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足跟痛方匯

     豫西南客的書館 2018-01-24




    足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老年人足跟疼痛常見于跖筋膜炎、跟骨下脂肪墊炎、足跟滑膜炎、跟骨骨刺等病癥。一般起病緩慢,少數可急性發作。50%以上的患者跟骨X線攝片可見有骨刺存在,其與勞損和蛻變有密切關系。中醫學認為,肝主筋、腎主骨,足跟痛多由于中老年人肝腎虧損以致筋骨失養,再加上復感風、寒、濕邪或慢性勞損,導致經絡瘀滯,氣血運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養而發病。

    肝腎虧虛型:足跟疼痛伴有腰膝酸軟,頭暈目眩、失眠、耳鳴、肢體乏力等癥狀。治療宜采用滋補肝腎,強筋壯骨法。可選用補腎壯骨湯:熟地20克,枸杞20克,山藥20克,云苓15克,澤瀉15克,丹皮10克,龜板10克,鱉甲10克,穿山甲10克,雞血藤30克,木瓜15克,姜黃10克,靈仙15克,黃芪30克,桂枝10克,甘草6克。水煎外洗,每日1次,每次30分鐘。

    寒濕型:足跟痛常伴有遇風冷后加重,遇潮濕接觸疼痛加劇,患處腫脹疼痛,纏綿日久難愈。治療宜采取溫經散寒,除濕通絡法。可選用通絡湯:獨活15克,寄生30克,羌活15克,秦艽15克,防己15克,雞血藤30克,附子10克,桂枝15克,黃芪30克,穿山甲10克,全蝎10克,地龍20克,姜黃15克,川芎15克,桃仁10克,紅花12克,丹參30克,甘草6克。水煎外洗,每日1次,每次30分鐘。




      寒濕型:多感受風寒外邪,或涉水踏路,或居住濕地,足跟疼痛,甚則腫脹,下肢沉重,畏寒肢冷,得溫癥減,伴乏力,全身酸痛。舌淡白,脈弦緊。藥用黃芪30克,續斷20克,薏苡仁30克,羌活10克,獨活12克,伸筋草24克,木瓜12克,防己12克,雞血藤30克,蒼術10克,茯苓15克,桂枝2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虛損型:老年體虛之人多見,足跟疼痛,不敢著地,病程久,行動無力,勞則加重,伴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面色無華。舌質淡,脈弦細。藥用雞血藤30克,山藥30克,伸筋草24克,熟地黃18克,牛膝30克,何首烏10克,桑寄生15克,杜仲10克,肉叢蓉10克,山萸肉10克,白芍10克,當歸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損傷型:由外傷史或奔走跳躍史,痛點以跟腱抵止點的跟骨結節附近為著,呈牽扯樣疼痛或刺痛,局部可見腫脹、壓痛或跛行。舌暗,苔薄白,脈弦緊。藥用牛膝30克,赤芍12克,薏苡仁30克,蘇木10克,木瓜10克,當歸15克,秦艽10克,桃仁10克,土元6克,紅花6克,制乳沒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骨刺型:足跟疼痛,多為鈍痛或針刺樣疼痛,受寒或勞累后加重,不能久行、久立,甚至走困難。舌淡,苔薄白,脈沉緊。藥用牛膝10克,鹿銜草30克,淫羊藿20克,當歸10克,雞血藤30克,肉蓯蓉10克,茜草12克,威靈仙10克,熟地黃15克,紅花6克,補骨脂10克,骨碎補12克。水煎服,每日一劑。(李祥農)

     


    □ 張紅光 河南省湯陰縣伏道鄉西水磨灣村腦血管病專科診所

     

     1.白芷10克,白術10克,防風10克。取棉布一塊,將上藥包起,方清水浸泡10分鐘,另取磚頭一塊,在磚頭平面上出一凹窩,放爐火中燒紅,離開火源后向磚的凹窩內倒食醋二兩,在把藥袋放在醋磚上,隨即將患側足底部踏在藥袋上約20分鐘即可。每日一劑,連用3~5劑,疼痛即除。此法療程短,快效,無痛,簡便易行。

      2.取川芎15克,生草烏5克。研成極細末,裝入同足跟大小的袋內,厚度約0.3~0.5厘米,將藥袋墊在患足鞋跟,灑上少許酒精保持濕度,藥粉可5~7天更換一次。疼痛消失后,在鞏固治療一周。

     


    □ 張可堂 山東省鄒平縣臨池鎮北山中醫藥門診

     

     取食醋1500毫升,石灰石中心部分1000克,制法:將石灰石碎成小塊放盆中,加食醋,使石塊完全浸于食醋中,煮沸。將患足懸于盆上熏蒸20分鐘,待藥液冷卻變溫后,用藥液浸洗患足20~30分鐘,浸洗過程中可隨時加溫,使藥液保持一定溫度,藥液無變質時可重復使用3~5天。每天2次,5天為1個療程。輕者可用2~3天,重者用2~3個療程。

     

    五法緩解足跟痛


    □ 程懷孟 河北省河間市人民醫



      藥物鞋墊法   花椒、吳茱萸、五味子各等分,研末,按鞋子大小縫制布袋,將藥末裝入布袋內,封口,放入鞋內,每五天更換袋內藥末一次。

      藥物外敷法   威靈仙150克,急性子150克,生乳香100克,罌粟殼50克,共研細末,用醋調成糊狀,攤在敷料上5毫米厚,外敷患處,用膠布固定,24小時換藥1次。

      藥物足浴法   伸筋草、透骨草、艾葉、川椒、海桐皮、雞血藤、地龍、川烏、草烏、紅花、黃柏各20克,絲瓜絡10克,制乳香、制沒藥各15克。上方加水2500毫升左右,煮沸15分鐘,加入白酒100毫升,將藥汁放在盆內,熏洗、浸浴雙足,每次20分鐘,然后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交替按摩足跟10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每劑可用3日。

      指壓按摩法   取穴昆侖、太溪,昆侖在外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平外踝高點,太溪在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平內踝高點。每天按摩早晚各1次,早晨用按揉法,用拇指尖端按在穴位上,向里轉三下,向外轉三下,每穴5分鐘。晚上用按壓法,用拇指尖端按在穴位上,一按一抬,每穴5分鐘。

      毛刷刷足法   每晚用熱水泡腳后,先用毛刷叩打足跟部每側1分鐘,然后用毛刷刷動足跟部1分鐘,再叩打1分鐘。

     

    治跟腱炎驗方


    □ 郭旭光 山東萊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透骨草、桑枝、白芍、雞血藤各50克,桂枝、紫蘇葉、木香、伸筋草、路路通各40克,生大黃、紅花、桃仁、麻黃各15克。將上藥加水2500~3000毫升,煎沸20分鐘,趁熱熏蒸患處;待溫時,浸洗患處,每次20~30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熏洗后用紗布繃帶固定即可。5天為1療程。一般用藥1~2個療程可愈。

     


    □ 張可堂 山東省鄒平縣臨池鎮北山中醫藥門診部

     

     內服法  熟地黃15克,山萸肉、山藥12克,澤瀉、牡丹皮、補骨脂、木瓜各10克。將上藥研末混勻,煉蜜為丸,每服6克,日2次,黃酒送服。

      外治法  伸筋草、透骨草各20克,川烏10克,草烏10克,當歸12克,川芎15克,白芍15克,乳香(炙)、沒藥(炙)各10克,紅花10克,膽南星12克,將上藥研末混勻。用老陳醋調成糊狀,涂患處,外敷紗布,繃帶固定,2天換藥1次,7天為1療程。

     


    □ 程桯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

     

     病例:王婧(化名),女,38歲,中學老師,近一年反復右足跟下疼痛,久站和行走后頻發,休息后減輕,患者懷疑跟骨長了骨刺,來醫院就診,經臨床查體,壓痛點局限于跖腱膜附著處,影像學檢查未見跟骨骨質增生(骨刺),診斷為足底跖腱膜炎。足跟疼痛并不完全都由于跟骨長“骨刺”所致。

      足跟痛,是一種由于跟骨退行性變及跟骨周圍肌肉、韌帶、肌腱等軟組織慢性勞損而引起的慢性疾病。包括跟骨退行性改變導致的骨質增生(跟骨骨刺)、足跖腱膜炎、足弓結構異常、跟骨下脂肪墊炎、跟骨高壓癥、跟腱止點滑囊炎和腎虛性跟痛癥等。

      跟骨退行性改變導致的骨質增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骨刺”,也是導致足跟痛的常見原因之一。跟骨長“骨刺”,與頸腰椎及膝關節長“骨刺”的性質一樣,都是骨頭的退行性改變,“骨刺”本身不會引起疼痛,只有當“骨刺”長期存在,且長“骨刺”的跟骨長期負重或負重過大,引起局部充血和發生無菌性炎癥時,刺激病變部神經,足跟才會痛,此時“骨刺”才成為致病的元兇。

      此外,如果足弓結構發育異常,也可以引起足跟痛。足分內、外二個縱弓和一個橫弓,內縱弓由跟骨、距骨、舟骨、楔骨和第一、二、三跖骨組成,外縱弓由跟骨、骰骨和四、五跖骨組成,內外縱弓的組成中都包括跟骨,可見跟骨是足弓負重的主要部分,人體在站立位時,跟骨與距骨承擔了約50%的體重。由上述解剖學所見,足弓本身的構造是為了人行走時候吸收震蕩,如果您有高弓足、扁平足或內翻足等發育異常情況,更需避免久站、長期走路和減輕體重,適宜穿平底軟底鞋,女性更應盡早避免久穿高跟鞋,為足跟減負,防止足跟痛發生。

      足跟痛屬中醫“痹證”范疇,中醫學認為“肝藏血養筋,腎主骨生髓,肝血不足則筋失所養,腎精虧虛則骨失所立,日久則致骨軟形變”,因此腎精虧虛也可導致足跟痛,稱為腎虛性跟痛癥。平時注意調節飲食和生活方式,調節情志,應用補肝腎、壯骨舒筋的中藥,對跟痛癥預防治療都有一定幫助,也可用如下中藥外洗方:

      桃仁15克  紅花10克  川牛膝15克    枳殼12克  制草烏10克  制川烏10克  防風12克  桂枝15克  骨碎補10克  伸筋草15克  路路通10克  甘草6克

      足跟痛雖在疼痛的表現形式上大致相同,但病因卻各不相同,治療方法也需辨證,所以當出現足跟疼痛時,不要一味認為是跟骨“骨刺”造成,需到專科醫院查清病因后對癥治療。

     

    跟腱周圍炎外用藥方

    處方:威靈仙18g 雞血藤18g 紅花12g 乳香9g 沒藥9g 伸筋草18g 透骨草18g 木瓜12g

    用法:加水2000ml,煎煮40分鐘,每日1劑,每日熏洗2~3次,15天為一個療程。最多熏洗3個療程,最少熏洗1個療程。

    摘自:謝進,管東輝,于波主編,骨科軟組織損傷診療,濟南:山東科技出版社,第一版,2008:143

    治足跟痛七法

     



      藥浸法:取蘇木、白附子、麻黃、當歸、川芎各30克,水煎浸洗腳部,同時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藥液浸入肌膚。每次15分鐘,每日2次。     

      尿漬法:取較大的花崗石,煅燒后置于地,以童尿漬于上并立即將足跟部置于石上,任水汽蒸騰,切勿燙傷腳。無花崗石可用鐵塊代之。臨床常用芒硝飽和液與白酒調勻,取代童尿,亦效。

      烏梅、醋法:取烏梅適量去核加入醋少許搗爛,再加入少許鹽,攪勻,涂敷在患足處,用紗布蓋好膠布固定。每天敷1次,連用一段時間,有效果。

      川芎外用:取川芎45克研成細末,分成3份,裝入小布袋內縫好。將藥袋裝入鞋里,直接與患足痛處接觸,每次用1袋,3袋交替使用,換下藥袋曬干仍可用。

      夏枯草熏洗:取夏枯草50克,用食醋1000毫升,浸 泡2~4小時,然后煮沸15分鐘,先熏后冼患足30分鐘,每日1~3次,每劑可用2天。

      仙人掌外敷:取仙人掌適量,刮去其兩面毛刺,然后剖成兩半,用剖開的一面敷于患足痛處,外用膠布固定,敷12小時后再換半片,冬天可將剖開一面烘熱再敷患處,一般宜晚上敷,治療期間宜穿布底鞋,適量活動,使氣血經脈暢通。

      體操鍛煉:雙手扣腦后站立,然后蹲下,立刻再起來,如此為1次。每天做200次,分2回進行,3個月可見效。(錢偉)

     

    治足跟痛驗方




     內服方   當歸30克,白芍60克,生地60克,熟地60克,山藥60克,丹皮30克,枸杞子30克,五味子30克,女貞子30克,菟絲子30克,車前子30克,懷牛膝30克,黃芪60克。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每日早晚各服1丸,白開水送服。

      外洗方   透骨草12克,紅花、白芷、伸筋草各6克,五加皮、川芎、海桐皮、雞血藤、赤芍各9克。加水煮沸,取藥液先熏后洗。待藥液溫度適宜時泡洗足跟部。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鐘,7~10天為1個療程。(郭旭光)

     


    □ 郭仲華 寧夏中醫研究院

     

      足跟痛在骨傷科門診常見,是一種由于足跟部筋骨失養,遭受長期壓力刺激而引起脂肪墊發炎的慢性疼痛性病證,有些患者因足跟部骨質退變增生形成“骨刺”,亦可引起此病。

      中醫認為,人到中年后,肝血腎精漸虧,腎陽不足,致使筋骨失養,若經常站立工作或過度跑跳運動、行走健身,則跟骨結節部跖筋膜遭受慢性牽拉刺激,致使氣血受阻,或兼風寒濕邪內侵而引起疼痛。局部檢查不紅不腫,在足底內側的跟骨結節處有壓痛。筆者在臨床上,對不愿服藥的患者,采用自擬活血舒筋湯外用熏洗,此方具有養血舒筋、溫經止痛之作用,配合自我穴位按摩,疏通經絡、扶正祛邪,從而起到通則不痛的功效。經多年應用療效較好。

      熏洗中藥

      組成:丹參20克,川芎10克,木瓜10克,伸筋草20克,紅花10克,威靈仙15克,牛膝15克,當歸10克,防風15克。

      用法:加水1500毫升,酌加陳醋30毫升,煎熬15~20分鐘,濾渣后倒入盆內,先趁熱予蒸汽熏,不燙時則泡足。每日1~2次,每次30分鐘,一劑藥可使用2天。

      穴位按摩

      取穴承山、懸鐘、太溪、昆侖、商丘、涌泉、壓痛點,手法采用掐、捻、揉、捏,每次3~5分鐘,每天2~3次。

    治足跟痛驗方


    □ 郭旭光 山東萊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防風、荊芥、川芎、甘草各3克,當歸6克,蒼術10克,丹皮10克、川椒10克,苦參15克,黃柏6克。水煎服,每日1劑。并用藥渣煎湯泡腳,早晚各1次,每次泡30分鐘,連用1~2周可獲顯效或痊愈。

     

    艾灸治療足跟痛


    □ 何偉 重慶市江津區中醫院康復中心

     

      足跟痛,中醫認為多因寒濕痹阻,肝腎陰血不足所致。臨床上,我常用艾灸進行治療,效果滿意:將艾條點燃,置于足跟疼痛點直接灸,以達到散寒祛濕,散瘀通絡的目的。每次30~60分鐘,每日1次。此法操作簡單,療效確切,適宜推廣。如單人施灸不便,也可采用單孔艾灸盒進行施灸。

    足浴助療跟痛癥

    摘自2014-5-26中國中醫藥報

     

     

      跟痛癥多發生于40~60歲的中、老年肥胖人,多為老年肝腎不足或久病體虛,氣血衰少,久行久站造成足底部皮膚、皮下脂肪、跖腱膜負擔過重。長期、持續的牽拉,在跖腱膜的跟骨結節附著處發生慢性勞損,或骨質增生,致使局部無菌性炎癥刺激引起疼痛。

      本病起病緩慢,多為一側發病,可有數月或數年的病史。足跟部疼痛,行走加重。典型者晨起后站立或久坐起身站立時足跟部疼痛劇烈,行走片刻后疼痛減輕,但行走或站立過久疼痛又加重。跟骨的跖面和側面有壓痛,局部無明顯腫脹。若跟骨骨質增生較大時,可觸及骨性隆起。X線攝片常見有骨質增生,但臨床表現常與X線征象不符,有骨質增生者可無癥狀,有癥狀者可無骨質增生。

      方1  威靈仙30克,紅花15克。將上2味藥水煎,取汁。將藥汁放在盆內,足浴,每次30~60分鐘,每天2次。

      方2  木瓜l0克,防風10克,雞血藤10克。上藥浸泡,水煎20分鐘,取汁備用。將藥汁放在盆內,水溫以微燙為佳,每晚臨睡前將雙足浸泡15~20分鐘,10日為1療程。(佳愉)

    足跟痛方

    摘自2014-5-28中國中醫藥報

    □ 朱本浩 山東省平陰縣衛生局

     

      足跟痛癥包括跟下脂肪墊炎、跟下骨膜炎、跟骨骨刺等疾患,是中老年人較常見病癥。本病屬中醫“痹癥”范疇,多因肝腎陰虛,精髓不足所致。當以養陰益腎,填精生髓,活血通絡,化瘀止痛為治則。下面介紹2則足浴方,有明顯效果,患者不妨一試。

      當歸木瓜湯

      當歸30克,木瓜40克,皂角20克,血余炭10克。將上藥澤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溫度適宜時足浴20~30分鐘,拭干后搓雙足心200~300次,以熱為度,每日1次;早晚用手搓足跟部。可活血通絡。

      黃豆根湯

      黃豆根500克。將黃豆根澤凈,放入藥罐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后,水煎取汁,待溫度適宜時足浴,每次20~30分鐘,每日1次,每日1劑,10天為1個療程,連續使用1~2個療程。可祛風通絡。

    足跟痛熏洗驗方


    □ 王業龍 安徽省岳西縣王業龍中醫診所

        方藥組成:透骨草、威靈仙、皂角剌、苦參、香附、當歸尾、紅花各30克。

        用法:加水3500毫升,煎取3000毫升,加入陳醋50毫升,盛于盆內。患者足跟伸向盆內,用濕毛巾覆蓋盆口,先用蒸氣熏蒸,待溫度適宜后將全足浸泡,約30分鐘。每天1劑,早晚各1次,治療期間患足盡量少負重。

    足跟痛 中醫專家給您支招


    □ 李尤佳 河南省中醫院

     

        最近一段時間,王老先生雙腳跟一直持續地疼,開始沒當回事,誰知越來越嚴重,無奈之下,來到河南省中醫院風濕骨病病區找到鄧素玲主任醫師。

        足跟痛的原因 

        鄧素玲說,足跟痛多發生于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重體力勞動者、運動員、長期站立工作的人易患此病。中醫學認為,“腎主腰腳”,足跟痛多與肝腎陰虛、局部血脈不通有關。肝腎虧虛,筋骨失養,又感風寒濕邪或慢性勞損便導致經絡瘀滯。具體分析,造成足跟痛的原因大致可分為三個:

        跟骨骨刺:老年人足跟痛多和骨刺有關,跟骨結節處會有大小不一的骨刺,隆起的骨刺使局部組織受到摩擦、勞損,會產生無菌性炎癥。但足跟痛的程度與局部炎癥反應的輕重有關,與骨刺大小無直接關系。

        足底脂肪墊萎縮:脂肪墊萎縮后,會使足跟緩沖震蕩、防止摩擦的作用減弱,使足跟處更易受到損傷而有痛感。

        足底跖腱膜勞損:一些行走時間過長、負重過度的人會引起跖腱膜的勞損,出現局部無菌性炎癥而有疼痛癥狀,部位集中于跟骨結節跖腱膜起點處。

        足跟痛的癥狀

        腳尖朝上腳后跟向下用力時,里面有針刺感覺;足跟外表皮紅腫,用手碰觸發熱;長途步行后疼痛加重,走路時踩在石塊上或下樓梯時,足部用力過猛會引起劇烈疼痛;足跟中央有一個壓痛點,用手指觸壓疼痛劇烈。嚴重者每走一步都疼痛劇烈。如要確定是否骨刺,需拍片確診。

        中醫治療足跟痛

        一般采用內服和外治兩法并用。先要辨證再來用藥,足跟痛基本分為三種癥型:氣滯血瘀型、肝腎虧虛型和寒凝血瘀型。

        在醫師開的內服中藥的同時進行外治更有助于恢復。外治的方法主要有幾種:

        一、每天用內服藥煎過的藥渣加適量醋,放入紗布袋里,熱度以合適為準,熱敷足跟處,一次15~20分鐘。

        二、川草烏、伸筋草、透骨草等藥適量(根據自身情況,請醫生開出外敷處方),加醋適量,加入熱水,以不燙為適宜,每天泡腳,每天泡15~20分鐘,一副藥可用3~5天。泡腳后用軟膏劑或護手霜涂抹足跟處再進行按摩。或者用合適的圓棍放在腳下來回滾動。

        三、使用足跟墊。在稍厚的鞋墊上畫出痛點的位置,挖空,在空處墊上藥包。可用威靈仙、白芷以1:1的比例打成藥面做成藥包。也可不墊藥包使用。

        日常保健方法

        鄧素玲還提醒大家在平時生活中還要注意:

        盡量避免穿底很薄的鞋。要選擇橡皮底的柔軟鞋子。避免走在堅硬的地面上。

        經常做腳底蹬踏動作,增強跖腱膜的張力,加強抗勞損的功能,減輕局部炎癥。

        盡量避免長期站立,長期行走,不時抬高足跟減輕足跟負荷。

        鄧素玲在王先生敘述病情中發現王先生的床尾是沖著窗戶的,而且晚上喜歡開窗睡。這可是引起足跟痛的一個主要原因,長期足跟受寒造成經絡瘀滯,氣血運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養而發病。所以可以溫水泡腳,可以減輕局部炎癥,緩解疼痛,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理療。

        如果疼痛劇烈,嚴重影響行走時,可采用局部封閉治療。

    “腳后跟痛”驗方四則


    周一海

    跟痛癥俗稱“腳后跟痛”,一般多為一側發病,也可兩側同時發病,主要表現為晨起下地時足跟疼痛,稍微走動后可緩解。中醫認為,跟痛癥是由于“腎氣不足,氣滯血瘀”所致,以下偏方、驗方對治療跟痛癥有良效。

    1.舒筋外洗方  木瓜、防風、雞血藤、威靈仙各30克,紅花10克。上藥浸泡后加水煎30分鐘,將藥液倒入盆內,每晚臨睡前泡雙足15-20分鐘。該方有舒筋活絡、活血止痛的功效,適合跟痛癥初發者。

    2.透骨外洗方  透骨草、防風、威靈仙、丹參、當歸、川芎、牛膝各30克,皂角刺、沒藥、土鱉蟲、紅花各20克,加陳醋50毫升浸透,水煎30分鐘取汁,藥液泡足30分鐘,早晚各1次。該方有活血通絡、祛風止痛的功效,適合跟痛癥久病不愈者。

    3.獨活寄生湯  獨活10克,桑寄生、杜仲、牛膝、細辛、秦艽、茯苓、肉桂、防風、川芎、黨參、甘草、當歸、白芍、熟地各6克。水煎30分鐘后反復熏洗患足。該方有益肝腎、補氣血、祛風濕、止痹痛的功效,是為標本兼顧、扶正祛邪的方劑,適合跟痛癥緩解期調理使用。

     

    4.海桐皮湯  海桐皮、透骨草、乳香、沒藥各6克,當歸5克,花椒10克,川芎、紅花、威靈仙、白芷、甘草、防風各3克。上藥磨為細末后裝袋,煎水30分鐘洗患處。該方有活絡止痛的功效,適合跟痛癥剛發作時,能有效緩解疼痛、粘著感。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秋霞A级毛片在线看| 农村熟女大胆露脸自拍| 另类 亚洲 图片 激情 欧美|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你懂的| 伊人久久综合无码成人网| 亚洲国产良家在线观看| 丰满少妇被猛男猛烈进入久久| 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2020| 大香区一二三四区2021|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怡红院妓院| 一个人免费观看WWW在线视频| 国产草草影院ccyycom| 成人三级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自拍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免费AV片在线观看网址| 国产乱码卡二卡三卡4|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成人 |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 中文字幕日韩人妻一区| 国内丰满熟女出轨VIDEOS| 国产欧美成人XXX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专区不卡 | 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 午夜福利看片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乱码午夜电影网|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福利|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 日本 欧洲 欧美 视频| 成 年 人 黄 色 大 片大 全| 久久久久成人片免费观看蜜芽| 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人人蜜桃麻豆 | 乱码中字在线观看一二区| 午夜福利看片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野结衣| 国产成人8X人网站视频| 人妻中文无码久热丝袜| 私人毛片免费高清影视院| 成人拍拍拍无遮挡免费视频| 少妇愉情理伦片丰满丰满午夜|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乱了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