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膽礬 danfan 【別名】石膽、藍礬。 【英文名】Chalcanthitum 【來源】硫酸鹽類膽礬族礦物膽礬Chalcanthite的晶體,或為硫酸作用于銅而制成的含水硫酸銅結晶。 【分布】分布于云南、四川、貴州、山西、陜西、湖南、江西、廣東等地。主產于云南、山西。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開采后選取藍色、有玻璃樣光澤者。人工合成者,可用硫酸作用于銅片或氧化銅而制得。 【藥材性狀】不規則的塊片狀或斜方形棱柱狀結晶體,淡黃色或深藍色,半透明,具玻璃樣光澤,置空氣中逐漸風化,表面變為黃綠色;加熱去結晶水變為白色,遇水又變藍色。質硬而脆,易破碎,碎斷面顏色與表面相同。氣無,味澀。 【性味歸經】性寒,味酸、辛。歸肝經、膽經。 【功效與作用】涌吐、解毒、去腐。屬涌吐藥。 【臨床應用】用量0.3~0.6克,溫湯化服;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或吹喉,或以水溶化外洗患處。用治中風、癲癇、喉痹、喉風、痰涎壅塞、牙疳、口瘡、爛弦風眼、痔瘡、腫毒。 【主要成分】主含含水硫酸銅。動物實驗表明,本品具有利膽作用,可明顯促進膽汁分泌。并有催吐作用,內服后可刺激胃壁神經,反射引起口區吐。此外其濃溶液對局部黏膜具有腐蝕作用,故可退翳。 【使用禁忌】體虛者忌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