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小楷《曹娥碑》 王羲之小楷《曹娥碑》 《曹娥碑》文稿記載的是曹娥投江尋父的孝行,碑文雖僅僅只有442字,但“彰孝烈”其情其旨自溢于言表。如果用現(xiàn)代漢語來解讀,我們便能諦聽到這樣一個凄美動人、可歌可泣的故事,以及那折心動容的哀傷…… 孝女曹娥是上虞曹盱的女兒,曹盱不但有邊打擊樂器邊唱歌的藝術(shù)才能,而且還能和著曲調(diào)在祭祀儀式上舞蹈,使神高興。漢安二年的端午節(jié),正是民俗祭祀潮神的日子,迎神的船隊由曹盱指揮,船逆著江流行駛前行。這一日風(fēng)急浪高,主祭船被浪打翻,曹盱落水后身亡,人們許久都沒有打撈到他的尸體。曹娥當(dāng)時年方十四歲,她在江邊大聲哭喊著尋找父親,一直尋至第十七天仍不見父尸,便投入江中。五天后,曹娥抱父尸浮出了水面。 《曹娥碑》碑文的撰寫,是在曹娥去世八年以后的事。東漢桓帝元嘉元年,上虞郡守度尚對曹娥“悲憐其義,為之改葬,命其弟子邯鄲淳為之作碑。”度尚原請魏朗撰文,因魏朗已是一位頗有名氣的學(xué)者,一向以治學(xué)嚴(yán)謹(jǐn)著稱。為曹娥撰寫碑文,其時非魏朗莫屬。然而,魏朗擔(dān)心寫不好會貽笑后世,故佯作未成而轉(zhuǎn)請別人。當(dāng)他閱過邯鄲淳的文稿后,大加贊賞,而將自己的底稿銷毀了之。于是,流傳下來的《曹娥碑》上刻寫的便是邯鄲淳撰寫的碑文。 碑之既立,加上碑文妙絕,自然引得憑吊者如云似潮。當(dāng)時著名學(xué)者蔡邕,便是其中一人。蔡邕當(dāng)年遇赦后,其因懼宦官報復(fù),不敢回鄉(xiāng)里。在10多年的流亡生涯中,他“遠(yuǎn)跡吳、會”。聞《曹娥碑》,蔡邕徑訪之,值暮夜,手摸其文而讀,題八字于碑陰:”黃絹幼婦,外孫齏臼”。然而,蔡邕題辭的含義是什么,觀者不得而知,而蔡邕辭世,這自成了一個謎。 解開題詞謎底第一人的,則是楊修。據(jù)傳有一次,曹操率兵出潼關(guān),途經(jīng)藍(lán)田,得知前方就是故友蔡邕莊上,便令軍馬先行,自己帶著百余騎近侍來到蔡邕莊前。那時,蔡邕的女婿董紀(jì)在外地做官,只有蔡邕的女兒蔡琰在家,聞曹操到此,急忙出外相迎。禮畢,曹操見壁上懸掛著一幅碑文圖軸,便上前觀看。又聽蔡琰講了曹娥孝行和度尚為之立碑,先父摸碑題詞的故事。曹操問題詞的含義,蔡琰回答說:“這雖是先父所題,但我實在不解其意。”曹操又問眾謀士有誰能解?正當(dāng)大家面面相覷時,主簿楊修拱手作答:“此乃詞語謎面,我已猜出。”曹操即予制止,說:“你暫不要講,給我思考一番。”行至 3 0里外,曹操忽然茅塞頓開,對楊修說:“我亦猜出來了,你先說出來讓我聽聽。”楊修解釋道:“‘黃絹’就是有色的絲,是‘絕’字;‘幼婦’,即少女也,女旁少字,是‘妙’字;‘外孫’,乃女之子也,女旁子字,是‘好’字;‘齏臼’乃受五辛之器也,受旁辛字,是‘ ’(‘辭’的繁體)字。合起來,是‘絕妙好辭’四個字。”曹操聽后,不禁拍手稱好,說:“你猜的正合我意!”后來流傳的“有智無智隔卅里”,就是說的這個典故。我們只須感謝曹操與楊修的是,是他們的偶然之行,是他們的一番斗智,終于揭開了謎底,否則,至今這或許還是一道懸而未決的難題哩!自然,他們的舉止更推波助瀾,令上虞成了中國謎界公認(rèn)的燈謎策源地。而曹娥孝行隨之聲名遠(yuǎn)播,當(dāng)不言自明矣。 《曹娥碑》之所以名振天下,跟書法名家有關(guān)。在碑文風(fēng)靡全國之時,晉代書圣王羲之,宋代著名書法家、王安石女婿蔡卞等人,亦紛紛摹寫碑文。尤其是王羲之《孝女曹娥碑》書寫的碑文摹本,堪稱傳世精品,其書法造詣僅亞于號稱“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有人稱:“邯鄲文與右軍書,珠聯(lián)璧合,乃中華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寶庫的瑰寶!”信然!至為惋惜的是,書圣王羲之摹寫的碑刻早已佚失,我們所見的是其書寫的碑文摹本,曾被刻成法帖,可見諸王羲之書法精品集。現(xiàn)存曹娥廟內(nèi)的是蔡卞摹寫的碑刻。細(xì)細(xì)觀瞻,但見筆驚龍蛇,剛勁有力,其珍其貴,當(dāng)可想見。 曹娥碑記 漢 邯鄲淳 孝女曹娥者,上虞曹盱之女也。其先與周同祖,末胄荒流,爰來適居。盱能撫節(jié)安歌,婆娑樂神。以漢安二年五月,時迎伍君。逆濤而上,為水所淹,不得其尸。時娥年十四,號慕思盱,哀吟澤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經(jīng)五日抱父尸出。以漢安迄于元嘉元年,青龍在辛卯,莫之有表。度尚設(shè)祭誄之,辭曰: 伊惟孝女,奕奕之姿。偏其返而,令色孔儀。窈窕淑女,巧笑倩兮。宜其家室,在洽之陽。待禮未施,嗟傷慈父。彼蒼伊何?無父孰怙!訴神告哀,赴江永號,視死如歸。是以眇然輕絕,投入沙泥。翩翩孝女,乍沉乍浮。或泊洲嶼,或在中流。或趨湍瀨,或還波濤。千夫失聲,悼痛萬余。觀者填道,云集路衢。流淚掩涕,驚慟國都。是以哀姜哭市,杞崩城隅。或有尅面引鏡,剺耳用刀。坐臺待水,抱樹而燒。 於戲孝女,德茂此儔(chóu,同輩,伴侶)。何者大國,防禮自修。豈況庶賤,露屋草茅。不扶自直,不鏤而雕。越梁過宋,比之有殊。哀此貞厲,千載不渝。嗚呼哀哉!亂曰: 銘勒金石,質(zhì)之乾坤。歲數(shù)歷祀,立墓起墳。光于后土,顯照天人。生賤死貴,義之利門。何悵華落,雕零早分。葩艷窈窕,永世配神。若堯二女,為湘夫人。時效仿佛,以招(昭)后昆。 漢議郎蔡雍聞之來觀,夜暗手摸其文而讀之雍題文云: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又云:三百年后碑冢當(dāng)墮江中,當(dāng)墮不墮,逢王匡(叵),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記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