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肱骨遠端關節外骨折,我上周的時候看教授做那一例,和我平時的手術入路和固定方式不一樣,有點奇怪。所以就在公眾號上發起了一輪投票,從手術切口到固定方式的選擇進行投票。以了解了目前對肱骨遠端關節外骨折手術治療入路和固定方式的選擇。通過以上的投票及結果的反饋,大概了解了目前部分醫師手術的習慣。 因為個人公眾號的影響范圍有限,在各個群里發布,然后看到閱讀量是716人,兩個問題收到有效的回復是270人。進行投票的約占看文章的38%。其中對手術入路選擇是:外側入路,136票,占50%;后側入路98票,占36%;前側入路,36票,占13%。固定方式的選擇:外側解剖或直行板固定,113票,占41%;后側解剖或直行板固定,72票,占26%;雙鋼板固定(平行或垂直),51票,占18%,前側鋼板固定,34票,占12%。通過投票,這些數據提示:肱骨遠端關節外骨折,手術切口最為被接受的的是外側入路,最常見的固定方式是外側解剖或直行板。 對于肱骨遠端骨折,我做過1.遠端后側切口,劈開過三頭肌,實施PHILOS鋼板后側固定;或者使用脛骨鋼板后側固定;2.后側入路,自三頭肌兩側行雙鋼板固定。3.外側切口,是用脛骨鋼板固定肱骨4,還使用過髓內釘定固定肱骨中段骨折。但是那天,教授的入路和固定方式都和我想的不一樣。 但是這邊的教授選擇的卻是:前側偏橈側的手術切口。說是前側手術切口,但切口在上臂遠端前方偏橈側,切開皮膚和下組織后,顯露肱二頭肌,上臂中段自肱二頭肌和肱肌之間進入,遠端將肱二頭肌拉向內側,將肱肌分開后,顯露骨折及遠端。在這個切口內是不需要顯露橈神經。直接顯露骨折斷端,清理骨折斷端后,復位骨折,使用一枚螺釘從外向內固定骨折斷端。 這時候,教授沒有選擇直行板固定骨折,而是使用肱骨近端PHILOS解剖板,輕微整復,就很伏貼的放置在肱骨前方。遠端一枚普通螺釘固定,近端調整鋼板的位置,使用加壓孔,一枚螺釘固定。依次鉆孔,擰入鎖定螺釘,然后將遠近端的加壓孔內的普通螺釘取出,重新使用鎖定螺釘導向器鉆孔后,擰入鎖定螺釘。沖洗,縫合后手術結束。 在這個肱骨遠端骨折患者治療中個,我看到了教授對肱骨遠端關節外骨折手術入路選擇和固定方式的不一樣。我想,我沒有必要去評價他的選擇是否正確,是否合乎目前的治療指南。 我這樣思考:在極個別情況下選擇肱骨遠端骨折手術切口時(當然,這例患者不是),如果肱骨后方的軟組織條件差,那我可以選擇前方的手術切口,也可以將固定鋼板放置于前方。這就是不一樣的選擇。同樣,對于肱骨遠端固定方式的選擇,也可以使用PHILOS鋼板,進行輕微的整復,很符合肱骨遠端前方的解剖形狀,這種固定物的選擇,我是第一次見,但教授可能不是第一次。 我們知道,肱骨遠端前方近關節處有一個增寬,并且前方會有嵴。使用PHILOS鋼板,遠端剛好增寬,同時有角度,通過整復后十分貼合肱骨遠端。所以對于骨折,沒有固定的模式,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在工作中找到一種合適方式,使骨折更好的固定,才能使骨折愈合滿意。 這就前面手術的匯報,使我們有了不一樣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