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蒂雅演奏貝多芬《第一鋼琴協奏曲》 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 我喜歡鋼琴協奏曲的原因,首先是因為喜歡鋼琴這件樂器。鋼琴無疑是件男性化的樂器,與小提琴暖調的嫵媚或者感傷相比,它的演奏,總令人感覺似高高云影下泛著深藍又因寒意有些凝固的秋水。 協奏曲賞析系列①丨柴可夫斯基和他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莫扎特與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相比,莫扎特是清新與清麗,貝多芬是雄曠與雄渾,貝多芬鋼琴協奏曲中更豐滿地體現了他的交響性。 人們習慣上認為貝多芬有5首鋼琴協奏曲:
貝多芬音樂的魅力,首先在其表現的幅度,這5首協奏曲不僅表現方法各異,而且使用的素材很少重復,不像莫扎特的協奏曲,經常同類型形態有很接近的地方。其次是在一個結構中所表現的容量,他對一個素材的可發展能力令人嘆為觀止――不似莫扎特那般單純,但發展中沒有糾結,總是越發展越舒展,而且越發展越明亮,絲毫沒有淤積的晦暗。 更具震撼力的,當然是第五號,如果把第三號理解為青年貝多芬對英雄氣質的向往,第四號理解為對詩意的追尋,那么第五號完全是灑脫到恣肆的狂歡。我喜歡這首作品中不被一切東西束縛的那種狂傲中所展現出的堅毅輝煌,鋼琴與樂隊既不是陽剛與陰柔的對話,也不是強弱身份的彼此交換,而是在彼此征服中那種令人回腸蕩氣、絢麗的撞擊,這種美麗沖撞是樂隊瀟灑地席卷與覆蓋一切的洶涌磅礴與鋼琴在波濤駭浪中不斷地脫穎而出。這是完全擺脫自身重心的那種在狂放中將自己徹底宣泄的狂歡,我一直覺得這首作品隱含著貝多芬最耀眼的精神強度。 我認為最能展現貝多芬鋼琴協奏曲魅力的演奏者分別是:德國人肯普夫,瑞士人菲舍爾和意大利人米凱蘭杰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