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卦思路實則只有五句話概括:“意氣觀爻,以爻導象,象成觀卦,次分體用,后論五行。” 意氣觀爻這類思想已在上篇「讀懂這篇文章,學《周易》不再迷茫!」中闡述過,也就是氣的思想。所以先從“以爻導象”方面論起。 爻位關系出自周易,是非常純粹的陰陽思想。 爻位關系有相戰,乘剛,比鄰,有孚,得位,得中,異位,得應,無應 比鄰:是指陰爻周圍的爻同為陰氣,志趣相投。既然三爻合為陰陰,那便形成了一個坤卦。坤卦表示柔順,表示事物亨通順利。 有孚:歸順合作之意。指陽爻之下有 一陰爻,陰爻之氣順勢被陽爻引動而上,與陽爻之氣融合。表示事物有得勢之利,眾望所歸等。 得位:指爻位之氣安置正確,在六個 爻位中,初,三,五爻適合陽氣居入。而二,四,六爻是適合陰氣居入的。居入得當者 為得位。表示事物本質上的正規的,順理成章等。異位則反其道而行之。 得中,指爻氣居入中爻。一般是指陽 爻,六個爻位中,二、五爻為下卦和上卦的中爻。 陽氣居入中爻謂之中庸,而陰氣居中乃無為。故陽居中位才是實質意義上的得中。表示人事中,有個人立場,不受干擾之象。 得應,陰陽兩爻相互照應。在爻位 中:初、四兩爻為應機。二、五兩爻為應機。三、上兩爻為應機。兩氣相應,城府必顯。反之,兩個爻位為同性(陰陰或陽陽)則視為無應。 易經上說,爻乃交也,什么相交?當然是陰陽兩氣相交。 由于陰陽兩氣的相交,導致原來的陰陽平衡被打破,開始建立新的陰陽平衡。如果我們用數字來量化比喻一下:以十為太極,本來陰陽的比例是 陽:陰=7:3,以陽性為主,表現的為陽性,我們畫陽爻來表示這一現狀。 現在陰陽重新相交,此刻的陰陽比例發生了變化,陽:陰=4:6,所以以陰性為主,表現為陰性,我們用陰爻來表示這個現象。以上的過程就是爻變的過程。 在爻變之后,經卦也就發生了變化,六十四卦也發生了轉化。爻變的結果是什么? 答案是有四個:吉/兇/悔/吝,概括來分,就這四種。所以要學會選擇,趨吉避兇。 大家都知道,乾坤兩卦為易經的前兩卦,是易經的大門。有高人說,能把這兩卦理解透,易經就有了門路。對此我是深信不疑,但是還沒有叩開這個門。 初爻最虛弱,為萌藏,乾卦潛龍勿用可為萌,坤卦要見微知著可為藏。 二爻為出土,為愚智,乾卦見龍在田,利見大人,是智者的抉擇。坤卦直方大,不習,無不利,為大智若愚。 三爻為進階,為勤驚,乾卦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為勤,才免驚。坤卦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這個爻變為謙卦,比喻功高不自居,名高不自譽,位高不自傲。因謙卑而無驚。 四爻為安居,為遷居,乾卦或躍在淵,無咎。可上可下,為遷。坤卦,括囊,無咎無譽。為安,為止,扎緊了口袋,如緘口不言,沒有指責,也沒有贊譽。。 五爻為大成,為剛柔。乾卦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為至剛的九五之尊。坤卦,黃裳,元吉。黃色的裙褲大吉大利,因為“黃裳”象征著人內在的美德。用柔。 六(上)爻為宗廟,為清濁;乾卦亢龍有悔。清變濁,有悔。坤卦龍戰于野,其血玄黃。濁變清,有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