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骨、關節損傷 第一節 鎖骨骨折 1、病因與分類 鎖骨骨折好發于青少年,多為間接暴力引起。 2、臨床表現和診斷 (1)鎖骨骨折后出現腫脹、淤斑,肩關節活動使疼痛加重。 3、治療 兒童的青枝骨折及成人的無移位骨折可不作特殊治療。僅用三角巾懸吊患肢3~6周即可開始活動。 第二節 肱骨干骨折 概要 骨干中下1/3斷后外側有橈神經溝,此處骨折易發生橈神經損傷。 病因 直接暴力 粉碎性骨折 間接暴力 中下段1/3骨折,斜型或螺旋形骨折 1、上1/3骨折(骨折線在三角肌止點以上)
2、中1/3骨折(骨折線在三角肌止點以下)
3、下1/3骨折 斷端移位隨前臂和肘關節位置而定,常有成角、內旋。 第三節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多發生于10歲以下兒童,肱骨髁上骨折復位時,橈側或尺側移位未得到糾正,或骨折線經過骺板造成了骨骺損傷,骨折愈合后,可出現肘內、外翻畸形。 一、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治療 手法復位外固定。 第四節 尺橈骨骨折 1、臨床表現和診斷 尺骨上l/3骨干骨折可合并橈骨小頭脫位,稱為★孟氏(Monteggia)骨折。 橈骨干下1/3骨折合并尺骨小頭脫位,稱為★蓋氏(Galeazzi)骨折。 2、治療 手法復位 第五節 橈骨下端骨折 解剖概要 橈骨下端骨折是指距橈骨下端關節面3cm以內的骨折。 病因與分類 根據受傷的機制不同,可發生伸直型骨折、屈曲型骨折、關節面骨折伴腕關節脫位。 一、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 臨床表現和診斷 即側面看呈“銀叉“畸形正面看呈”槍刺樣“畸形。x線拍片可見骨折遠端向橈、背側移位,近端向掌側移位。 治療 以手法復位外固定治療為主,很少需要手術治療。
二、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 臨床表現及診斷 X線拍片可發現典型移位,近折端向背側移位,遠折端向掌側、橈側移位,與伸直型骨折移位方向相反,稱為反Colles骨折或Smith骨折。 治療 主要采用手法復位,夾板或石膏固定。 三、橈骨遠端關節面骨折伴腕關節脫位(Barton骨折) 肩關節脫位 前脫位最為常見。 外傷史,主要表現為肩關節疼痛,周圍軟組織腫脹,關節活動受限。健側手常用以扶持患肢前臂,頭傾向患肩,以減少活動及肌肉牽拉,減輕疼痛。 2.局部特異體征: 上臂輕度外展前屈位; ②Dugas征陽性 患肢肘部貼近胸壁,患手不能觸及對側肩,反之,患手已放到對側肩,則患肘不能貼近胸壁; ③房間畸形 從前方觀察患者,患肩失去正常飽滿圓鈍的外形,呈“方肩”畸形; ④關節窩空虛 除方肩畸形外,觸診發現肩峰下空虛,可在腋窩、喙突或鎖骨下觸到脫位的肱骨頭。 3.影像學檢查 X線檢查,可以了解脫位的詳細情況,包括脫位的類型,還能明確是否合并骨折。 (二)治療
第二節 肘關節脫位 肘關節脫位臨床表現: 第三節 橈骨頭半脫位 (一)好發年齡及發生機制 ▲(二)臨床表現及診斷 (三)治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