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家長說: 孩子讀書太快; 只看故事情節; 閱讀效率低; 讀完一問三不知…… 閱讀是伴隨孩子一生的習慣。 而深度閱讀更是孩子必備的閱讀技能, 如何更有效率地讀書?方法都在這里! ....... ▼ 1.帶著目的閱讀 一般人所謂的讀書目的,就是指從書本、雜志等文字媒體,學習到自己所必要的信息資料。所謂的必要信息,則因人而異,但迅速的引用信息,也就是提高效率的讀書法,這一點是大家所公認的。 為了有效率的讀書,只要閱讀自己所需信息的那幾頁,閱讀書本的目的即已算達到了。例如,有一個問題你無法理解,當你拿到能獲得解答的參考書時,根本就不必從最初的一頁開始閱讀,你一定會翻到解答的那一頁,且只閱讀這一頁。一旦獲得了必要的信息,再閱讀這以外的部分,將構成時間的浪費。如果自己都無法明確的了解自己讀書的目的是什么的話,那就不能開展重點式閱讀法。 如果在漠然的態度下,認為某一本書現在很流行,或者他人介紹你閱讀某一本書,你就去購買閱讀的話,由于你在無心之下閱讀,所以可能會在毫無目的中浪費時間。因此,以“忙!忙!忙!”做為借口,大嘆沒時間讀書的人,不妨使自己的目的明確化,再開展有效率的讀書方式。 2.最好并讀幾冊書 讀書的時間因人而異,對某些人來說,在車里、教室里、家里,閱讀的書籍都不同。換句話說,你在同時閱讀好幾本書。 一般地,很多人不喜歡在未讀完一本書以前,再閱讀另一本書。理由是并讀是沒有效果的讀法,根本就無法同時理解兩本書的內容。但是整天捧著一本書,一心一意地閱讀它,也不見得是很好的閱讀法。你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不可能全部存在于一本書里面。例如,在早晨的車廂里,可閱讀從早報“撕下來”的消息;到了學校,可閱讀涉及學習的書籍;回家后則閱讀一些輕松性的雜志等。只要能夠從書籍吸取信息,就不難拓寬信息收集的范圍,對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 3.先看目錄 有些人在閱讀一本書時,未看目錄,就直接閱讀本文。如果目的只是用來消遣的話,那就無可厚非。假如是想學習一些東西的話,如此的閱讀將會產生弊端。因為對一本書來說,目錄好比是一幅地圖,或者是一個羅盤針。欲航海時,沒有人會胡亂開船。他們必須事先研究航線,為了抵達目的地,應該朝哪一個方向行進,以及應該停泊在什么港口。閱讀一本書也是如此。必須先看所謂目錄的“地圖”,以便捕捉到目的地的全部過程,再檢查如何去閱讀哪一部分。對于不必要的地方可以避開,重要的部分則多耗費一些時間閱讀。 4.重要之處,可以多讀十或二十分鐘 一年平均要閱讀三百本書。這些書籍,包括純消遣的,涉及學習方面的,以及為了研究而閱讀的書籍。因為學習很繁重,不可能有那么充裕的時間,從頭到尾閱讀每一本書,所以耗費于一本書的閱讀時間,平均只有二十至三十分鐘即夠。“咦?那么短的時間能讀什么書呢?”,或許有人會表示疑問。事實上,一本書所刊載關于個人所需的信息,充其量,只有那么幾頁罷了。不過,在閱讀重要的地方時,一頁往往要耗費十到二十分鐘。最重要的事情,并非在短時間之內“讀完”一本書,而是在短時間內獲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在跳讀時,都是適應需要而選擇頁數,有時只精讀剛開始的十頁。那是因為有某些書在開頭部分,敘述全部的核心之故。如果,你的需要并非十分具體的話,那就不妨精讀開頭的部分,或者結論的部分。 5.只要弄懂一本書的“關鍵字” 閱讀一本書,并非一下子就能融會貫通,有時必須重復閱讀好多遍,再把“關鍵字”打上記號。 所謂的“關鍵字”是在一本書里面,以比較高的頻率被使用的重要用語。它出現的部分,必須做為重點閱讀。如果一開始就打上記號的話,再次閱讀時的效率就會變得更好。另外,必須注意專業術語。只要從中找出關鍵字,就算是艱澀的專業書籍,也可以在很有效率的閱讀下融會貫通。 6.遇到難解的文章時,使文章的關系記號化 有道是良藥苦口。有時只閱讀一、兩頁,就會叫人感到頭疼,而想放棄不閱讀;一旦搞懂了以后,它就會有如良藥一般,對你非常有幫助。不過,不管是多么好的良藥,如果不喝下去的話,根本就不會奏效。同樣的,不管是一本如何有益的書,假如不能理解它的含義,那么,它就等于沒有用的東西。 一般地,難閱讀的書籍有兩種:一種是文中所使用的語句異常地難懂。例如,動輒就使用專業術語和外來語,或者作者故意賣弄玄虛,繞著圈子說話,叫人似懂非懂。關于那些專業術語以及外來語,只要查查辭典之類就不難明白。至于作者故意賣弄玄虛,兜著圈子所說的話,只要把它們改成淺顯易懂的言語,就不難解決。 另一種難讀的書籍是文章的結構很繁雜,使人難以抓住前后的關系。像學術性的專業書,充滿實用知識的讀物,都有這種缺點。遇到這種情況,要把文章分割成幾段閱讀。同時,也把連接詞“然后”、“因為”、“這樣”等記號化,如果確實太多的話,就使用號碼。如此,由于各文章的關系被記號化,因此可以一目了然。又如,對于羅列的內容也使用號碼,并且在頭腦里整理一番,經過如此的處理,將比最初的狀態,更容易使人吸收。因此,信息收集的效率,自然也就會隨著提高。 7.書內附上“繩子書簽” 可以利用零碎時間來閱讀。當利用零碎時間讀書時,最讓人感到浪費時間的是必須尋找好幾遍,才能找到你想要閱讀的部分。在這種情況下,就使用自制的“繩子書簽”。這種繩子書簽被縫在書背,不會掉下來。同時,既然夾著它,也不會妨礙你翻查別頁,如果你想參考很多地方的話,使用這種“繩子書簽”最方便。 制作方法很簡單,只要把絲線刺入書背外側再打一個結就行了。或者以玻璃紙把繡線貼在書背表皮也可以。可以購買六種不同顏色的絲線,使每一種顏色代表不同的意思。例如——茶色是需要參閱很多次的部分,黑色表示最重要的信息,綠色表示正在閱讀的部分。如此分開使用,立刻就會知道自己現在想打開的頁數,讀書的效率也會跟著提高。 8.去掉書本書套、封皮和腰封,再閱讀 同樣是文字媒體,但是多數的人把書本過于神圣化,而忽略了雜志和報紙。但是,以找出信息的觀點來看,書本跟報紙,雜志并沒有什么兩樣。其實可以把書本當成報紙來使用。想閱讀時,躺在床上也可以捧著書本;在看電視時,心血來潮時也能拿出書本瞧瞧。遇到必要時,甚至把書本解體,取其中的一部分閱讀。 有很多人在閱讀時,舍不得拿下書套、外皮以及有些書商在封面加強宣傳的腰封。不過對于想活用書本的人來說,那些裝飾只會礙手礙腳而已。經常能看到一些人一面把快掉下來的書皮對好,一面閱讀。如此這般,注意裝飾品,勢必將不能全心全意的閱讀。剛買回來的書本,只是半成品,在加工成容易閱讀的書本以后,才可以說是成品了。接下來,把一直到目錄為止的書皮,也就是翻開書本時,手指會碰到的地方,剪成半圓形。如此一來,立刻就可以打開目錄,并縮短你尋找需要信息的時間。 9.筆記不如直接寫在書上 有很多人認為學習東西必須寫筆記,有些人甚至把物理考試的圖描下來,而且還利用彩色筆著色,以為如此就非常完整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為了描這幅圖耗費了很多時間。如果碰到考試的成績不好,就認為自己的運氣太差。 “書寫”必然要耗費很多時間。并不是說記筆記是壞事,不過,為了這種工作耗費太多時間的話,重要信息的收集將受到影響,結果必然會使效率降低。在閱讀或者學習時,對于臨時想到的事情,或者是想做為參考的事情,應直接地寫在書本的空白部位,如此就可以節省很多的時間。而且,書與在書本上面的資料,可以隨著書本攜帶,非常的方便。 10. 畫線可利用四色筆標示重要程度 在閱讀書本時,千萬別在重要的地方畫線,遇到這種情形,往往要依重要程度更改圓珠筆的顏色。最重要的部分使用紅筆畫線,次要者使用藍筆畫線,參考部分則使用綠筆畫線。有人認為畫線使用不同顏色的筆很麻煩。不過如此做之后,可以節省很多的時間。 如果只使用紅筆畫線,則每一頁都是紅線,叫人分不清楚哪兒最重要?哪兒比較不重要?以致所有畫線地方都要看,當然會浪費很多時間。雖然比較麻煩些,但是以不同顏色筆畫線,再閱讀書本的話,不管在頭腦里面,或書頁上面,內容都會被整理,自然就能夠成為提高效率的讀書法。有一種四色筆,對于這種分色作業很有幫助,對于隨時隨地讀書來說,是一種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11. 書頁上角打上“□”、“○”、“△”等重要度標志 在書本的各頁上角都打上“□”、“○”、“△”,以及×等的記號,以此來表示該頁的重要程度。在閱讀時,發現重要處,打上“□”,認為尚重要者打上“○”,如果只能做為參考資料則打上“△”,至于不必要者,一律打上×。書本是知識的寶庫,從那兒取出自己所需要的東西,也正是所謂“讀書”的作業。打上“×”的部分,大體上都是難解的裝飾語句。也可以說是作者賣弄玄虛的手段之一。只要把表示重要程度的記號,打在書頁上角,重讀或檢查時就可以一目了然,讀書效率當然會提高不少。 12. 購買書本時,先看看作者的經歷介紹 作者介紹,通常被在封套或封底的上面,必須特別注意的是——本書所包含的內容,是否為作者的專長。就算是赫赫有名的作者,如果他所撰寫的內容,并非他的專長,一般來說,并不太可靠。又如舉出了很多似乎很有用的訣竅,但作者不會以實際證明的話,那也不能相信。 還有要看清楚書本的最后一頁。這里記載該書的發行年月日,只要看清楚這一點,就不難知道這書是否已經過時,信息是否已經失效。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書本的 “參考文獻欄”,它往往能使你找到有益的書。每逢找不到想要的書籍時,不妨看看相關書籍的參考文獻。作者利用的參考書往往有很多有用的信息。 13. 閱讀英文原文書時,盡量避免頻繁地翻字典 在閱讀原文以及外文資料時,時常會碰到一些不懂的單詞。縱然有好幾個單詞,從前后文章之間的關聯,也可以做某種程度的推測。對于那些不懂的單字,如屬重要的話,事后,可以整理起來一塊查字典。利用字典找一個單字,需耗費相當的時間及精神。而且,一旦翻查字典,就非中斷本來“讀書”的事情不可,思考也會跟著半途中斷。如此一來,不容易抓到連貫之處,吸收信息的效率將轉低。 能夠把握全體文章的意思才是最重要的。可以在看完整篇文章后,再查字典,從文章單句所具有的復數含義中,找出更適切的意思,再更為精確地把握內容。 14. 利用錄音帶,以“耳朵”讀書 就算是在行走,甚至躺在床上,關掉所有的燈,仍然可以讀書。換句話說,只要利用錄音,以“耳朵”讀書就行了。可以聽一些詩詞、演講、授課等的錄音。利用“耳朵讀書”的好處,在于不必使用眼睛和手,不必選擇時間及地點,就算在刷牙、走路時都能夠讀書。尤其是對白天眼睛感到疲勞,不想再使用眼睛的人來說,這種用“耳朵”的讀書方式,可說是最理想不過的。碰到想利用的零碎時間,與其翻開書本東找西尋,不如使用錄音更方便,效率當然就更為良好。 關注微信“小學生放學后”,關注6—12歲小學階段兒童,“安全、學習、娛樂、生活、品行、健康”六大方面家庭教育文章每日與您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