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積累和初步的運用能力。高年級的閱讀重點是提高閱讀的速度和質量,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句子的含義及表達效果,揣摩文章的 順序,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等。 閱讀理解考察的內容包括:理解詞語,體會句子的含義,概括段落的主要內容,揭示文章的思想以及對文章關鍵人物的評價等。 我個人認為,要在閱讀上有所突破,首先要培養習慣,讀懂文章后再動筆。什么叫“讀懂文章”,我給了學生這樣一些界定:讀完文章后,(1)要知道這篇文章寫的是什么?寫人還是寫事,寫景還是寫物?(2)作者寫這篇文章是要表達某種情感還是說明某個道理?(3)我能概括出文章的內容。(4)我能用幾個詞語說說主人公的品質或心情。(5)文章的題目是想表達什么?是主人公,還是主要內容,還是中心。題眼很重要,不能放過。 想回答這四個問題,文章不讀上三遍是不可能一下子弄清楚的。因此教育孩子閱讀短文,文章至少讀三遍, 讀第一遍,標小節號,即在每個自然段開頭標上序號 ; 讀第二遍時,想文章的內容,是抒情還是說理;題目的作用是 什么 ; 讀第三遍時,畫出中心詞或者在文中勾畫中心句。 正如葉圣陶所說:“一篇文章要理解得透,必須多揣摩,讀一遍,再讀第二遍,第三遍……”每讀一遍都有事情可做,學生的讀有目的,讀懂文章是完成閱讀題的關鍵。我平時改閱讀卷以前,先不看學生的閱讀答案,首先看學生有沒有閱讀標注,沒有閱讀標注的,試卷整體先扣5分,訓練時間久了,學生的閱讀習慣養成了(我估計我班大部分學生做閱讀文章,至少會讀2遍)在答題的時候,準確率會高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