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劉渡舟老先生講透“瀉心湯類方”

     仙鶴草中醫學堂 2018-01-08

    導讀


    《傷寒論》中,瀉心湯類五方的組成、功效及組方原則,你都清楚嗎?

    為何瀉心湯類方中,要加入旋覆代赭湯?

    用3分鐘的時間,跟隨本文,跟隨劉老,來看一看吧!

    瀉心湯類共有五方,即半夏瀉心湯、大黃黃連瀉心湯、附子瀉心湯、生姜瀉心湯、甘草瀉心湯。為了比類發明,并把旋覆代赭湯列于其后。


    瀉心湯是治療心下痞氣的主方。它是因于脾胃之氣不和,升降之機乖戾,使氣痞于心下所致。

    因此,它兼有胃氣不降的嘔吐、噫氣和脾氣不升的大便下利等證。

    至于熱邪結于心下的熱痞,以及上熱下寒導致的衛陽不能固表的惡寒汗出之痞,雖不能完全歸咎于脾胃的氣機升降失調,然氣機痞于心下,而使胃脘之氣不和則一。


    所以,五個瀉心湯中,調和脾胃陰陽而治心下痞氣則只有半夏瀉心、生姜瀉心、甘草瀉心湯三方。

    余如大黃黃連瀉心湯和附子瀉心湯,乃是針對寒熱具體情況而制定的,它們雖有心下痞證,而其病機似應另當別論。


    旋覆代赭湯證,也兼見心下痞,可以作為瀉心湯的類證,但病機屬于胃虛肝逆,

    而又痰氣相因,故雖有噫氣不除之特點,然無嘔吐下利之變,而與脾胃升降失序者又有不同,故亦不得混為一談。


    半夏瀉心湯

    【藥物組成】

    半夏(洗)半升 黃芩 干姜 人參 甘草(炙)各三兩 黃連一兩 大棗(擘)十二枚

    【煎服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適應證】

    本證的特點: 中見心下痞滿不舒,上見嘔吐或帶酸苦,下見大便瀉利,舌苔白膩,脈多見滑,而是其候。

    【原文】

    第149 條。


    【方義】

    本方系小柴胡湯去柴胡、生姜,加黃連、干姜而成。

    半夏瀉心湯屬于和解劑之一,其病由于中州氣機升降不利,中焦痞塞,胃氣不降而生熱,故以芩連之苦寒以降之; 

    脾氣不升而生寒,故用干姜之辛熱以溫之;

    痰飲擾胃,上逆作吐,故用半夏化飲降逆止吐; 

    脾胃氣弱,不能斡旋上下,故以參草棗以補之。

    本方清上溫下,苦降辛升,蠲痰消痞,為治療心下痞的主方。


    【選注】

    尤在涇:“痞者,滿則不實之謂。夫客邪內陷,即不可從汗泄,而滿而不實,又不可從下奪,故惟半夏、干姜之辛,能善開其結;

    黃連、黃苓之苦,能泄其滿。而其所以泄與散者,雖藥之能,而實胃氣之使也。用參草棗者,以下后中虛,故以之益氣,而助其藥之能也,”


    【按語】

    本方由小柴胡湯加減變化而成。方中寒溫并用,辛開苦降甘調于一爐共治,為和解脾胃寒熱而設之方。


    本方為治療脾胃疾病開辟了一條途徑,在臨床上,對單純的脾胃熱證基寒證較易醫治,而對于脾胃運化失常所產生的寒熱夾雜、升降乖戾之證,若不明和解脾胃陰陽之法,則往往令人束手無策。

    目前,本方廣泛應用于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病證。如運用得當,常可取得滿意的療效。


    【方歌】

    半夏瀉心芩連姜,人參草棗合成方;

    心下痞滿兼嘔吐,去滓重煎調胃腸。


    【醫案選錄】

    張某,男,司機,素嗜酒。1969 年發現嘔吐,心下痞悶,大便每日兩三次而不成形。

    經多方治療效不顯。其脈弦滑,舌苔白,辨為酒濕傷胃,郁而生痰,痰濁為邪,胃氣復虛,影響升降之機,則上見嘔吐,中見痞滿,下見腹瀉。

    治以和胃降逆,去痰消痞為主。


    擬方: 

    半夏12克,干姜6克,黃芩6克,

    黃連6克,黨參9克,

    炙甘草9克,大棗7枚。


    服一劑,大便瀉下白色膠涎甚多,嘔吐十去其七。

    又服一劑,則痞利皆減。凡四劑痊愈。

    (劉渡舟醫案)


    大黃黃連瀉心湯

    【藥物組成】

    大黃二兩 黃連一兩

    【煎服法】

    上二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


     【適應證】

    (一)心下痞滿,按之不痛,心煩溲赤,大便不爽,舌紅苔黃,脈浮或數。

    (二)治心下痞,兼吐血、衄血等火熱迫血妄行證。


    【原文】

    第154條、164條。

    【方義】

    大黃苦寒,泄熱而破結; 配黃連之苦寒,以清心胃火邪。俾火邪去而氣和,則痞滿可除。


    【選注】

    成無己:“《內經》曰:火熱受邪,心病生焉。苦入心,寒除熱,大黃、黃連之苦寒,以導瀉心下之虛熱。但以麻沸湯漬服者,取其氣薄而瀉虛熱。”


    錢潢曰:“心下者,心之下,中脘之上,胃之上脘也。

    胃居心之下,故曰心下也。

    其脈關上浮者,浮為陽邪,浮主在上,關為中焦,寸為上焦,因邪在中焦,故關上浮也。

    按之濡,乃無形之邪熱也。熱雖無形,然非苦寒以泄之不能去也,故以此湯主之。”


    【按語】

    本方乃治療熱痞的正治之法。成注所云“虛熱”意指無形邪熱結于心下,其中并無實物可言。

    故服用本方不必煎煮,而以沸水浸泡片刻,然后絞汁去滓即可服用。

    這種制藥方法,在于取其寒氣之輕揚以泄熱,避其苦味之重獨以攻下。


    本方僅以大黃、黃連二味,然附子瀉心湯則用大黃、黃連、黃芩三味,恐前方中亦有黃芩,而后但加附子。

    又《千金翼方》注云:“此方本有黃芩”,再考《金匱· 驚悸吐衄篇》的瀉心湯亦芩連并用,可見本方有黃芩為理想,以增強清熱泄痞之功。


    本方臨床上應用較廣,不僅是治療熱痞的主方,也能治療因于火邪的諸般血證。

    《圣惠方》還用本方治療:丈夫、婦人三焦積熱之眼目赤腫、頭項腫痛,口舌生瘡、心膈煩躁、小便赤澀,大便秘結,糞門腫痛等證,反映了其清熱的作用為優。


    【方歌】

    大黃黃連瀉心湯,黃芩黃連和大黃;

    清熱泄痞沸湯漬,擅治煩躁吐衄殃。


    【醫案選錄】

    甘肅高寨孫某,60歲。鼻衄如注,心煩不眠,心下痞滿,小便發黃,大便不爽,舌質紅而苔薄黃,六脈皆數。

    辨為心胃之火上炎,擾動氣血。

    氣不和則心下痞滿,血被灼則鼻衄不止。


    治當瀉心清熱,則氣血自安。

    處方: 

    生大黃9克,黃連6克,黃芩6克。

    用滾湯浸藥片刻,飲一碗,而衄痞皆愈。

    (劉渡舟醫案)


    附子瀉心湯

    【藥物組成】

    大黃二兩 黃連一兩 黃芩一兩 附子(炮去皮、破,別煮取汁)一枚


    【煎服法】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內附子汁,分溫再服。

     【適應證】

    上述之熱痞,而又兼見惡寒汗出之證。

    【原文】

    第155 條。


    【方義】

    大黃、黃連、黃芩苦寒泄熱,沸水浸漬以泄氣分之痞; 

    附子辛熱,別煮取汁,用以扶陽固表止汗。

    共為寒熱并用,正邪兼顧之劑。


    【選注】

    尤在涇:“按此證邪熱有余而正陽不足,設治邪而遺正,則惡寒益甚; 

    或補陽而遺熱,則痞滿愈增。

    此方寒熱補瀉并投互治,誠不得已之苦心,然使無法以制之,鮮不混而無功矣。方以麻沸湯漬寒藥,別煮附子取汁,合和與服,則寒熱異其氣,生熟異其性,藥雖同行,而功則各奏,乃先圣之妙用也。”


    【按語】

    本方中三黃生用,沸水浸漬,是取其輕清之氣,以泄上焦之熱。

    尤妙在附子熟用另煎,是取其醇厚之味,以溫下焦之寒。

    如是,陽得附子而復,則惡寒汗出愈;

    熱得三黃而除,則心下痞滿自消。


    本湯證應與熱痞兼表未解者相鑒別。

    如果其人惡寒汗出,而又有發熱脈浮、頭項強痛等證,則宜漢遵先表后里的治療原則,

    宜用桂枝湯先解其表,表解后,方可用大黃黃連瀉心湯泄其痞。


    【方歌】

    附子瀉心芩連黃,惡寒汗出痞為殃;

    專煎輕漬須記住,瀉熱之中又扶陽。


    【醫案選錄】

    寧鄉學生某,得外感數月,屢治不愈。延診時,自云腹滿,上身熱而汗出,腰以下惡風。

    時夏歷六月,以被圍繞。取視前方,皆時俗清利,搔不著癢之品。

    舌苔淡黃,脈弦。與附子瀉心湯。

    閱二日復診,云藥完二劑,疾如失矣。

    為疏善后方而歸。

    (摘《園醫案》)


    生姜瀉心湯

    【藥物組成】

    生姜(切)四兩 甘草(炙) 三兩 人參三兩 干姜一兩 黃芩三兩 半夏(洗)半升 黃連一兩 大棗(擘)十二枚


    【煎服法】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附子瀉心湯,本云加附子,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同體別名耳。

    生姜瀉心湯,本云理中人參黃芩湯去桂枝、術,加黃連,并瀉肝法)。


    【適應證】

    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腸鳴下利,或脅下作痛,小便不利,脈沉弦,舌苔水滑。

    【原文】

    第157 條。


    【方義】

    本方即半夏瀉心湯加生姜而成。

    證屬脾胃虛弱,中氣不運,故飲食難于消化,致使水飲內停而成痞。


    藥用生姜健胃以散水飲,佐以半夏滌痰消痞氣; 

    干姜溫中以去寒邪; 

    人參、甘草、大棗甘溫扶虛,補中益氣; 

    黃芩、黃連苦寒而降,以治胃氣上逆。


    【選注】

    《醫宗金鑒》“名生姜瀉心湯者,其義重在散水氣之痞也。

    生姜、半夏散脅下之水氣; 

    人參、大棗補中州之土虛;

    干姜、甘草以溫里寒; 

    黃芩、黃連以泄痞熱。

    此方備乎虛水寒熱之治,對胃中不和下利之痞,焉有不愈者乎?”


    尤在涇:“汗解之后,胃中不和,既不能運行真氣,并不能消化飲食,于是心中痞硬,干噫食臭。


    金匱》所謂中焦氣未和,不能消谷,故令人噫是也。

    噫,噯食也。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土得不及而水邪為殃也。

    故以瀉心消痞,加生姜以和胃。”


    【按語】

    本方治胃不和而有水氣之痞,此證水氣雖已波及脅下,但病根猶在于胃。

    因寒熱互結較重,故心下痞滿且硬。

    胃虛食滯,故見干噫食臭等證。


    本方與半夏瀉心湯相比,而以水氣之患為突出。水氣不化而橫流,故脅下作痛;

    若水走腸間,則腹中雷鳴下利。

    所以,本方重用生姜之辛散以和胃散水,他藥則與半夏瀉心湯同。

    本證如見小便不利,亦可酌加茯苓為要。


    【方歌】

    生姜瀉心是良方,胃中不和痞為殃,

    噫氣下利芩連草,參棗半夏與二姜。


    【醫案選錄】

    潘某,女,49歲,湖北潛江人。主訴心下宿塞, 當胃脘處高起如雞卵大小,噫氣頻作,嘔吐酸苦,大便溏稀,腸鳴漉漉,飲食少思。


    查其人體胖,面浮腫,色青黃而不澤; 

    視其心下隆起一包,按之則沒,抬手則起。

    六脈滑而無力,舌苔水滑。

    辨為脾胃之氣不和,以致升降失序,中挾水飲,故而成痞。


    氣聚不達則心下隆起,然按之無物,但氣痞耳,故按之則消。

    為疏生姜瀉心湯加茯苓,連服八劑,痞消包平而愈。

    (劉渡舟醫案)


    甘草瀉心湯

    【藥物組成】

    甘草(炙) 四兩 黃芩三兩 干姜三兩 半夏(洗)半升 大棗(擘)十二枚 黃連一兩

    【煎服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適應證】

    心下痞硬而滿,腹中雷鳴,下利頻作,水谷不化,干嘔心煩不得安。

    【原文】

    第158 條。


    【方義】

    本方即半夏瀉心湯減人參,加重甘草之劑量而成。

    方以甘草命名,義在緩客氣之逆,益中州之虛; 

    佐以大棗之甘,則扶虛之力為大;

    半夏辛降,和胃消痞; 

    芩連清其客熱,干姜溫其里寒。務使中氣健運,寒熱消散,胃氣不痞,客氣不逆則愈。


    【選注】

    尤在涇:“傷寒中風者,成氏所謂傷寒或中風者是也。

    邪盛于表而反下之,為下利谷不化,腹中雷鳴,為心下痞硬而滿,為干嘔心煩不得安,是表邪內陷心間,而復上攻下注,非中氣空虛,何致邪氣淫溢至此哉?


    醫以為結熱未去,而復下之,是已虛而益虛也。

    虛則氣不得化,邪愈上逆,而痞硬有加矣。

    故與瀉心消痞,加甘草以益中氣。”


    《醫宗金鑒》:“方以甘草命名者,取和緩之意也。

    用甘草、大棗之甘,補中之虛,緩中之急;

    半夏之辛,降逆止嘔; 

    芩連之寒,瀉陽陷之痞熱;

    干姜之熱,散陰瀉痞除煩,凝之痞寒,緩中降逆,寒熱并用也。”


    【按語】

    本方由于反復誤下,脾胃氣虛較重,成痞利俱甚的心下痞證。

    但本方卻無人參,與半夏瀉心湯相比較,只是增加了一兩甘草,卻少了三兩人參。

    按林億所云此方無人參,乃脫落之過,故本方當有人參為是。


    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甘草瀉心湯均為治療心下痞的方劑,皆以脾胃升降失常,寒熱錯雜而出現的心下痞滿與嘔利等證為主。


    三方藥物相仿,治療略同,但同中有異。

    其中辛開苦降甘調而各有偏重。

    如半夏瀉心湯證以心下痞兼嘔為主;

    生姜瀉心湯證則以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與下利為主; 

    甘草瀉心湯證則以痞利俱甚,谷氣不化,客氣上逆,干嘔心煩不得安為主。

    臨床應細心體察每方的特點,而選擇運用。


    【方歌】

    甘草瀉心用芩連,干姜半夏參棗全;

    心下痞硬下利甚,更治狐惑心熱煩。


    【醫案選錄】

    鄭某,女,32歲。

    其證上則口腔經常糜爛作痛,而不易愈合; 

    則前陰黏膜潰破,既痛且癢; 

    中則心下痞滿,飲食乏味。


    切其脈弦而無力,舌有薄白之苔,頰

    部黏膜潰爛成瘡。

    問其小便尚稱正常,唯大便每日兩次而成形,辨為脾虛不運,升降失常,氣痞于中,而又挾有?毒之害。治宜健脾調中,兼解蟲毒。


    處方:

    炙甘草12克,黃芩9克,

    人參9克,干姜9克,

    黃連6克,半夏10克,大棗7枚。

    此方共服十數劑,而諸癥逐漸得瘳。

    (劉渡舟醫案)


    旋覆代赭湯

    【藥物組成】

    旋覆花三兩 人參三兩 生姜(切)五兩 代赭一兩 甘草(炙) 三兩 半夏(洗)半升 大棗(擘)十二枚


    【煎服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適應證】

    胃虛而肝氣挾痰飲以上逆,故心下痞硬,噫氣不除,甚至嘔吐痰涎,頭目眩暈,舌質淡,苔白滑,脈來弦。

    【原文】

    第161條。


    【方義】

    旋覆花疏肝利肺,除水下氣; 

    代赭石質重下沉,鎮肝降逆; 

    更以半夏、生姜溫化痰飲,消痞散結; 

    人參、炙甘草、大棗補中益氣,以照顧中土之虛。


    【選注】

    羅天益:“汗吐下解后,邪雖去而胃氣已虧矣。

    胃氣既虧,三焦因之失職,清無所歸而不升,濁無所納而不降,是以邪氣留滯,伏飲為逆,故心下痞硬,噫氣不除也。


    方中以人參、甘草養正補虛,生姜、大棗和脾養胃,所以安定中州者至矣; 

    更以代赭石之重,斂浮鎮逆;

    旋覆花之辛,用以宣氣滌飲,佐人參以歸氣于下,佐半夏以蠲飲于上。

    濁降則痞硬可消,清升則噫氣可除矣。


    觀仲景治少陰水氣上凌,用真武湯鎮之;

    治下焦滑脫不守,用赤石脂禹余糧湯固之。

    此胃虛氣失升降,復用此法理之,則胸中轉否為泰。其為歸元固下之法,各極其妙如此。”


    【按語】

    本方原文中有“噫氣不除”一證,考其意義有三:

    一則噫氣不除,持續不斷,頻頻發作; 

    二則心下痞硬,不因噫氣而減; 

    三則或已服生姜瀉心湯,而噫氣與心下

    痞硬不除。


    因本證為中虛有飲,雖與生姜瀉心湯證同,但土虛木乘,肝氣上逆,故噫氣不除乃是本證的特點。

    且噫氣不除,重于干噫食臭,而無腹中雷鳴下利等證,故既要補虛和胃化飲,更須要降逆平肝,方能獲效。

    方用旋覆花三兩、代赭石一兩、生姜五兩,三藥之劑量比例有一定的治療意義,切不得任意改動。


    本方用于治療雜病的呃逆、嘔吐,反胃等證,凡符合本病情的也同樣有效。

    有人在臨床用治美尼爾氏綜合征的嘔吐,據說效果很好。


    【方歌】

    旋覆代赭痞在中,噫氣不除飲氣沖;

    參草姜棗半夏子,赭輕姜重方奏功。

    【醫案選錄】

    魏生診治一婦女,噫氣頻作而心下痞悶,脈來弦潰,按之無力。

    辨為脾虛肝逆,痰氣上攻之證。

    為疏: 

    旋覆花9克,黨參9克,

    半夏9克,生姜3片,代赭石30克,

    炙甘草9克,大棗3枚

    令服三劑,然效果不顯,乃請余會診。

    診畢,視方辨證無誤,乃將生姜劑量增至15克,代赭石則減至6克,囑再服三劑,而病競大減。


    魏生不解其故。余曰:仲景此方的劑量原來如此。

    因飲與氣搏于心下,非重用生姜不能開散。

    代赭能鎮肝逆,使氣下降,但用至30克則直驅下焦,反掣生姜、半夏之肘,而于中焦之宿則無功,故減其劑量則獲效。

    可見經方之藥量亦不可不講究也。魏生稱謝。

    (劉渡舟醫案)


    本文摘自劉渡舟《新編傷寒論類方》,劉老為近代傷寒大家,瀉心湯類方在臨床亦較為常用,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仑乱无码内谢|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AVAPP| 东方四虎在线观看av| 性一交一乱一伦一| 亚洲嫩模喷白浆在线观看|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国产中文字幕精品喷潮| 香港日本三级亚洲三级| 欧美不卡无线在线一二三区观| 亚洲高潮喷水无码AV电影| 成人午夜激情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51安| 色欲国产精品一区成人精品| 国产强奷在线播放|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电影| 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 熟女系列丰满熟妇AV| 亚洲另类精品无码专区| 国内精品国产成人国产三级| 麻豆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WWW|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电影| 公喝错春药让我高潮|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播放|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A成人片在线播放| 2019国产精品青青草原| 宝贝扒开下面自慰给我看| 中文字幕日韩有码国产| 成年女人碰碰碰视频播放| 奇米网777色在线精品| 成人看的污污超级黄网站免费|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熟妇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老熟妇 | 51国偷自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午夜精品福利|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手机|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