔心藥物對胎兒的影響,不敢輕易用藥,甚至在生病時選擇“硬抗”。在某種情況下,“硬抗”反而對胎兒不好,比如出現(xiàn)高熱時,因高熱影響胚胎細胞發(fā)育,就需要及時治療,選擇藥物或物理方式退熱。那么,在需要用藥時,該如何選擇呢? 一般來說,只有懷孕前3個月,應盡量不用藥物,因為前3個月是胚胎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孕中期和孕晚期,可在醫(yī)生指導下,選用對胎兒發(fā)育無或影響最小的藥物。 西藥服用分五級 A級最安全根據(jù)實驗及臨床實踐經(jīng)驗,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將藥物對胎兒的危害分為A、B、C、D、X五級。
對孕婦、胎兒均安全。 它所包含的藥物很少,如維生素B、C等。需要注意的是,A級藥物雖安全,但服用劑量須在正常范圍內(nèi),服用前應與醫(yī)生進行溝通。
對孕婦比較安全,對胎兒基本無危害。 日常所用的抗菌藥物,如青霉素、阿莫西林、大部分頭孢菌素類、阿奇霉素等均為B級。
懷孕期間盡量不用。如需使用,必須權衡利弊,利大于弊才能使用。 C類藥物較多,如氟哌酸、左氧氟沙星、抗病毒藥物如阿昔洛韋等。
除非孕婦使用后絕對有效,否則不建議使用。 此類藥物包含了幾乎所有的抗腫瘤藥,以及利尿劑如氫氯噻嗪等。
孕婦禁用。 維生素A大劑量口服可致畸,因此被歸為X級。 以感冒為例,常用的感冒藥,如泰諾中含有偽麻黃堿(C),孕婦應慎用;止痛退熱藥如芬必得,因其含有布洛芬(D),故須禁用。 伴隨有發(fā)熱時,孕婦應首選物理降溫,多喝水。若癥狀仍不緩解,應到醫(yī)院就診,不可自行服藥。若自行服用了泰諾等感冒藥,也不必過分擔心,但在產(chǎn)檢時須告知醫(yī)生。 中藥服用,謹記《妊娠用藥禁忌歌》對于中成藥而言,許多人認為它的成分是中藥,相對而言比較安全,因此感冒發(fā)熱時,有些孕婦會自行選擇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熱顆粒等中成藥。 其實,中成藥也有宜忌,比如抗病毒口服液說明書中就寫明了孕婦禁用;而感冒退熱顆粒也寫明,孕婦需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根據(jù)臨床經(jīng)驗及研究發(fā)現(xiàn),部分中藥對肝臟、腎臟也有副作用,特別是長期使用時。 無論服用西藥還是中成藥,都應養(yǎng)成看說明書的習慣,了解服用方法、注意事項、孕婦或哺乳期禁忌等。 若對內(nèi)容不理解,可以咨詢醫(yī)生或藥師,在專業(yè)人員的指導下正確服用,如此才能保證安全、有效用藥。 孕婦服用中藥,須經(jīng)過中醫(yī)師診斷、處方,才能服用。若備孕期間,因病去醫(yī)院就診,也應告知醫(yī)生。 根據(jù)中藥對胎兒損害程度的不同,中藥妊娠禁忌一般分為禁用與慎用兩類。凡禁用的藥物,絕對不能使用;慎用的藥物,可根據(jù)孕婦患病的情況,酌情使用。但若沒有特殊必要,應盡量避免服用。 禁用藥大多是毒性較強,或是藥性猛烈的藥物,如巴豆、牽牛、大戟、斑蝥、商陸、麝香、三棱、莪術、水蛭、虻蟲等; 慎用藥包括通經(jīng)祛瘀、行氣破滯,以及藥性辛熱的藥物,如桃仁、紅花、大黃、枳實、附子、干姜、肉桂等。 準媽媽日常小貼士懷孕期間應適當補充葉酸。葉酸被稱為“造血維生素”,一旦缺乏,會產(chǎn)生嚴重貧血。孕婦對葉酸的需求量比正常人高4倍,補葉酸是預防寶寶出生缺陷的一種重要方式。但應注意不能過量,過量會干擾其他元素如鋅的吸收。 許多孕婦在懷孕期間喜歡補充水果。但水果食用過量,會引發(fā)妊娠糖尿病。因此,正確吃水果對孕婦很重要。 此外,日常生活中,準媽媽還應保證充足睡眠。飲食上多吃蔬菜,少食寒涼食物如大閘蟹。不喝酒抽煙、避免二手煙。每天適當運動,盡量不提重物,少用電子產(chǎn)品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