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5日凌晨,美國宇航局(·NASA)對外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對外宣布了一個重大發現:在距離太陽系2545光年之外,有一個由8顆行星組成的行星系統,這是首次發現行星數量能與太陽系達到同一水平的星系,堪稱“第二個太陽系”! 這個新發現的的主星是一顆名為“開普勒90”(Kepler-90)的恒星,周圍如同太陽系一般有著8顆圍繞他運轉的行星。這次天文學家們在這個星系內找到一顆名為Kepler-90i小質量的巖石行星,正式將這個星系的行星數量增加到8個,成為首個與太陽系行星數量持平的外星星系。 
不過,新發現的這顆小質量行星Kepler-90i距離主恒星很近,公轉周期僅有大約14.4天,因此天文學家預計,其地表溫度極高,也不可能有我們已知的生命形式存在。 事實上,這個星系雖然名義上被稱為“第二個太陽系”,但實際上,它比太陽系要小很多。盡管行星數量相同,但是從軌道示意圖上可以清楚看到,開普勒90行星系統的范圍要小得多,其最外側的那顆行星的軌道半徑才幾乎與地球軌道的半徑相當,也可以稱其為“迷你版太陽系”。 
而值得一提的是,發現這個行星系統是借助了谷歌公司的機器學習技術實現的。機器學習技術的本質在于計算機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自我學習”。在這次探索中,計算機學會了如何對開普勒望遠鏡獲得的大量數據中搜尋疑似的系外行星信號并加以分析和排除。機器學習的應用意味著,人類在未來講可以依靠計算機大量運算來尋找地外宜居行星,而節省人力和時間。 同時,科學家們還開始嘗試讓計算機去對那些在已經發現有行星存在的670顆恒星數據再次進行分析篩查,科學家們認為這些已經被證明存在行星系統的恒星周圍很有可能還有未知行星被人們忽略了,或許還會有更多新發現。 
雖然開普勒90這個行星系統是第一個與太陽系行星數量相當的星系,但是科學家們認為,這個星系的條件比較一般,在孕育生命的可能性不高。相比而言,像2014 年,開普勒望遠鏡發現的被稱為“地球2.0”的系外行星開普勒452b,與地球高度相似,更有可能存在生命。 美國宇航局天體物理學部門主管保羅·赫茲表示,開普勒望遠鏡數據中仍然隱藏著眾多令人興奮的新發現,等待著采用合適的新工具或者新技術去揭示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