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2018!
祝廣大的醫務工作者,闔家幸福,身體安康!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中國團隊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論著文章類表現十分精彩,一共貢獻了 6 篇高質量臨床研究。讀者可以在我們的app或官網,搜索中文題目,閱讀全文中譯。
NEJM不僅報道臨床醫學進展,同樣始終強調人文關懷和醫學教育的重要性。國內知名醫學專家也對NEJM刊登的這些觀點提供了中國視角。 NEJM是臨床醫學的風向標。2017年影響最大的兩項臨床醫學進展,均由NEJM發表。 我們在此對這些文章逐一介紹。 歷年最高,六篇論著登頂新英格蘭 1. 奧希替尼或鉑類-培美曲塞治療EGFR T790M陽性肺癌的研究 N Engl J Med 2017;376:629-40 2009年,莫樹錦(Tony Mok)教授和吳一龍教授合作的關于吉非替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研究“IPASS研究”結果發表在NEJM上,拉開了肺癌分子靶向治療的新篇章。8年后兩位教授再次登陸NEJM,發表了關于奧希替尼(AZD9291)治療吉非替尼耐藥后EGFR T790M突變的AURA3研究,把肺癌的靶向治療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2. 急性卒中頭部體位的集群隨機交叉試驗 N Engl J Med 2017;376:2437-47 對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取仰臥位可以改善腦血流和腦內血氧狀況,然而可能增加誤吸和吸入性肺炎的風險。但目前有關卒中患者其他體位包括坐位研究的分析結果尚不一致。為了解決這一臨床問題,來自北京大學醫學部和喬治全球健康研究所的Craig Anderson教授等進行了HeadPoST研究,明確了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采用平躺位是否可通過增加腦血流灌注來改善患者的預后。
3. 通過分析血漿EB病毒DNA篩查鼻咽癌 N Engl J Med 2017;377:513-22 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Dennis Lo)教授團隊領導的前瞻性研究,探索了血漿EB病毒DNA檢測在早期無癥狀鼻咽癌患者中的應用。研究表明,利用循環游離EBVDNA進行人群鼻咽癌篩查,并聯合鼻內鏡和MRI,篩查的敏感性達到97.1%,特異性達到98.6%。NEJM評論認為循環游離EBV DNA篩查是一項“確實能挽救生命的進步”。
4. 對艾樂替尼和克唑替尼用于未經治療的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的比較研究 N Engl J Med 2017;377:829-38 這是莫樹錦教授主導的又一篇力作。ALEX臨床試驗比較了艾樂替尼與克唑替尼治療未經治療的、晚期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的結果。在無進展生存率方面,艾樂替尼完勝克唑替尼(研究者評估的PFS:68.4% vs. 48.7%)。 5. 噻托溴銨治療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N Engl J Med 2017;377:923-35 由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鐘南山教授團隊研究了噻托溴銨治療早期慢阻肺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這項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表明,噻托溴銨顯著緩解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下降(點擊閱讀)。
6. 健側頸神經移位術治療上肢痙攣癱的臨床試驗 doi:10.1056/NEJMoa16152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