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想想,不免感慨,我竟然也超越了不惑的年齡。歲月的長河在不經(jīng)意間,已靜靜流淌了40年。時間都去哪兒了?到處找找,如此細軟……從出生到現(xiàn)在,我無時無刻不被“愛”包圍著,一層又一層,結實而厚重。媽媽說我打小沒奶吃,于是買了一只奶羊,小姨和姥姥天天給我蒸羊奶,晾溫了,再一點一點用小勺喂給我。有一次,小姨給我擠羊奶時被大馬蜂蟄著了手腕,到現(xiàn)在還有一大塊傷疤。夏天,姥姥和姥爺總會手不離扇,隨時給我扇涼驅(qū)蚊。等我長大些了,有好吃的東西姥姥也總會給我留著,等我回老家時,看著我吃下去。 我漸漸長大后,上了小學、中學,家又離學校近,只管自己好好讀書就行,衣食住行都不用操心。等到逢五、十趕集的日子,媽媽還給我買紅臉兒的燒餅夾上驢肉吃,那個美味,現(xiàn)在想起來還垂涎三尺。我的生活在那個年代來說,是數(shù)得著的好,這全是爸爸媽媽給我的福份。不像我的大多數(shù)同學們學校離家遠,還要住校,每次放假帶好一周的咸菜,還睡大通鋪。我就這樣度過了安穩(wěn)、幸福的童年和少年。等到自己考上學以后,才離家遠了,但時刻有爸媽的關心,我也順利畢了業(yè),上了班又回到爸媽身邊,此時爸媽已是50多歲了,感覺他們沒有老,還是當年意氣風發(fā)的樣子。 1989年我結了婚。我有時很任性,丈夫包容了我許多許多,給了我自由自在的空間,讓挑剔的我在家庭的溫暖里“恣意”地生活。家人愛我,我愛家人。爸媽老了,我每天看著他們,盡量陪他們多說說話。爸爸得的是肺心病,時不時就得去醫(yī)院,爸爸住院時我盡心盡力地陪護,守在爸爸床邊照料他,日夜不厭。媽媽得了冠心病,厲害了也得住院治療。我把我的精力基本上都分給了這4個人:爸、媽、丈夫和孩子。同時他們對我也信賴有加,我知道他們各自都需要什么,我就盡量給他們解決什么。小時,爸媽是我的靠山,現(xiàn)在我是爸媽的靠山,丈夫則是我和孩子的靠山。我們就是這樣維系著這個普普通通、歡樂祥和的家。 忙里偷閑的時候,就想為啥我想到家的時候心里總是暖洋洋的呢?是小時候爸媽帶我看病時焦急的心情,是讀書時爸媽的鼓勵和叮嚀,是我孤立無援時爸媽諄諄的話語,是丈夫做的那一碗碗芡實薏米粥,是孩子天真的笑顏……所有的溫暖如涓涓細流,匯成洶涌澎湃的江海,那是春水的涌動,那是永遠不變的傳承于千古萬代的東西,那就是“愛”。 -END- 文:?鄭麗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