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ed
發表于 今天18:30
在航天探索領域,2018年將是非常忙碌的一年。除了一款新火箭和兩款新式載人飛船的首飛以外,2018年還將有若干航天器從地球啟程前往其他星球開展探測任務,而此前已經出發的一些探測器也將在2018年抵達或者飛掠它們的目的地。 以下,就按時間順序,簡單羅列2018年航天探索領域可能發生的大事件。
1月底,SpaceX將在肯尼迪航天中心39A發射塔架發射首枚重型獵鷹火箭。一旦成功,它將成為世界上推力最大的現役火箭,比目前排名第一的德爾塔IV重型火箭超出一倍還多。此次試飛的載荷是一輛特斯拉跑車,首飛任務的目標則是將它發射到一條從地球往火星轉移的環繞太陽軌道。
3月,印度將發射月船2號(Chandrayaan-2)。這是印度的第2次探月任務,遠比第1次探月任務復雜艱巨得多,不僅包含一個軌道探測器,還包含一個著陸器和一輛月球車。月船2號將是印度首次嘗試在月球表面軟著陸。
3月,美國將用獵鷹9號火箭發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這是一臺專用的空間望遠鏡,能像開普勒空間望遠鏡一樣監測恒星亮度的變化,從而發現太陽系外行星的蹤跡。不同的是,開普勒望遠鏡只持續監測一小片天區,而TESS將用兩年時間掃描全部天空。
5月5日,美國將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洞察號(InSight)火星著陸器,定于11月26日登陸火星。這是一個固定式的著陸探測器,將探測和研究火星的地核、地幔及地殼的大小、百度、密度及整體構造,以及火星內部熱量失散的速率,從而幫助科學家了解太陽系類地行星的早期演化過程。
7月,日本的隼鳥2號(Hayabusa2)小行星探測器將飛抵162173號小行星龍宮(Ryugu),計劃在12月進行軟著陸嘗試。隼鳥2號將在這顆小行星上采集樣本,并于2020年12月送回地球。隼鳥2號是2015年11月26日從地球出發的。
7月31日,美國將使用德爾塔IV重型火箭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帕克號(Parker)太陽探測器。發射窗口從7月31日持續到8月19日。如果7月31日能夠準時發射,它將在9月28日飛掠金星,11月1日第一次飛掠近日點。通過一系列金星飛掠來減速之后,帕克號的最終目標是靠近到距離太陽表面不到600萬公里的地方。
8月,美國NASA的冥王號(OSIRIS-REx)小行星探測器將飛抵101955號小行星不死鳥(Bennu),并于10月開始在軌測繪任務。與日本的隼鳥2號一樣,冥王號也將在小行星上采集樣本,定于2023年9月送回地球。冥王號是2016年9月8日從地球出發的。
8月,SpaceX的載人龍式飛船(Crewed Dragon)預計將進行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在此之前的4月,載人龍式飛船將進行首次無人試飛。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此舉將使美國重新獲得本土載人航天發射能力。不過,目前看來,載人龍式飛船的首次載人飛行,很可能會拖延到2019年。
10月5日,阿里亞那5型火箭將從庫魯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將歐洲和日本合作的BepiColombo水星探測器送上漫長的太空之旅。一切順利的話,經過一系列地球、金星和水星的引力彈弓之后,BepiColombo將于2025年12月5日最終進入環繞水星的軌道。
11月,波音公司的Starliner載人飛船預計進行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在此之前的8月,Starliner將進行首次無人試飛。不過,跟SpaceX的載人龍式飛船一樣,波音公司的載人飛船也很可能拖延到2019年之后。
年底,中國將發射嫦娥4號月球探測器。在此之前,中國將在5-6月份發射嫦娥4號中繼星,運行在地月系統的第二拉格朗日點,作為通訊中繼衛星使用。年底發生的嫦娥4號探測器,連同著陸器和月球車,將嘗試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嫦娥4號還將把一個小型生態系統帶到月球表面,包含昆蟲和植物。
最后,其實是在2019年的元旦那天,美國NASA的新視野號(New Horizons)探測器將近距離飛掠柯伊伯帶天體2014 MU69。這是繼冥王星之后,新視野號將要飛掠的第二個探測目標。它比冥王星更遙遠,將成為有史以來人類探測器探訪過的最遠天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