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是人類最古老的,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飲料。 眾所周知,啤酒是以大麥芽、酒花、水為主要原料,經酵母發酵作用釀制而成的飽含CO2低度酒。成分大家都耳熟能詳,但具體是怎么制造出來的,相信朋友們就不大清楚了。 先說說材料,最初的啤酒是不加啤酒花的,自14世紀起,添加蛇麻花的啤酒逐漸盛行于歐亞大陸,并在全世界啤酒釀造工業中一直沿用至今(蛇麻花即啤酒花,簡稱酒花)。 由于啤酒制造耗能,耗糧巨大,中世紀時一般只有貴族莊園和修道院才有能力生產。 你知道嗎:啤酒花有雌花和雄花之分,啤酒釀造通用雌花。 材料準備就緒,開始制造,首先就是生產麥芽,有以下6道工序。大麥貯存、大麥精選、浸麥 、發芽、焙燥、貯存。 啤酒釀造則有以下5道工序。最主要的糖化、發酵、貯酒后熟3個過程。 原料粉碎:將麥芽、大米分別由粉碎機粉碎至適于糖化操作的粉碎度。 糖化:將粉碎的麥芽和輔料用溫水分別在糊化鍋、糖化鍋中混合,調節溫度。以制造麥醪。
根據啤酒的性質、使用的原料、設備等決定用過濾槽或過濾機濾出麥汁后,在煮沸鍋中煮沸,添加酒花。分離出雜質后,澄清的麥汁進入冷卻器中冷卻到5~8℃。 發酵:冷卻后的麥汁添加酵母送入發酵池中進行發酵,并控制溫度。進行發酵時,最高溫度控制在 8~13℃,發酵過程分為起泡期、高泡期、低泡期,一般發酵5~10日。到了這一步,制成品被稱為嫩啤酒,苦味重,口味粗糙,不宜飲用。 后酵:為了使嫩啤酒后熟,將其送入貯酒罐中冷卻至0℃左右,調節罐內壓力,使CO2溶入啤酒中。貯酒期需1~2月,在此期間殘存的酵母、冷凝固物等逐漸沉淀,啤酒逐漸澄清,CO2在酒內飽和,適于飲用。 過濾:為了使啤酒澄清透明成為商品,啤酒在-1℃下進行澄清過濾。 到了這里,啤酒的制造就只差最后一步,啤酒灌裝。 灌裝是啤酒生產的最后一道工序,目前主要的灌裝方式有。
桶裝:鋁或不銹鋼桶,其中30L最常用。桶裝啤酒一般口味好,成本低,但保存期不長。 瓶裝:一般采用棕色或深綠色的玻璃瓶。經殺菌機巴氏殺菌后,檢查合格即可裝箱出廠。 罐裝:罐裝啤酒體輕,運輸攜帶和開啟飲用方便,因此很受消費者歡迎。 塑料瓶裝:優點為高度透明,重量輕,啟封后可再次密封,價格合理。但保氣性差,在存放過程中,CO2逐漸減少,貯存時間也不能太長。 刨除掉原料生產和轉運的時間與消耗,啤酒的正常生產時間也高達2個月,難怪數百年前的啤酒館算是高級場所。也不能不說,今天咱們能暢快喝酒可真不容易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