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方主治 治中風手足流注疼痛,麻痹不仁,難以屈伸。 二、組成 薏苡仁、當歸、芍藥、麻黃、官桂、炙甘草、蒼術各一兩。上挫,每服七錢半,水二盞,生姜七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自汗減麻黃;熱減官桂。 三、方解 1、麻黃、肉桂(或是桂枝)、甘草(炙),即麻黃湯去杏仁,太陽表實證,適用于麻黃體質:壯實,不出汗,脈浮緊或是沉弱。 2、當歸、芍藥,即(川芎)四物湯去生地,這是經方的慣用手法。比如當歸芍藥散中當歸、川芎、芍藥與茯苓、白術同用,時方逍遙散與溫經湯中也有此手法,本方加上川芎則更妙。 3、薏仁、蒼術,有二妙散之義。 薏仁,《本經》: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風濕痹,下氣。薏仁利水利濕,消腫,從而治療經絡拘攣、麻木、抽筋等。 蒼術,《玉楸藥解》:味甘、微辛,入足太陰脾、足陽明胃經。燥土利水,瀉飲消痰,行瘀郁去滿,化癖除癥,理吞吐酸腐,辟山川瘴癘,起筋骨之痿軟,回溲溺之混濁。 蒼術性溫燥烈,薏仁性微寒,一寒一熱相得益彰,對于下肢濕邪有協同作用,所以稱二妙。
太陽表實證伴太陰寒濕證體質:壯實,面黑黃,不愛出汗,舌質白,舌苔白或是有齒痕或白膩,脈弦滑或浮滑,伴有四肢的疼痛,拘攣,麻木或伴有腫脹。 五、臨床運用 關節疼痛,拘攣,麻木,腫脹。 六、臨床加減 1、如果伴有氣虛水濕證,本方可以加防己黃芪湯或是防己茯苓湯(體質:面白,皮膚松弛,胖,豐滿,特別怕風,氣短少力)。 2、腫脹厲害者,本方加《千金翼方》防己湯:木防己3兩,茯苓1兩,桑白皮(切)2升,桂心3兩,川芎3兩,甘草1兩半(炙),大棗12枚(擘),芍藥2兩,麻黃2兩(去節)。風濕,四肢疼痹,攣急浮腫。以水1斗2升,煮麻黃,減1升,納藥煮取3升,分3服。漸汗出,令遍身,以粉粉之。 這個方在后面的章節會詳細分析:麻黃、桂枝、甘草,也就是麻黃湯去杏仁;大棗與甘草生津,保護脾胃;川芎和芍藥調暢血脈,走而靈動,入血入營;防己、茯苓利內里水濕,治療腫脹;桑白皮與麻黃散表濕,開毛竅,透發伏邪而利水濕(尤其是麻黃)。 七、類方鑒別 1、 麻黃湯加術為太陽表實夾太陰證,表證偏多,里濕證偏少,僅僅用術一味。而本方主要用于里濕證,用藥較多。 2、麻杏薏甘湯治療太陽表郁,表實證不是很重,逐漸向陽明濕熱轉變,所以加薏仁清利濕熱。 【醫師簡介】 鄧文斌,男,1976年出生。擅長運用廣義經方治療頑固疼痛疾病,如頸肩腰腿痛、各種風濕、類風濕;婦女月經不調、月經量過多、過少、月經淋漓不盡、痛經、黃褐斑、皮膚病、失眠、脫發、怕冷、手腳冰涼、靜脈曲張、下肢水腫等疾病。 【坐診地址】 綿陽市涪城區西山東路88-32號鄧文斌診所 綿陽市松埡鎮文華街7祥力康藥房(綿陽市十九中學旁) 【轉載需注明出處,違權必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