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 一、 大唐王朝的宗室有點混亂。 除了李淵、李世民等等皇帝的后代們, 還有李淵的爺爺李虎的后代們, 甚至有功的將領也被賜姓為李,加入宗室籍, 比如唐末的沙陀將領李國昌、李克用父子。 然而,宗室如此的龐大,不是當官就是將軍, 還沒出過一位驚采絕艷的詩人。 直到790年, 一個瘦弱的嬰兒出生在河南福昌縣昌谷。 這個嬰兒出生時瘦骨嶙峋, 他的父親卻很愛他,希望他能夠健康長大。 “我要用最吉利的字為他取名”。他的父親李晉肅想。 他給他的兒子取名叫李賀,字長吉。 李賀的遠祖是高祖李淵的叔父李亮, 在宗室中屬于八竿子打不著的那種, 傳到李晉肅這一代時,早已世遠名微,家道中落。 但是李賀卻對他是李唐宗室這一身份特別的驕傲, 在他的詩中一再的提起:“唐諸王孫李長吉”, “宗孫不調為誰憐”,“為謁皇孫請曹植”。 皇族血統再高貴, 也不能為自己的家庭帶來半毛錢。 因為窮困,早年的李晉肅外出謀生, 被聘為“邊上從事”,到了四川任職, 直到老年才被調回中原,擔任陜縣令。 李賀的母親鄭氏帶著一個女兒、倆個兒子在昌谷, 依舊過著貧寒的日子。 李賀后來描述自己少年時的貧困, “我在山上舍,一畝嵩磽田。 夜雨叫租吏,舂聲暗交關”, “欲將千里別,特此易斗粟”。 多么凄慘,多么悲涼。 二、 寒門貴子,這個詞放在李賀身上一點也不假。 雖然他長得“體形細瘦、通眉長爪”,但是極為聰明。 據說他讀書能夠過目不忘, 先生講的課本,他下課后從來不用復習, 在7歲那年,他就學會了寫詩這種高雅的藝術。 這么一個少年神童,想不惹人關注都不可能。 大文豪韓愈也聽說了,他說: “不可能,這種人在古代也就算了,現在怎么會出現這樣的神童”。 吃瓜群眾不嫌事大,皇甫湜在旁邊攛掇:“去看看不就知道啦”。 于是兩人聯袂到訪,小李賀對自己很有信心, 知道他們的要求后,提筆就寫了一首詩—— 李賀 《高軒過》 韓員外愈、皇甫侍御湜見過,因而命作。 華裾織翠青如蔥,金環壓轡搖玲瓏。 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 云是東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羅心胸,九精照耀貫當中。 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 龐眉書客感秋蓬,誰知死草生華風。 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整首詩一氣呵成, 先是夸獎韓愈、皇甫湜來時的氣派, 接著贊賞二人的文采和名聲, 最后說自己的理想抱負, 沒有一絲停頓。 韓愈和皇甫湜看過之后,大吃一驚, 連忙說“有這樣的天才,大唐有望,文壇也后繼有人啦,哈哈哈哈”。 三、 經常有明星的粉絲說:“你造他有多努力嗎”。 如果以此為標準,那李賀真是要飛出天際了。 他年紀稍微大了一些,就下定決定了——“我要寫詩”。 寫詩可不是悶坐在屋子里苦思冥想, 好的句子就冒出來了, 寫詩需要詩人對這個世界有所感悟, 才能書寫到紙上。 為此李賀經常騎著一頭小毛驢出門轉悠, 看到狗打架,就寫下來; 看到農夫劈柴鋤地,也寫下來; 日出日落、風雨雷電, 只要腦子里有所感悟,全部都寫下來。 他把寫下的零碎詞句,放在隨身攜帶的一個包里, 晚上回家之后, 連飯都顧不上吃就去整理白天的手稿, 十分的刻苦。 李商隱為其做的《小傳》中說: “恒從小奚奴,騎巨驢,背一古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 及暮歸,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見書多, 輒曰: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耳”。 老太太說:“這孩子,是要把自己的心血全部嘔來才罷休啊”。 這才是:你造他多努力嗎?啊,你造嗎? 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造就出的是一個名滿京華的天才詩人。 四、 這幾天,18歲這個梗很是熱鬧, 大家紛紛曬出自己18歲的照片。 如果唐朝有朋友圈, 李賀曬出的一定是自己和大V韓愈的自拍。 韓愈是當時文壇的巨匠, 能當官、能寫詩、能作文, 這些都不夠,還搞“古文運動”, 要在千百年后也留下自己的名字。 他幫別人寫一篇軟文,開價就是幾十萬, 比現在的大號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面對這樣一個曾經對自己恨欣賞大V, 李賀特別希望得到他的提攜。 欣賞是欣賞,與提攜壓根不是一碼事, 怎么辦呢? 李賀想到了一個主意, 要想打動他,就要拿出自己最優秀的作品, 就像十年前一樣,虎軀一震,讓他激靈一抖。 他選定了自己的代表作—— 《雁門太守行》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果不其然,再大的V也經不起這樣的虎軀, 韓愈只能敗在小李賀的西裝褲下。 在韓愈的推薦下,李賀的人氣大漲,也成了大V。 五、 再那個年代,粉絲多對于考進士是有幫助的, 這也是李賀的目的所在。 在唐朝,想做官有三條路:恩蔭、科舉、從軍, 這三條路都需要一個重要條件——家庭出身。 你要是出身于貴族世家、門閥大族, 那什么都不成問題。 可你要是出身在小門小戶之家, 不好意思,走好吧您吶。 李賀雖說也是個宗室, 可畢竟已經在八竿子以外了, 得到了韓愈的推薦, 就可以試著走科舉之路了, 因為那時的科舉不封名字, 韓愈打個招呼,錄取不是問題。 何況以他的才華,那還不是小菜一碟, 可偏偏這個時候他的父親去世了, 按禮制,他必須回家老老實實的守孝三年。 命運第一次玩弄了李賀, 他眼看著他的朋友們都考上了進士, 而自己只能在鄉野間孤守。 韓愈并沒有忘記他,時不常的就來信勉勵他, 不就是三年嘛,咬咬牙就過去了。 810年,李賀重出江湖。 這年初冬, 他參加了房式主持、韓愈參與組織的河南府試, 他寫下了《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并閏月》, “七十二候回環推,天官玉管灰剩飛。 今歲何長來歲遲,王母移桃獻天子”。 毫無疑問的,李賀一舉拿下鄉貢秀才, 他意氣奮發的前往長安,準備來年初春的進士科。 有人說:當你最開心的時候,悲傷也準備來臨。 李賀才氣過人、躊躇滿志, 他并沒有注意到背后的陰謀: 他的競爭者們要想辦法黑掉他。 他們大費周折,終于找到了李賀的黑歷史: 李賀的父親名叫李晉肅, “晉肅”與“進士”諧音,他來長安考進士, 是對他父親的大不敬。 你覺得,這是理由嗎? 在那萬惡的封建王朝,這確實是理由。 這樣一來, 李賀的科舉夢斷,前途就被判了死刑。 夢想著一舉中第,重振家門的李賀, 這個時候就死了。 李賀死了,韓愈怒了。 他寫了一篇名叫《諱辨》的犀利文章, “父親的名字叫晉肅,兒子就不能考進士; 如果父親的名字叫仁,那兒子就不做人了嗎“? 批判的武器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六、 李賀意氣奮發的從昌谷走向長安, 落寞的從長安回到昌谷。 他的心情,我不得而知, 但從離開長安時做的一首詩,可一窺究竟—— 《出城》 雪下桂花稀,啼烏被彈歸。 關水乘驢影,秦風帽帶垂。 入鄉誠可重,無印自堪悲。 卿卿忍相問,鏡中雙淚姿。 二十年夢碎,此生還有什么希望? 此后的日子, 他幾次出門奔前程,幾次無功而返。 看著日漸衰敗的家門, 出嫁的姐姐、外出謀生的弟弟, 家中只剩下自己和老母親相依為命。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大概是欣賞他的才華,或者因為韓愈的推薦, 他得到了一個從九品的官職——”奉禮郎“, 這是小的不能再小的官了。 但他還是認真的去干了,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認認真真的干了三年, 最終因為升遷無望而難以為繼。 再一次回來了,昌谷,落寞的回來。 他還是不甘于沉淪, 在26歲那年,他做了最后一次努力。 他取道洛陽、經河陽、入太平、過高平, 終于到達了潞州, 在張徹的舉薦下, 擔任了昭義軍節度使郗士美的幕僚, 他們”吟詩一夜東方白“,準備大展拳腳。 河朔三鎮驕橫跋扈, 七十年了都沒能討平,郗士美能奈何? 只得灰溜溜的返回長安,張徹也跑了, 李賀走投無路, 只得強撐著并不強壯的身體,返回昌谷老家, 他還想再接著奮斗,可惜沒有時間了。 “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 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 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夢想的破碎、前途的渺茫,現實的打擊, 無不在吞噬著他的健康。 多年的抑郁,他終于熬不住了。 七、 有人說,李賀的詩都是寫鬼怪的,滲人的很。 他說對了一半,李賀以鬼怪、生死、寒墳入詩, 用詞陰冷,寫的卻是自己的一顆紅心, 看上去是怨、是恨,怨和恨里透著的卻是忠和愛。 他寫道:皇帝你別瞎折騰了,哪有什么神仙,吃金丹有個卵用—— ”金盤玉露自淋漓,元氣茫茫收不得“。 他寫道:秦王是真正的大英雄,平定了天下,我們要向他學習—— ”秦王騎虎游八極,劍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聲,劫灰飛盡古今平“。 他又說:老百姓苦啊,被酷吏欺負的只能抱頭痛苦—— ”泰山之下,婦人哭聲。 官家有程,吏不敢聽。” 看到貴族們奢華無度,卻不愿拿錢出來資助國家,他還是寫詩: 富貴震天下又怎么樣,到頭來還不是一柸黃土—— ”三皇后,七貴人,五十校尉二將軍。 當時飛去逐彩云,化作今日京華春“。 李賀只活了27歲,卻留給了這個世界一千年。 他在猛人輩出的唐朝, 走出了自己的路,開創了”長吉體“詩, 為后世的李商隱、溫庭筠、文天祥乃至湯顯祖、曹雪芹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他用冷僻的字眼寫出晦澀的詩文, 把不屈的抱負、倔強的靈魂,留給了這個世界, 特意把最直白、最陽光的情懷留給了自己: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 快走踏清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