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 砦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王維是詩人,也是卓然成風的畫家。他的每一首詩作都表現出對自然的親近。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曾經由衷地贊嘆: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在詩情和畫意的互相滲透和生發中,王維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典詩歌的抒情藝術。
《鹿柴(ZHAI四聲)》具有王維山水田園詩的最重要特點,即:鮮明的視覺性,和同樣鮮明的禪意。詩作描繪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夕陽返照下的幽靜景色。
首句“空山不見人”寫空山的寂寥靜謐。山之所以“空”,是因為杳無人跡。“不見人”三字,將“空”具體化,然而又未必真空。
次句“但聞人語響”境界頓出,萬籟俱寂,卻并非死寂。“但聞”二字將一切聲響統統排除,只有偶爾傳來的幾聲“人語”似乎打破了寂靜,人語過后,空山卻復歸萬籟俱寂的境界,愈顯整體的寂靜。
三四兩句由上聯的“聲”而入下聯的“色”。“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用夕陽返照反襯深林的幽深清靜。按理,描寫幽暗的境界應該回避光亮,詩人卻偏寫“返景入深林”,乍一看,這一抹微弱的斜暉似乎給幽暗的深林帶來了一絲光亮,其實恰恰相反。當“返景”的余暉透過斑駁的樹影照在青苔上時,那一小塊光亮與一大片幽暗所形成的強烈對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深更加突出。一抹余暉轉瞬逝去,接踵而來的便是更加悠長的幽暗和沉寂。
前一聯以人聲反襯空寂,后一聯以光亮反襯幽暗,王維的山水田園詩的確富于視覺之神韻,又充盈著鮮明的禪意。
王維與他同一時代的大多詩人一樣認為人與天的結構相同,自然界使人們享受到一種自由自在的歡樂,對自然的回歸也就意味著對人生自由的回歸。晚年的王維常常在山林溪壑之中凝神關注著大自然中萬物的動、靜、生、息,沉潛到自然的幽深之處,感悟著某種不可言喻的內在生命的存在。他的許多山水田園詩幽靜之極又生趣盎然。一切都是動的,一切又是永恒的寧靜。色即是空,動就是靜,實也是虛…… 心與自然合為一體,在瞬刻的直覺中獲得永恒。
正由于此,王維的許多不談禪機而深得禪理的詩作反而比某些“禪詩”更接近對永恒存在的瞬刻感悟。一片綠葉,一朵山花,一泓飛瀑都是人類生命的對應物,都因平常而不朽。花開水流,鳥飛葉落,都體現為一種人生境界、美學境界。
王維(700——761)字摩詰,今山西永濟人,少聰慧,通音律,工書畫,人稱南宗畫派之祖。其作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盛唐時代的典型文化名人,詩作風格情調,前后期有顯著區別。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經典 ● 百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