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藝術博物館位于北京東四十條立交橋西南角的保利大廈內,乘坐地鐵二號線,東四十條橋站下車出B口即到,非常便捷。 參觀保利藝術博物館需要購票入內,門票20元。里面參觀的人非常少,相當安靜,很適合仔細的觀賞。20塊錢不多,但是,把那些跑博物館乘涼的、洗菜的劣質人群統統過濾掉了!可見,設置哪怕一個最低的門檻,也能起到凈化觀展環(huán)境的巨大作用! 館藏以100余件青銅器為主,此外常年展出的還有北朝至唐代的石刻佛像,藏品大部分都是從海外搶救、民間收購而來,件件都很精美,不過,大部分展品都沒有標注出處。罍(lěi)是古代中國一種用于盛酒的大型器具,也可用來盛水。這件距今3100年前的商代圓渦紋豰罍,為商代晚期青銅罍的典型形象。 罍肩部設兩個對稱分布的圓耳,圓耳中間靠近器底處另有一個小圓耳,三個小耳均作牛首形,既富裝飾效果,又很實用。 通過肩部的兩個小耳,可以把罍用繩子吊起來,再用手一勾中間一側的小耳,可使罍傾斜并順利倒出酒來,巧妙解決了罍裝滿酒后因重量大而不易傾倒的困難。 這類商代銅罍目前存世數量不多,帶蓋子的更屬罕見。 這件銅罍不僅帶蓋,蓋內還有兩字銘文,上面一字為一座房子的象形,下面一字表現得是兩只手掐著一頭野豬的形象,它們應是鑄造這件銅罍的部族的徽號,估計這個部族獵捕野豬可能很有本領,也可能曾經捕獲過一頭大野豬。這兩字族徽也見于保利藝術博物館收藏的2件銅爵、1件銅簋上,它們可能出自同一部族,這是一個早已消逝的古老部族,今人已無從查考。 這件商代晚期史尊,20世紀40年代初出土于河南安陽殷墟,隨即流落到日本,2002年經保利藝術博物館搶救回國。 其形體頗顯粗大,通體裝飾有蕉葉紋、獸面紋及夔龍紋,均以云雷紋作地紋,上下三層,十分繁縟,但層次分明,沒有一絲凌亂的感覺。 馬承源等學者認為,殷墟發(fā)掘70多年所發(fā)現的觚形尊中,以這件尊最豪華、也最精彩。 尊底有一字銘文“史”,明確的注明它是史氏家族的青銅禮器。史氏家族在商代是一個大族,地位顯赫。 方鼎是商代最高等級的青銅禮器之一,它的主人一般都是大貴族,制作工藝相當講究,這件商代晚期獸面紋方鼎也不例外。 腹壁的上層裝飾有兩兩相對的獨角龍紋;下層裝飾卷角的大型獸面紋,花紋下襯以細密的云雷紋。 四足上還裝飾陰線的云紋和蕉葉紋。雖然體量不算很大,但整件鼎鑄造工藝精湛,裝飾紋樣層次豐富而鮮明。 鼎內還鑄有6字銘文,一側內壁上有4字,表明它是一位貴族為他的父輩制作的。內底上有2字銘文,其中第一字為其所在部族的名稱。 這件商代晚期獸面紋觚,距今約3100年,它的造型與常見的纖細修長的觚有較大差別,形體粗大,容量是同時期普通銅觚的三四倍,堪稱目前所見體量最大的商代青銅觚之一,有的專家甚至稱之為“觚王”。 商人所飲之酒,雖是酒精度較低的米酒或果酒,但能夠用這樣巨型觚來飲酒也可算是豪飲了。 這件觚的裝飾也很有特色,它的腹部和圈足都裝飾有獸面紋,圈足與腹部間相間分布有四個鏤孔,兩個為十字形,兩個為長條形,兩者形狀不一,頗為少見。 圈足內有一個凸起器表的銘文,這是一個早已消逝的古老部族的族徽,前所未見。 爵是古代中國特有的一種酒器,用來飲酒。它與今天的帶把杯用途差不多,只是形狀有些差異:它的前部有一個長長的倒酒的流槽,后面有一個尖狀的尾,口部聳立兩根小柱,杯一側加一個把手,下設三足。 這件獸面紋平底爵,時代為商代早期,甚至可能會早至夏代末年,距今已有約3600年的歷史了。由于時代早,它的裝飾較為簡單,形制也頗為原始。 尊是一種盛酒的容器,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時期,到春秋、戰(zhàn)國的時候就漸漸消失了。按照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的解釋,尊是祭祀時接待賓客所用的禮器,用于表達主人的敬意。所以“尊”又有敬重、高貴的意思。“尊重”、“尊敬”等也就變成了對人的一種敬重之詞。中國古代帝王則被稱為“九五之尊”! 這件商代晚期獸面紋三牛首尊,大口外侈,中部圓鼓,下接喇叭形圈足,肩部和腹部裝飾有獸面紋等花紋,肩部等距離排列三個浮雕牛首。它雖然體型較大,但造型十分規(guī)整,展現出很高的鑄造工藝水平。這件銅尊據稱20世紀20年代出土于河南某地,不久即被銷往歐洲,一直被歐洲的青銅器學者視作公元前14世紀前后中國青銅藝術的代表作之一。2000年,保利藝術博物館將其搶救回國。 簋(guǐ)是中國古代用來盛放煮熟了的飯食的器具。 這件商代晚期云雷垂葉紋簋,肩部、圈足均裝飾云雷紋,器腹部再裝飾一周近似于倒垂樹葉的三角形紋。它體型較大,較為少見。 器表為藍色銹所覆蓋,幾乎通體藍色,更為少見。這種藍色銹的成分為硫化銅,是青銅器在埋藏過程中與周圍含硫的物質發(fā)生反應后生成的,其生成條件特殊,較常見的成分為氧化銅的綠色銹要少得多,因此早年北京古董行里稱之為“寶石藍”,以形容其珍貴。 觚(gū),是中國古代飲酒的一種器皿。 這兩件子(左亻右冉)觚鑄造于距今3000年前的商代晚期,保存完好。 器表裝飾有精美的蕉葉紋、獸面紋等紋飾,花紋細密而規(guī)整,是商代晚期銅觚中的標準器。 卣(yǒu)是一種帶提梁的壺,是古代祭祀活動中專門用來盛裝特制香酒的高級青銅禮器,一般制作十分華美。 這件棡伯卣的卣蓋及內底上各有一亞字框,框內有2行14字銘文。據此可知,它為距今3000年前商末周初棡(gāng)國國君所作。 這件卣的器蓋好像是一個圓頂的小帳篷,蓋頂正中的鈕由六個倒置的蟬構成。 器身頸部兩側設有環(huán)紐,內套龍首提梁,提梁上的龍首極為奇特,吻部前突,頭上插兩個手掌狀的大角,手掌中心還各有一只眼睛,應該具有千里眼的意味。 卣的蓋面與器腹部上都裝飾有大型的獸面紋,花紋凸起很高,下以細密的云雷紋為地,上下花紋可達三層之多。 所有紋樣雖然繁密無隙,但皆線條清晰逼真,層次分明,展現出極高的工藝技巧。 在已知商周青銅卣中,這件棡伯卣為個體最大、工藝最精者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