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轉載 正確快速取穴方法

     清水0702 2018-01-15

        不論你是要施針、艾灸,還是拔罐,按摩,基本都是通過在經絡穴位上實現的,因此必須學會掌握取穴的基本方法。


        一般可分為骨度分寸法、體表標志法、指寸法和經驗取穴法等。下面來分別介紹:

        經驗取穴法(即簡易取穴法):
    這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取穴法,此法簡便易行,如直立垂手,中指指端即為風市穴;兩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指端即為列缺穴;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壓在掌心的第1橫紋上為勞宮穴等。


        體表標志法:
        根據人體的一些自然條件來作定穴的一種標準。分為固定標志和活動標志兩類,以體表某些標志如五官、毛發、指甲、乳頭、肚臍或關節、肌肉等活動時產生的孔隙,凹陷等來作為依據,去找穴位,這樣的取穴方法就是體表標志法。通常比較多用此法取的穴位,如印堂穴,在兩眉中間;膻中穴,在兩乳頭水平連線中點;取耳門穴、聽宮穴、聽會穴等應張口等。


        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又稱骨度法,即以骨節為主要標志測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長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為定穴的標準。但分部折寸的尺度應以患者本人的身材為依據,如把腕橫紋至肘橫紋之間作十二寸,腋橫紋至肘橫紋作九寸,前發際至后發際作十二寸等。

        骨度分寸法圖例:


     

     




        指寸取穴法:

        是在骨度分寸和體表標志法的基礎上,以施術者本人的手指作測量標準來找穴位的一種方法,比較多用的有拇指同身寸法,即以拇指指關節的橫度作為1寸,還有橫指同身寸法,即以示指、中指、環指、小指四指相并,以中指第M節為準,量取四橫指為3寸。
      

        指寸取穴法必須在骨度規定的基礎上運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則長短失度,骨度分寸與指寸在臨床應用中應該互相結合。


        為了準確的找到經絡穴位,除了掌握以上一些基本方法外,由于人個體之間還會有差異,因此我們還要結合如下標準和某些穴位特點來取穴:


        一般正確的穴位多在骨的上下左右旁,或兩骨相接的關節部位凹陷中,或骨肌的中間,或兩肌的中間,很少在骨上或血管中,在骨旁側部位的經穴(腹部無骨處除外)可用拇指指尖掐之,如有酸麻如觸電般的感覺說明取穴正確。


        如無此感覺,只覺麻疼(有的數分鐘才感覺到酸麻)應加深或偏左偏右試之,如按壓對了穴位其效會立見,有的會緩慢見效,有的會在壓后較長時間見效。

        可能有些朋友看了圖示和表格,還是不太明白怎樣找穴位。

        我們以手上治心臟的內關穴為例,內關穴在手腕橫紋上2寸,而從肘橫紋到腕橫紋總共是12寸,2寸就是12寸的六分之一處。


        又如三陰交穴,在足內踝上3寸。而從足內踝到髕骨下方(膝蓋骨下方)總共為13寸。從足內踝開始第一個3/4段,就是三陰交的準確位置。


        再如關元穴在臍下3寸,從肚臍眼到恥骨最高點總共是5寸,5寸的一半再往下一點就是關元穴。


        如此慢慢熟悉,大家都能掌握中醫教你怎樣找穴位的技巧,而成為快速找到穴位的自我保健醫生了。希望讀者在學習完后能親自比劃比劃,也不妄此學呀。


        常用針灸穴位簡易取穴法


        三陰交穴:

        1、以手四指并攏,小指下邊緣緊靠內踝尖上,食指上緣所在水平線在脛骨后緣的交點,即是本穴。

        2、直刺1~1.5寸,孕婦禁針,直接灸3~5壯,懸灸5~10分鐘。

        陰陵泉穴:

        1、坐位,用拇指沿小腿內側骨內緣(脛骨內側)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關節下時,脛骨向內上彎曲之凹陷即時本穴。

        2、直刺1~2寸,直接灸3壯,懸灸5~10分鐘。

        血海穴:

        1、仰臥床上,用力蹬直下肢,髕骨內上緣上約二橫指處鼓起之肌肉(股內收肌)的中點即是本穴。

        2、坐位,屈膝成90度角,醫者立于患者對面,用左手掌心對準右髕骨中央,手掌伏于膝蓋上,其拇指尖所指處即是本穴。

        3、直刺1~1.5寸,直接灸3~5壯,懸灸5~10分鐘。

        大橫穴:

        1、仰臥位,由兩乳頭向下作與前正中線的平行線,再由臍中央作一水平線,三線之兩個交點即是本穴。

        2、直刺1~2寸或向臍斜刺1.5~2.5寸,直接灸5壯,懸灸10~20分鐘。

        手少陰心經

        極泉穴:

        1、上肢外展平伸,腋窩中央有動脈搏動,其內側即是本穴。

        2、避開動脈,向肩髃穴方向刺入0.3~0.5寸,少用灸法。

        少海穴:

        1、仰掌屈肘成直角,肘橫紋頭內側(尺側)即是本穴。

        2、仰掌伸臂,肘稍屈,肘關節紋頭內側與肘關節內側突起高骨(肱骨內上髁)間之凹陷處即是本穴。

        3、直刺0.5~1寸;直接灸3~5壯(不留疤痕);懸灸5~10分鐘。

        陰郗穴:

        1、仰掌屈肘,手掌小魚際上角有一突起圓骨,其后緣向上可摸到一條大筋,沿著這一大筋之外側緣(橈側)上移一橫指,作一標記,再取這一標記與腕橫紋連線之中點即是本穴。

        2、直刺0.5~0.8寸,直接灸3~5壯,懸灸10~15分鐘。

        神門穴:

        1、仰掌屈肘,手掌小魚際上角有一突起圓骨,其后緣向上可捫及一條大筋,這一大筋外側緣(橈側緣)與掌后腕橫紋的交點即是本穴。

        2、直刺0.3~0.5寸,直接灸3~5壯,懸灸10~15分鐘。

        少府穴:

        1、仰掌呈半握拳狀,除拇指外,其余四指輕壓手掌心,小指處即是本穴。

        2、直刺0.3~0.5寸,直接灸3~5壯,懸灸5~15分鐘。

        少沖穴:

        1、小指指甲內橈側緣與下部分別作一垂線之交點,即是本穴。

        2、點刺出血,針尖稍向上斜刺0.1寸,直接灸3~5寸,懸灸5~10分鐘。

        少澤穴:

        1、沿手小指指甲底部與尺側緣引線的交點即是本穴。

        2、斜刺1分,直接灸3~5壯。

        后溪穴:

        1、伸掌,握拳,第五掌指關節后,有一皮膚皺裂突起,其尖端即是本穴。

        2、仰掌半握拳,手掌第二橫紋尺側端即是本穴。

        3、仰掌半握拳,手掌尺側,小指掌指關節后,即第五掌骨頭后緣凹陷處,其手掌面、背面交界線(即赤白肉際)處即是本穴。

        4、直刺0.5~0.8寸,直接灸3~5壯;懸灸10~15分鐘。

        養老穴:

        1、掌心先向下伏于臺面,另一手食指捺在尺骨小頭最高點,然后掌心對胸,另一手指遂尺骨小頭滑動而摸至骨邊緣,所指處即是本穴。

        2、直刺0.5~0.8寸,直接灸3~5壯,懸灸10~15分鐘。

        天宗穴:

        1、垂臂:由肩胛岡下緣中點至肩胛下角作連線,上1/3與下2/3處即是本穴用,力按壓有明顯酸痛感。

        2、垂臂,由肩胛岡下緣向肩胛骨內側推摸,當抵肩胛骨內側緣定為“甲點”,臑俞在與肩貞連線人中點為“乙點”,甲乙兩點連線的中點即是本穴。

        3、斜刺0.5~1寸,直接灸3~5壯;懸灸10~15分鐘。

        秉風穴:

        1、先取天宗穴(取穴參考天宗條),由天宗穴直上跨過肩胛岡,在肩胛岡上窩之中點即是本穴。

        2、直刺或斜刺0.5~1寸,直接灸3壯,懸灸10~15分鐘。

        肩外俞穴:

        1、先取大椎穴,由大椎穴往下推一個椎骨之棘突下即是督脈人陶道穴,由這一穴位向雙側各旁開四橫指處,當肩胛骨內側緣處即是本穴。

        2、斜刺0.5~0.8寸,直接灸3~5壯懸灸10~15分鐘。

        肩中俞穴:

        1、先取大椎穴,由大椎穴向雙側旁開二橫指(約2寸)處即是本穴。

        2、斜刺0.5~0.8寸,直接灸3~5壯,懸灸10~15分鐘。

        聽宮穴:

        1、側臥位,與外耳道相平,間隔耳屏。取穴時,囑患者張口,耳屏前微下凹陷處,下頜髁狀突后,該處即是本穴。

        2、張口,直刺1~1.5寸,直接灸3壯。

        大抒穴:

        1、低頭,可見頸背部交界處椎骨有一高突并能隨頸部左右擺動而轉動者即是第七頸椎,其下為大椎穴。由大椎穴再向下推一個椎骨(即陶道穴),旁開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2、斜刺0.5~0.8寸。直接灸7壯,懸灸10~15分鐘。

        風門穴:

        1、取穴法類似大抒,由大椎穴往下推兩個椎骨,取其下緣為一點,作一水平線,由大抒穴作一與后正中線的平行線,兩線的交點即是本穴。

        2、斜刺0.5~0.8寸,直接灸3~7壯,懸灸10~15分鐘。

        肺俞穴:

        1、由大椎穴(參考大椎穴)往下推三個椎骨即為第三胸椎,由此椎棘突下雙側旁開兩橫指(食、中指)處即是本穴(。

        2、斜刺0.5~0.8寸,直接灸3~7壯,懸灸10~15分鐘。

        心俞穴:

        1、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七胸椎)往上推兩個椎骨即第五胸椎骨棘突下雙側各旁開二橫指(食、中指)處即是本穴。

        2、斜刺0.5~0.8寸,直接灸3~5壯,懸灸10~15分鐘。

        膈俞穴:

        1、正坐或俯臥位,從肩胛骨下角水平摸到第七胸椎,由其胸椎棘突下(即至陽穴)旁開二橫指(約1.5寸)處即是本穴。

        2、斜刺0.5~0.8寸,直接灸5~7壯,懸灸10~15分鐘。

        肝俞穴:

        1、體位如上,由第七胸椎再向下摸兩個椎體,即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二橫指(約1.5寸)處,即是本穴。

        2、斜刺0.5~0.8寸,直接灸5~10壯,懸灸10~15分鐘。

        膽俞穴:

        1、由第七胸椎再向下摸三個椎體,即第十胸椎棘突下旁開二橫指(約1.5寸)處,即是本穴。

        2、斜刺0.5~0.8寸,直接灸3~5壯,懸灸5~15分鐘。

        脾俞穴:

        1、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二腰椎(參考命門穴取穴法),由第二腰椎往上摸三個椎體,即為第十一胸椎,由其棘突下旁開二橫指(約1.5寸)處即是本穴。

        胃俞穴:

        1、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二腰椎(參考命門穴取穴法),由第二腰椎往上摸二個椎體,即為第十二胸椎,由其棘突下旁開食、中二橫指(約1.5寸)處即是本穴。

        2、斜刺0.5~0.8寸,直接灸5~7壯,懸灸10~15分鐘。

        腎俞穴:

        1、先取命門穴(參考該穴取穴法),由命門穴旁開雙側各二橫指(中食指,約1.5寸)處即是本穴。

        2、斜刺0.5~1寸,直接灸5~7壯,懸灸10~15分鐘。

        氣海俞穴:

        1、俯臥位,由第二腰椎向下摸一個椎體,即第三腰椎,由其棘突下旁開二橫指(約1.5寸)處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3~5壯,懸灸10~15分鐘。

        大腸俞穴:

        1、髂嵴最高點之聯線與脊柱之交點即為第四腰椎棘突下,由此旁開二橫指(食、中指)處即是本穴。

        2、直刺0.8~1.2寸,直接灸3~5壯,懸灸10~15分鐘。

        關元俞穴:

        1、由大腸俞平第四腰椎往下一個椎骨即第五腰椎,由此旁開二橫指處,即是本穴。

        2、直刺0.8~1.5寸,直接灸5~7壯,懸灸10~15分鐘。

        小腸俞穴:

        1、俯臥位,先摸骶后上棘內緣,其與背脊正中線之間為第一骶后孔,平齊該孔的椎體為第一骶椎,由此旁開二橫指處即是本穴。

        2、直刺或斜刺0.8~1.2寸,直接灸3~5壯,懸灸10~15分鐘。

        膀胱俞穴:

        1、俯臥位,先摸到髂后上棘內緣下,其與背脊正中線之間為第二骶后孔,平齊該孔的椎體為第二骶椎,由此旁開二橫指處即是本穴。

        2、直刺或斜刺0.8~1.2寸,直接灸3~7壯,懸灸10~15分鐘。

        上髎穴:

        1、俯臥,骨盆后面,從髂嵴最高點向內下方骶角兩側循摸一高骨突起,此處即是髂后上棘,與之平齊,骶骨正中突起處是第一骶椎棘突,髂后上棘與第二骶椎棘突之間,即第二骶后孔,即次髎穴。再取尾骨上方之小圓骨即骶角,兩骶角之間為骶管裂孔。然后把中指按在第二骶椎棘突處,小指按在骶管裂孔,食、中、無名、小指等距離分開,各指尖端所指處即上、次、中、下髎。

        2、直刺1~1.5寸,直接灸5~7壯,懸灸10~15分鐘。

        次髎:參閱上髎穴。

        直刺1~1.5寸,直接灸5~7壯,懸灸10~15分鐘。

        中髎:參閱上髎穴。

        直刺1~1.5寸,直接灸5~7壯,懸灸10~15分鐘。

        下髎:參閱上髎穴。

        直刺1~1.5寸,直接灸8壯,懸灸10~15分鐘。

        秩邊穴:

        1、側臥位,脊椎最下端有一高骨即是尾骨,由此向上可以摸到黃豆大小的圓骨即骶角,左右各一個,再者下緣連線之中點處有一凹陷,即是腰俞穴。由腰俞穴向雙側水平各旁開四橫指處即是本穴。

        2、直刺1.5~2寸,直接灸3壯,懸灸10~15分鐘。

        承扶穴:

        1、大腿上部后側,臀部下緣橫紋中央。

        2、直刺1~2寸,直接灸3~5壯,懸灸10~15分鐘。

        殷門穴:

        1、取臀后橫紋中點及腘橫紋中點之聯線之中央,由此往上一橫指處即是本穴。

        2、直刺1~2寸,直接灸5~10壯,懸灸10~20分鐘。

        委陽穴:

        1、俯臥,腘橫紋之中點向外側旁開一橫指處即是本穴。

        2、直刺1~1.5寸,直接灸3壯,懸灸10~15分鐘。

        委中穴:

        1、俯臥,微屈膝,腘橫紋正中央,兩筋之間即是本穴。

        2、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針在腘靜脈上點刺出血。禁灸。

        飛揚穴:

        1、取腘橫紋至外踝尖之中點(即承山穴),再往下方外側一橫指,當小腿腓骨后緣處即是本穴。

        2、直刺1~1.5寸,直接灸3~7壯,懸灸10~15分鐘。

        承山穴:

        1、腘橫紋中央至外踝尖平齊處連線的中點即是本穴。

        2、直立,足尖著地,足跟用力上提,小腿后正中,肌肉緊張而出現“人”字形,“人”字尖下凹陷處即是本穴。

        3、直刺1~2寸,直接炙3~5壯,懸灸10~15分鐘。

        昆侖穴:

        1、外踝尖水平線與跟腱外側的交點,對外踝尖與該交點間的中點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3壯,懸灸10~15分鐘。

        申脈穴:

        1、足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緣凹陷處即是本穴。

        2、直刺0.3~0.5寸,直接灸5壯,懸灸15~20分鐘。

        至陰穴:

        1、腳小趾甲外側緣線與下緣線交叉點即是本穴。

        2、淺刺0.1寸,直接灸3~7壯,懸灸15~20分鐘。

        足少陰腎經

        涌泉穴:

        1、仰臥或俯臥位,五個足趾屈曲,屈足掌,當足底掌心前面(約足底中線前1/3處)正中之凹陷處即是本穴。

        2、直刺3~5分,艾灸3~5壯,懸灸5~15分鐘。

        太溪穴:

        1、由足內踝尖往后推至凹陷替換(大約當內踝尖與跟腱間之中點)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3~5壯,懸灸5~15分鐘。

        照海穴:

        1、坐位,由內踝尖往下推,至其下緣凹陷處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5壯,懸灸10~15分鐘。

        復溜穴:

        1、足內踝尖與跟腱聯線中點(即太溪穴),由該穴上兩橫指即是本穴。

        2、直刺0.5~1.2寸,直接灸5~7壯,懸灸10~15分鐘。

        陰谷穴:

        1、坐位,屈膝成90度角,膝內高骨(脛骨內側髁)后緣,腘窩橫紋內側端的兩條筋(半膜肌腱、半腱肌腱)之間,即是本穴。

        直刺0.5~1寸;直接灸3~5壯(不留疤痕),懸灸5~10分鐘。

        郄門穴:

        1、仰掌微屈腕,在掌后第一橫紋上可見兩條大筋,取前臂(掌側面)中點(肘橫紋與腕橫紋之中點),再向下一橫指,當在這兩筋處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3~5壯,懸灸5~10分鐘。

        大陵穴:

        1、仰掌,微屈腕關節,在掌后第一橫紋上,當所出現兩筋之間即是本穴。

        2、直刺3~5分,懸灸5~7分鐘,少用直接灸。

        勞宮穴:

        1、半握拳,食、中、無名及小指四指輕壓掌心,當中指與無名指兩指間即是本穴。

        2、直刺3~5分,一般不灸。

        中沖穴:

        1、手中指指尖端中央,距離指甲約一分處(一粒米大小)即是本穴。

        2、淺刺1~2分,或點刺出血,一般不施灸法。

        手少陽三焦經

        中渚穴:

        1、握拳俯掌,在手背第四、五掌骨頭之間掌指關節后方凹陷處即是本穴。

        2、直刺0.3~0.5寸,直接灸3~5壯,懸灸5~15分鐘。

        陽池穴:

        1、腕關節背面,由第四掌骨向上到腕關節橫紋處有一凹陷處(即腕部正中大筋的尺側)或簡單地說是腕背橫紋中點即是本穴。

        2、直刺3~5分,直接灸3~5壯,懸灸10~15分鐘。

        外關穴:

        1、立掌腕背橫紋中點直上兩橫指,前臂兩骨頭之間處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3~5壯,懸灸10~15分鐘。

        支溝穴:

        1、掌背腕橫紋中點上四橫指,前臂兩筋之間處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3~5壯,懸灸5~10分鐘。

        肩髎穴:

        1、用力握拳,屈肘,肘尖向前上,用力時三角肌鼓起,其后下緣凹溝中,當肩峰直下處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3~5壯,懸灸10~20分鐘。

        翳風穴:

        1、將耳垂向后捺,耳垂的邊緣即是本穴。

        2、頭側向一邊,令頸部胸鎖乳突肌鼓起,該肌肉前、耳垂后凹陷中即是本穴。

        3、直刺0.5~1寸,直接灸3~5壯;懸灸5~10分鐘。

        角孫穴:

        1、平耳尖,直上入發際處。

        2、平刺0.3~0.5寸,直接灸3~5壯,懸灸5~10分鐘。

        耳門穴:

        1、耳屏上切跡之前方與下頜髁狀突稍上方之凹陷處,張口用手指掐切時有一凹陷,閉口時穴位關閉,該處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3壯,懸灸5~10分鐘。

        絲竹空穴:

        1、眉毛外端,略力眉毛處即是本穴。

        2、向后沿皮刺0.3~0.5寸,不宜灸。

        肩井穴:

        1、醫者以掌后第一橫紋按壓在病人的肩胛岡下緣,拇指按在大椎穴上,其余四指并攏按壓肩上,食指靠近頸部,當中指彎曲時,中指尖所指處即是本穴。

        2、大椎穴與肩峰最高點連線之中點即是本穴。

        3、直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損傷內臟。直接灸5~7壯,懸灸10~15分鐘。

        日月穴:

        1、仰臥位,由乳頭直下,與肋弓上緣之交點,即當第七、八肋軟骨之間處即是本穴。

        2、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損傷內臟,直接灸5~7壯,懸灸10~15分鐘。

        京門穴:

        1、側臥位,先找到第一腰椎棘突下,由此作一水平線向脅、腹部延伸,取其與腋中線之交點,這一交點與第一腰椎棘突下兩點之間連線之外1/3與內2/3(內指接近正中線處,外指兩側遠離前后正中線處)的交點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3壯,懸灸5~10分鐘。

        帶脈穴:

        1、腋中線上,與通過臍中的水平線相交叉,交叉點即是本穴。

        2、直刺1~2寸,直接灸5壯,懸灸10~15分鐘。

        環跳穴:

        1、側臥位,下面的腿伸直,以拇指關節橫紋,按在大轉子頭上,拇指指向脊柱,當拇指尖所指處即是本穴。

    2、體位同上,右手拇指屈成90度,食指伸直,其余手指屈曲,以右手拇指關節抵病人尾骨下,食指指向大轉子最高點,食指指尖所到達處即是本穴(圖96)。

    3、直刺2~3寸,直接灸3~5壯。

    風市:1、直立,兩肩水平,兩手下垂,大腿外側正中線上,當中指尖端所到之處即是本穴。

    2、直刺1~2寸,直接灸3~5壯,懸灸10~15分鐘。

    膝陽關穴:

    1、直立位,由腓骨小頭下緣向上量四橫指,當在股骨后大筋(股二頭肌腱)前處即是本穴。

    2、坐位,屈膝成90度,膝上外側突起之高骨即股骨外上髁的上方凹陷處,當股骨后,大筋前處即是本穴。

    3、直刺1~1.5寸,不宜灸。

    陽陵泉穴:

    1、坐位,屈膝成90度,膝關節外下方,腓骨小頭前緣與下緣交叉處有一凹陷,即是本穴。

    2、直刺1~1.5寸,直接灸7壯,懸灸5~15分鐘。

    光明穴:

    1、從腘橫紋與外踝尖聯線(16寸)分成四等份,由下1/4向上量一橫指(即外踝尖直上5寸)當腓骨前緣處即是本穴。

    2、直刺1~1.5寸,直接灸5~7壯,懸灸10~15分鐘。

    懸鐘穴:

    1、由外踝尖直上量四橫指,當腓骨前緣處即是本穴。

    2、直刺1~1.5寸,直接灸7壯,懸灸5~15分鐘。

    俠溪穴:

    1、足背部,當第四、五足趾縫紋端赤白肉際處即是本穴。

    2、直刺0.3~0.5寸,直接灸3壯,懸灸5~10分鐘。

        章門穴:

        1、由腋前線往下循摸肋弓下之第一游離肋之前下緣處即是本穴。

        2、由臍上二橫指,乳房旁外二橫指各作一水平線及垂直線之交點即是本穴。

    3、直立,上臂緊貼胸廓側面,屈肘,手指按壓同側缺盆處,肘尖所指處即是本穴。

    4、直刺0.3~1寸,直接灸5~7壯,懸灸10~15分鐘。

    期門穴:

    1、男性可任取體位,女性即取臥位,乳頭直下,往下數兩根筋骨處即是本穴(即第六、七兩肋間隙)。

    2、斜刺0.5寸,直接灸3~5壯或懸灸5~10分鐘。

    任脈

    會陰穴:

    1、仰臥位,取肛門上緣與陰囊根部(女性取大陰唇下緣聯接處)之中點。

    2、直刺0.5~1寸,針前應囑患者排大小便,孕婦慎用本穴。直接灸5壯,懸灸10分鐘。

    中極穴:

    1、仰臥,前正中線延長至下腹部之恥骨聯合處,由恥骨聯合上一橫指處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針前囑患者排便,孕婦慎用。艾炷灸7~9壯,艾條灸20分鐘。

        關元穴:

    1、臍中直下四橫指處即是本穴。

    2、直刺1~1.5寸,直接灸10~15壯,懸灸10~20分鐘。

    氣海穴:

    1、肚臍直下兩橫指(約1.5寸)處即是本穴。

    2、直刺1~1.5寸;直接灸10~15壯;懸灸10~20分鐘。

    神闕穴:

    1、肚臍中央即是本穴。

    2、禁針,宜隔鹽灸10~20壯或懸灸10~20分鐘。

    水分穴:

    1、肚臍直上一橫指(約1寸)處即是本穴。

    2、孕婦慎用針刺。直刺1~1.5寸,直接灸5~7壯,懸灸10~15分鐘。

    下脘穴:

    1、肚臍中央直上兩橫指(食、中兩橫指)約二寸處即是本穴。

    2、直刺0.5~1.5寸。孕婦禁針。飽餐后不宜深刺。直接灸10~15壯,懸灸10~20分鐘。

    中脘穴:

    1、臍中央與胸骨體下緣兩點之中央(臍上四寸)即是本穴。

    2、直刺1~2寸,孕婦禁針,飽餐后不宜深刺。直接灸10~15壯,懸灸10~20分鐘。

    上脘穴:

        1、由胸骨體下緣往下四橫指(胸骨體下緣3寸)處即是本穴。

    2、直刺0.5~1.5寸,孕婦禁(慎)針。飽食后不宜深刺。直接灸5~10壯,懸灸10~15分鐘。

    巨闕穴:

    1、由胸骨體下緣往下二橫指(約2寸)即是本穴。

    2、斜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內臟。直接灸5~7壯,懸灸10~15分鐘。

    鳩尾穴:

    1、由胸骨體下緣往下一橫指處即是本穴(圖118)。

    2、斜刺0.5~0.8寸,不可深刺,刺本穴時囑患者兩手抱頭平臥。直接灸5~7壯,懸灸5~10分鐘。

    膻中穴:


    1、兩乳頭之間中點。(若女性兩乳頭下垂則由鎖骨往下摸四根肋骨處之胸骨柄中央即是本穴。

    2、平刺0.3~0.5寸,直接灸5~7壯,懸灸5~10分鐘。

    天突穴:

    1、仰靠坐位,胸骨上端凹陷中。

    2、先直刺過皮(約0.2寸),然后沿胸骨柄后方向下刺0.5~1寸,需嚴格掌握針刺的中角度和深度。直接灸3壯,懸灸10分鐘。

    廉泉穴:

    1、醫生把拇指指關節橫紋放在病人下頜骨中點,拇指尖正指向喉結部,當拇指尖到達之處即是本穴。

    2、針尖向舌根方向刺0.5~1寸,直接灸3壯或懸灸10分鐘。

    承漿穴:

        1、正坐仰頭位,微張口,可見頦唇溝較明顯,下唇下方正中之凹陷即是本穴。

    2、斜刺0.3~0.5寸,直接灸3~5壯,懸灸5~10分鐘。

    督脈

    長強穴:

    1、俯臥,臀部掀起,尾骨尖與肛門的中央即是本穴。

    2、針尖靠尾骨前面向上斜刺0.5~1寸,勿直刺,以免傷直腸。直接灸3壯,懸灸5分鐘。

    腰陽關穴:

    1、俯臥,先摸及兩胯骨最高點,平這兩個最高點的脊椎即第四腰椎其棘下凹陷處即是本穴。

    2、針尖稍斜向上刺0.5~0.8寸;直接灸5~10壯;懸灸10~15分鐘。

    命門穴:

    1、直立,由肚臍中作線環繞身體一周,該線與后正中線之交點即是本穴。

    2、斜刺0.5~1寸;直接灸5~10壯,懸灸10~20分鐘。

    至陽穴:

    1、俯臥垂臂,平兩肩胛骨的下端水平線的脊椎為第七胸椎,其棘突下凹陷處即是本穴。

    2、斜刺0.5~1寸;直接灸3壯;懸灸5分鐘。

    大椎穴:

    1、坐位低頭,項后上背部脊柱最上方突起之椎骨(第七頸椎),其下緣凹陷處即是本穴。特點是突起椎骨用手按住時能感覺到隨頸部左右搖頭而活動者即是第七頸椎。

    2、向上斜刺0.5~1寸,有酸、麻脹感向下或向兩邊擴散應立即退針。直接灸5~10壯,懸灸10~20分鐘。

    啞門穴:

        1、坐位,頭伏案,后發際中央往上五分(大約一個小指橫指大小)處即是本穴。

        2、直刺或針尖向下斜刺0.5~0.8寸,深刺易傷延髓,故不宜向上斜刺,不宜行手法;禁灸。

        風府穴:

        1、坐位,頭伏案,后發際中央直上一橫指處即是本穴。

        2、直刺或向下斜刺0.5~0.8寸,禁深刺。以免刺入小腦延髓及延髓,并嚴禁搗刺。不宜艾灸。

        百會穴:

        1、將兩耳廓向前對折,由兩個耳尖連線跨越頭頂與頭部前后正中線之交點即是本穴。

        2、沿皮刺0.5~1寸;直接灸5~7壯,懸灸10~15分鐘。

        上星穴:

        1、前發際中央直上一橫指處即是本穴。

        2、平刺0.5~0.8寸,或點刺出血,少用灸法。

        神庭穴:

        1、坐位,目平視,取上星與前發際中點處即是本穴。

        2、平刺0.3~0.5寸或點刺出血,直接灸3~5壯,懸灸5~10分鐘。

        素髎穴:

        1、鼻子尖端處即是本穴。

        2、直刺0.3~0.5寸或點刺出血,禁灸。

        水溝穴:

        1、把人中溝平分成三等分,上1/3與下2/3之交點處即是本穴。

        2、向上斜刺0.2~0.3寸。

        齦交穴:

        1、坐位或仰臥位,用手提起上唇,在口腔前庭,上唇系帶與門齒縫稍上移行部位處即是本穴。

        2、獨取本穴點刺出血治癲狂及酒糟鼻。向上斜刺0.2~0.3寸或點刺出血,禁灸。

        耳上穴:

        1、由耳尖(取穴法見后)直上三橫指處即是本穴。

        2、向后平刺0.3~0.5寸,直接灸5壯。

        耳尖穴:

        1、將耳廓向前對折,其上端即是本穴。

        2、點刺出血數滴;不用灸法。

        鼻通(上迎香穴):

        1、坐位或仰靠位,鼻唇溝上端終點處即是本穴。

        2、向內上方平刺0.3~0.5寸。

        止喘穴:

        1、鼻中隔中點即是本穴。

        2、平氣定喘,主治支氣管炎。

        翳明穴:

        1、正坐位,耳后高骨(乳突)下緣,當頸向對側旋轉時鼓起處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3~5壯,懸灸5~10分鐘。

        牽正穴:

        1、坐位或側臥位,耳垂前一橫指處即是本穴。

        2、斜刺0.5~1寸,直接灸5壯,懸灸10分鐘。

        安眠穴:

        1、側臥位,先取耳垂后下凹陷處(即翳風穴),再取項部大筋外側緣平耳垂尖處(即風池穴),這兩點聯線之中點即是本穴。

        2、直刺0.8~1.2寸,直接灸5壯,懸灸10分鐘。

        夾承漿穴:

        1、坐位或仰臥位,面部下唇下方凹陷中點處(承漿穴),兩側各旁開一橫指處即是本穴。

        2、平刺0.5~1寸。

        百勞穴:

        1、大椎穴旁外一橫指,直上二橫指處即是本穴。

        2、直刺0.5~0.8寸,直接灸5~10壯,懸灸10~20分鐘。

        新設穴:

        1、坐位,頭略下垂,后發際下一橫指,項部隆起大筋(斜方肌)外緣處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5壯,懸灸10分鐘。

        金津、玉液穴:

        1、舌向上反卷,上下牙門夾住舌頭,舌下邊的(靜脈)青筋中點上,左側為金津,右側為玉液。

        2、點刺出血。主治舌腫、口瘡、喉閉、嘔吐。

        2、軀干部

        胃上穴:

        1、仰臥位,臍上兩橫指(下脘穴)旁開四橫指即是本穴。

        2、平刺1.5~2寸,直接灸5~7壯或者懸灸10~15分鐘。主治胃下垂,腹脹。

        腹四穴穴:

        1、以患者中指同身寸為標準,以病人肚臍為中心,其上、下、左、右各旁開一寸處即是本穴,共有四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3~5壯,懸灸5~10分鐘。

        三角灸穴:

        1、以病者合口時口吻橫徑長度為一基本單位,以三個單位為等邊三角形的邊長,肚臍中央為等邊三角形的頂點,前正中線為等邊三角形的底邊垂直線,等邊三角形的臍下二角即是本穴。

        2、直刺0.5~0.8寸,直接灸3~7壯,懸灸15~20分鐘。

        子宮穴穴:

        1、恥骨聯合上緣中點往上一橫指(中極穴),旁外四橫指處即是本穴。

        2、直刺1~1.5寸,直接灸5~7壯,懸灸10~15分鐘。主治子宮脫垂及有關疾病。

        定喘穴:

        1、以大拇指指關節橫紋中點壓在大椎穴上,其兩側紋頭邊緣所在處即是本穴(即大椎穴各旁開5分)。

        2、直刺0.5~1寸,直接灸5壯,懸灸10~15分鐘。善止咳平喘,主治哮喘。

        氣喘穴:

        1、坐位,兩肩胛尖連線之中點(即至陽穴)各旁開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2、針直刺0.3~0.5寸,直接灸5壯或懸灸10分鐘。善治氣喘疾病。

        癲癇穴:

        1、坐位或俯臥,由兩肩胛尖連線與脊柱之交點往下推兩個椎骨之最高點處即是本穴。

        2、直接灸7壯或懸灸15分鐘。

        四花穴:

        1、俯臥位,先取兩肩胛尖連線與后正中線之交點(至陽穴),再往下推三個椎骨,其下凹陷處為一點;由這兩點先各取兩側旁外四橫指處,再各取其中點(1.5寸),上下左右這四個點(亦即膈俞、膽俞兩穴)即是本穴。

        2、宜用灸法,直接灸5~7壯,懸灸20分鐘。

        痞根穴:

        1、俯臥位,先取命門穴,由之往上推一個椎骨,即第一腰椎,再向外量四橫指許即是本穴。

        2、直接0.8~1寸,直接灸5壯,懸灸10分鐘。主治氣機阻塞所致之不舒脹滿。

        精宮穴:

        1、先取命門穴,由命門穴向兩側旁開四橫指即是本穴。

        2、斜刺0.5~0.8寸,直接灸3~7壯,直刺10~20分鐘。

        腰奇穴:

        1、俯臥,尾骨尖端直上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2、向上平刺2~3寸,直接灸3~5壯,懸灸10~15分鐘。對治療癲癇有奇效。

        十七椎下穴:

        1、俯臥,當骨盆最寬點(骼結節)的聯線與脊椎正中線相交線處,該椎骨棘突下凹陷處(即第五腰椎下方)是本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10壯,懸灸20分鐘。本穴所在為第十七椎棘突下凹陷中。

        夾脊穴:

        1、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各椎骨旁開五分處即是本穴。

        2、向外斜刺0.5~1寸,直接灸5壯,直接灸5壯,懸灸10分鐘。

        3、四肢部

        二白穴:

        1、手前臂屈側,腕橫紋上4寸,橈側腕屈肌腱兩側各一穴,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3~5壯,懸灸10~15分鐘。

        腰痛穴穴:

        1、手掌背屈,在掌后第一橫紋處可摸及一條大筋,其左右兩緣向手掌背處移一橫指,其兩側相應點即是本穴。

        2、斜向掌中刺0.5~0.8寸,囑患者作腰部活動半小時。為治療急性腰扭傷之經驗穴。

        坐骨神經穴:

        1、手背第四指掌指關節外側緣(尺側緣)處即是本穴。

        2、直刺0.3~0.5寸同,直接灸3~5壯,懸灸5~10分鐘。本穴善治坐骨神經痛。

        中泉穴:

        1、俯掌,手掌背屈,腕關節處可見一大筋(指總伸肌腱),其內側(橈側)凹陷中即是本穴。

        2、直刺0.3~0.5寸,直接灸3~5壯,懸灸10~15分鐘。本穴位于手背腕凹陷處。

        八邪穴:

        1、握拳俯掌,掌背手指分叉處赤白肉際處即是本穴,左右各四穴,共八穴。

        2、斜刺0.5~1寸,或點刺出血。

        商白穴:

        1、俯掌,兩拇指內側(橈側)及兩足趾內側甲根角處即是本穴。

        2、淺刺0.1~0.2寸或點刺出血,懸灸10分鐘,直接灸3~5壯。主治:癇證。

        落枕穴:

        1、握拳俯掌,掌背第二、三掌骨之間,自高突骨(掌指關節)后五分處。

        2、直刺0.5~0.8寸。本穴善治頸肌痙攣(即落枕)。

        十宣穴:

        1、正坐或仰臥位,兩手十指尖端中央,距指甲約橫放一粒米處(1分),即是本穴。

        2、點刺出血或淺刺0.1~0.2寸。穴居十指尖端,宣散作用大。

        四縫穴:

        1、坐位或仰臥位,伸手仰掌,手第二、三、四、五指之第一、二指節相交處橫紋中點即是本穴。

        2、用粗針或三棱針淺刺出血或擠出少許黃白色透明粘液。

        健膝穴:

        1、屈膝垂足,髕骨上緣中點直上大腿前面四橫指即是本穴。

        2、直刺或向上斜刺2~3寸,直接灸5壯,懸灸10~20分鐘。本穴有健膝之功。

        百蟲窩穴:

        1、仰臥,取髕骨內上緣上四橫批處,即是本穴。

        2、直刺1~2寸。主治蕁麻疹、濕疹等瘙癢不堪似百蟲上爬于身之疾。

        鶴頂穴:

        1、屈膝成90度角,髕骨上緣正中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宜溫針,懸灸10~20分鐘。

        膝眼穴:

        1、坐位屈膝成90度角或仰臥位屈膝成120度,髕骨下緣髕韌帶之兩側即是本穴。內側為內膝眼,外側為外膝眼(足陽明胃經的犢鼻)。

        2、向膝中斜刺0.5~1寸,或透刺;直接灸5壯,懸灸10~20分鐘。

        膽囊穴:

        1、屈膝成90度角,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陽陵泉穴)往下一橫指處即是本穴。

        2、直刺1.5~2寸。本穴主治膽道疾病。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久久天堂综合亚洲伊人HD妓女| 亚洲色大成永久WW网站| 人妻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 制服 丝袜 亚洲 中文 综合| 女高中生强奷系列在线播放|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网站|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三区|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视频亚洲二区| 免费看女人与善牲交| 人妻少妇无码精品专区| 亚洲欧美激情在线一区|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综合网| 欧美老熟妇乱子伦牲交视频| 伊人久久无码大香线蕉综合|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A|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99欧美日本一区二区留学生| 精品无码国产日韩制服丝袜| 又黄又无遮挡AAAAA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国产精品午夜av福利| 野花社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又色又刺激高潮视频|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亚洲男女羞羞无遮挡久久丫 | 和艳妇在厨房好爽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 少妇富婆高级按摩出水高潮| 国产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最近2019中文字幕大全视频1| 嫩草成人AV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无码精品电影在线|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国产毛1卡2卡3卡4卡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三级中文字幕| 美女又黄又免费的视频| 丰满人妻被黑人连续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