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的榆次文廟度過了一千多個寒暑,終于搭上榆次老城整修恢復之車。 歷史上雖經了金、元、明、清、民國的歷次維修、擴建形成規模,但后來的幾十年卻由于廟舍的被占而日漸蕭索荒疏。文廟整修前僅存留下來的欞星門,泮池,狀元橋和大成門等,多為明代遺建。 整修工程使文廟復建了昔日的萬仞宮墻、文廟坊、大成殿、明倫堂并起高了欞星門、大成門等原有建筑的地勢,占地兩萬三千多平米的文廟基本恢復了舊日的格局。尤為令游者矚目的是大成殿外環繞的蟠龍石柱,使殿宇蔚為壯觀。 榆次文廟,老城古建群中的一處經典。  欞星門


 泮橋、大成門

橋欄板刻石
護階石獸
大成門內匾額、彩繪

 由大成門望大成殿
復建的大成殿
拼接的丹陛石







明倫堂

碑廊



 西大街文廟東牌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