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 id="cqywy"></del>
  • <ul id="cqywy"></ul>
  • <ul id="cqywy"></ul>
  • <del id="cqywy"></del>
  • <strike id="cqywy"><rt id="cqywy"></rt></strike>
    <ul id="cqywy"></ul><cite id="cqywy"><input id="cqywy"></input></cite>
    <tfoot id="cqywy"></tfoot>
    <ul id="cqywy"></ul>
    • <ul id="cqywy"></ul>
    • 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轉(zhuǎn)載】足跟痛議

       憩苑 2018-06-10
      足跟痛議


      一、足跟痛病因

        1、跖筋膜炎

        足跟痛最常見的原因是長期、慢性、輕微外傷積累引起的病變,表現(xiàn)為筋膜纖維的斷裂及其修復過程。在跟骨下方偏內(nèi)筋膜附近處可有骨質(zhì)增生,形成骨嵴。在側(cè)位 X射線照片上顯示為骨刺。

        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愈。

        如果出現(xiàn)足跟痛的時候,則可以墊高足跟,從而減輕跟腱對跟骨的拉力,而減輕病痛。同時也可以進行藥物注射的方法進行治療。

        2、跟墊痛

        常發(fā)生在老年人,跟墊是跟骨下方由纖維組織為間隔,以脂肪組織及彈力纖維形成的彈性襯墊;青年時期,跟墊彈力強,可以吸收振蕩。老年時,跟墊彈力下降,跟骨在無襯墊的情況下承擔體重,嚴重時可形成瘢痕及鈣質(zhì)沉積,引起足跟痛。跟墊痛與跖筋膜炎不同,在整個足跟下方都有壓痛。治療方法為使用海綿跟墊或局部藥物注射。

        3、跟骨后滑囊炎

        最易發(fā)生在跟腱與皮膚之間的滑囊,由不合適的高跟皮鞋摩擦損傷引起。滑囊壁可變肥厚,囊內(nèi)充滿滑液,局部腫脹,并有壓痛。治療方法宜改善鞋型。若滑囊腫脹不消,可以穿刺吸引,并可注入氫化考的松。

        4、跟骨骨突炎

        常發(fā)生于8~12歲的男孩,病變與小腿脛骨結(jié)節(jié)骨突炎相似,是在發(fā)育過程中,未愈合的骨骺受肌腱牽拉引起的癥狀,疼痛在跟腱附著點下方,可雙側(cè)同時發(fā)病。跑步與足尖站立可使癥狀加重。骨骺愈合后癥狀自然消失。一般作對癥處理,可使患兒減輕活動,也可用跟墊減輕跟腱對跟骨的拉力。

        5、距骨下關(guān)節(jié)炎

        常發(fā)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種創(chuàng)傷性關(guān)節(jié)炎。X射線照片上前跗竇處,負重時疼痛加重。若保守治療失效,則應(yīng)進行跟距關(guān)節(jié)融合術(shù)。

        陳舊性跟骨骨折或少見的跟骨腫瘤或結(jié)核也是足跟痛的原因。足跟以外的疾患引起跟痛癥者,有類風濕性脊椎炎,壓迫骶神經(jīng)根的腰椎間盤突出,發(fā)生在小腿的脛神經(jīng)擠壓等。

      二、五個方法治好腳跟痛

        1、毛巾拉伸做鍛煉

        穿合適的運動鞋,有利于保護足弓和腳跟。腳后跟疼痛一旦發(fā)生,用冰塊冰腳底。然后每天拉伸運動2~3次:席地而坐,光腳,膝蓋繃直,用毛巾掛在腳趾上,后拉,每組10下,動作可反復。

        為了避免健身導致跟腱疼痛,運動量安排應(yīng)該一張一弛,高強度運動與低強度運動相結(jié)合。一旦跟腱疼痛發(fā)生,可采取讓患處休息、冰敷、壓迫繃帶包扎和高舉患處四步療法。

        2、四大驗方

        足跟痛多屬肝腎陰虛、痰濕、血熱等因所致。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虧虛,筋骨失養(yǎng),復感風寒濕邪或慢性勞損便導致經(jīng)絡(luò)瘀滯,氣血運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養(yǎng)而發(fā)病。

        采用中藥方:祛風除濕、溫經(jīng)散寒、軟堅消腫、活血鎮(zhèn)痛的中藥外用。

        3、中藥泡洗方

        組成:透骨草、伸筋草、威靈仙、尋骨草、桃仁、當歸、白芥子、牛膝、皂角刺、沒藥、玄胡、紅花各30克。

        用法:用水3500毫升浸泡30分鐘,上火煮開,改用小火10分鐘。取出藥渣,用藥水趁熱浸泡足部,早中晚各1次。藥渣和藥水均保留可反復加熱后使用2天,以前法再次煎煮。兩周為1個療程。輕者1個療程即腫消痛止,重者堅持用藥2~3個療程。

        4、食療方

        組成:雞肉50克,羊肉50克,淫羊藿9克,枸杞子15克,黑豆60克,紅棗5枚。

        用法:雞羊肉洗凈切塊,與其他藥物放入陶瓷鍋嗎、內(nèi),加清水適量,小火煮2小時,至雞、羊肉爛熟為度,調(diào)味即可。上藥分為兩天食用,每日早晚各1次。此方對伴有糖尿病者尤宜。

        4、醋鹽泡洗方

        組成:陳醋500毫升,食鹽100克。

        用法:將醋和鹽混合,加水至60(注:糖尿病患者可由家人代試或用體溫計測水溫,避免燙傷)。趁溫熱浸泡患腳,水涼為止。每日1~2次,1周為1個療程。1周換藥1次,可持續(xù)1個月。

        5、藥墊方

        組成:白芷、制草烏、防風各100克,冰片0.5克。用法:將上藥分別研細末,混勻。用布做成與足部大小相應(yīng)的布袋,將上藥分成兩份,分別裝入布袋內(nèi),縫好封口,制成藥墊。把藥墊放入鞋底后部,每周更換1次。

      三、避免高跟鞋疼痛六步驟

        1、不要穿太“陡峭”的鞋子

       讓腳板煞不住車往前滑,腳趾受到擠壓當然會疼痛,更容易造成拇趾外翻。穿高一些是比較有氣勢,痛到擺一張臭臉就更有氣勢了!

        2、避免摩擦就能避免受傷

        在不破壞造型的前提下,穿上一層襪子,能夠保護你的皮膚不會因為和鞋面摩擦而起水泡受傷。

        3、購買貼合腳底的鞋款

        鞋底能夠貼合腳底的高低起伏,就能分散壓力到腳掌各處,而不至于集中在某一點造成疲累紅腫。選鞋的時候認真感受一下,腳底有沒有哪一處是碰不到鞋底的?想不痛,就SayNo吧!

        4、預(yù)先估算自己會走多少路

        在出門之前,先想一想自己今天有哪些行程,會站多久?要走多少路?假如你想起今天跟人約了要逛街健行,應(yīng)該就會更加理智地選擇鞋子了吧!

        5、只在需要的場合穿高跟鞋

        高跟鞋穿久了真的會煉就金剛不壞之腿嗎?你真是好傻好天真。多穿多傷,少穿少痛。

        6、步伐正確

        穿高跟鞋走路其實和平日的走路方式一樣就行,務(wù)必讓鞋跟先著地,然后才是鞋頭。

      四、足跟痛的偏方治療

        1、足跟痛消除法

        雙手扣腦后站立,然后蹲下,立刻再起來,如此為1次。每天做200次,分2回進行,3個月可見效。

        2、藥浸法治足跟痛

        取蘇木、白附子、麻黃、當歸、川芎各30克,水煎浸洗腳部,同時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藥液浸入肌膚。每次15分鐘,每日2次。

        3、尿漬法治足跟痛

        取較大的花崗石,煅燒后置于地,以童尿漬于上并立即將足跟部置于石上,任水汽蒸騰,切勿燙傷腳。無花崗石可用鐵塊代之。臨床常用芒硝飽和液與白酒調(diào)勻,取代童尿,亦效。

        4、點穴按摩法治雙足跟涼痛

        用一手拇指尖盡力捏壓另一手內(nèi)掌紋盡處掌根部位(稍偏拇指側(cè)),施術(shù)手另四指握手背作依托,在患者能接受的情況盡量用力。捏壓3分鐘后,變?yōu)橐凰梢粔海幸?guī)律、有節(jié)奏地點穴36次為1遍,緩解后再繼續(xù)捏壓5分鐘。用此法治病:右足跟痛,點壓左手;左足跟痛,點壓右手。雙足跟痛,可先后點壓雙手穴位。一般治療5日后,病愈。注:(此法用于骨質(zhì)增生型足跟痛效果不大)。

        5、祁艾、烏梅法治足跟痛

        取祁艾60克,烏梅10克,煎出藥汁,倒入盒內(nèi),再將燒磚燒紅放入藥液盆內(nèi),患足放于蒸汽上熏洗,并用衣物遮蓋,待藥冷至溫度適當后,將患足跟底部放于磚塊上乘熱下壓數(shù)分鐘(藥液可以反復使用),每日l~2次,連續(xù)7~10天為1個療程。

        6、烏梅、醋法治足跟痛

        取烏梅適量去核加入醋少許搗爛,再加入少許鹽,攪勻,涂敷在患足處,用紗布蓋好膠布固定。每天敷1次,連用一段時間,有效果。

        7、川芎法治足跟痛

        取川芎45克研成細末,分成3份,裝入小布袋內(nèi)縫好。將藥袋裝入鞋里,直接與患足痛處接觸,每次用l袋,3袋交替使用,換下藥袋曬干仍可用。

        8、鮮蒼耳葉治足跟痛

        取鮮蒼耳葉適量,搗爛敷患處,外用塑料薄膜覆蓋膠布固定,干后換藥,不拘數(shù)次,如有起泡,可按燙傷處理,愈后再繼續(xù)使用。注:一般5-6天見效,疼痛消失,骨增生存在但不發(fā)展。

        9、夏枯草治足跟痛法

        取夏枯草50克,用食醋1000毫升,浸泡2—4小時,然后煮沸15分鐘,先熏后冼患足30分鐘,每日1~3次,每劑可用2天。

      小驗方


      熱水袋裝八成滿的開水,放在地上(如怕熱水涼的快,最好墊塊布),在熱水袋上放一塊2厘米厚,10厘米長、10厘米寬的海綿,在海綿上倒上老陳醋,以不流出為度,然后把病足疼痛部位放在海綿上蒸。每天1-2次,每次熱敷30分鐘左右。

      取仙人掌適量,刮凈兩面的毛刺,切成兩片,先用一片將剖面敷于足跟疼痛部位,外用紗布繃帶固定好,12小時后換另一片。或?qū)⑾扇苏魄谐纱笮∵m宜的片狀放于鞋跟處,穿上鞋后正對疼痛點。每天換藥1次,貼敷2天,休息1天,連用15-20天。

      取沒食子40克,皂角20克,共研細末,加米醋調(diào)成糊狀,分成5份,每次1份貼敷患處,覆蓋紗布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重者可連續(xù)用2-3劑。

      取制川烏30克,研細末,加白酒(必須是糧食酒)將藥粉調(diào)成糊狀,晚上睡覺前用溫水浴腳后,將藥涂在疼痛處,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次日早晨去掉。每周為1個療程,每用1個療程要隔2-3日,再用下個療程。

      取蒼耳子鮮葉適量搗爛,每次取20-30藥泥敷于患處,外用塑料薄膜包住,干后換藥,不拘次數(shù),如有小泡發(fā)生,應(yīng)立即停敷,待傷好后繼續(xù)貼敷。一般5-7天為1個療程,隔2-3日再行下1個療程。


      烏頭細辛湯治療足跟痛 

      張美英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武清中醫(yī)院陳寶貴工作室

       

      以中藥外洗能達到活血、祛邪、止痛之效。中醫(yī)學認為,足跟痛多屬肝腎陰虛、痰濕、血熱等因所致。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虧虛,筋骨失養(yǎng),復感風寒濕邪或慢性勞損,便導致經(jīng)絡(luò)瘀滯,氣血運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養(yǎng)而發(fā)病。治療上多用滋補肝腎、益氣養(yǎng)血、祛風除濕、蠲痹通絡(luò)等法,運用得當,均可獲效。陳寶貴經(jīng)臨床實踐,將祛寒、活血、止痛之自擬烏頭細辛湯用于治療本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處方組成:川烏15克,細辛10克,威靈仙30克,冰片3克,草烏15克,川芎30克,透骨草30克。水煎外洗,每日1~2次,每次30分鐘。

      方解:本方川烏、草烏、威靈仙祛寒;川芎、透骨草,活血;細辛、冰片,止痛。

      加減:風邪重者可酌加防風、羌活等;寒邪重者可酌加附子、肉桂、小茴香等;濕邪重者可酌加蒼術(shù)、薏苡仁等;瘀血重者可酌加丹參、桃仁、紅花、乳香、沒藥等。

      方歌:烏頭細辛湯靈仙,川烏草烏與冰片,祛寒活血止疼痛,足跟疼痛洗浴痊。

      驗案:患者楊某,女,42歲。患足跟痛月余,走路時疼痛尤甚,伴腰膝酸軟,疲乏無力,舌苔薄白,脈沉細。經(jīng)X線檢查兩足跟骨未見異常。曾就診于骨科,予以口服非甾體類抗炎鎮(zhèn)痛藥物治療;壓痛點注射醋酸強的松龍,加外用膏藥治療,效果不顯。今為求中醫(yī)治療來我院門診,陳寶貴診斷為風寒襲絡(luò),予以自擬烏頭細辛湯加減:川烏15克,細辛10克,威靈仙30克,冰片3克(沖服),草烏15克,川芎30克,透骨草30克。14服。水煎洗之,每日1~2次,每次30分鐘。二診訴,疼痛減輕,繼取14劑,外洗,隨訪疼痛愈。(張美英)連用三劑,足跟疼痛俱除,下地走路恢復正常。


      在《張勇華醫(yī)案》上面記載,足跟痛用生白芍120克,生甘草30克,加水1.5升,煮出500毫升來,分三次內(nèi)服。
      剩下藥渣煎水來先熏腳,等溫度適可后再泡腳,每天一劑。
      治療300例足跟疼痛,三劑治愈的超過一半。治愈率達到90%以上。


      足跟痛的中醫(yī)辨治


      寒濕型:多因感受風寒外邪,或涉水踏路,或居住濕地,足跟疼痛,則至腫脹,下肢沉重,畏寒肢冷,得溫痛減,伴乏力,全身酸痛。舌淡白,脈弦緊。藥用黃芪30克,續(xù)斷20克,薏苡仁30克,羌活10克,獨活12克,伸筋草24克,木瓜12克,防己12克,雞血藤30克,蒼術(shù)10克,茯苓15克,桂枝20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虛損型:年老體弱之人多見足跟疼痛,不敢著地,病程久,行動無力,勞則加重,伴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面色無華。舌質(zhì)淡,脈弦細。藥用雞血藤30克,山藥30克,伸筋草24克,熟地黃18克,牛膝30克,何首烏10克,桑寄生15克,杜仲10克,肉蓯蓉10克,山萸肉10克,白芍10克,當歸10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損傷型:有外傷史或或奔走跳躍史,痛點以跟腱抵止點的跟骨結(jié)節(jié)附近為著,呈牽扯樣疼痛或刺痛,局部可見腫脹、壓痛或跛行。舌暗,苔薄白,脈弦緊。藥用牛膝30克,赤芍12克,薏苡仁30克,蘇木10克,木瓜10克,當歸15克,秦艽10克,桃仁10克,土元6克,紅花6克,制乳沒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骨刺型:足跟疼痛,多為鈍痛或針刺樣疼痛,受寒或勞累后加重,不能久行、久立,甚至行走困難。舌淡,苔薄白,脈沉緊。藥用牛膝10克,鹿銜草30克,淫羊藿20克,當歸10克,雞血藤30克,肉蓯蓉10克,茜草12克,威靈仙10克,熟地黃15克,紅花6克,補骨脂10克,骨碎補12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韋良渠)

      驗方13首

      足跟痛是因跟骨足底面所附著的肌肉、韌帶隨力量不均衡,使骨膜受到牽拉而引起的骨科疾病,現(xiàn)代醫(yī)學稱“跟骨骨膜炎”,又稱“跟骨骨刺”。治宜宜肝健脾疏通經(jīng)絡(luò),祛寒以除濕,和血以止痛。

      1:處方:牛膝、木瓜、透骨草、嫩桑枝、威靈仙、海藻、昆布各20克,紫蘇葉、制川草、草烏各15克,米醋200毫升。

      用法:加水3000毫升,濃煎取液1500毫升,加入米醋,趁熱先熏洗患處,日洗2次,每次30分鐘,10天為一療程。

      療效:熨洗一療程,疼痛消失而愈。

      2:治足跟痛

      處方:吳茱萸、五味子各10克。

      用法:藥研細末,置患足鞋墊后跟處鋪平,上蓋兩層軟布,穿著行走,日換藥1次。

      療效:用藥5天見效,有效率100%。

      3:治跟骨骨刺

      內(nèi)服處方:熟地25克,牛膝、木瓜、杜仲、歸尾各9克,漢防己、炙甘草各6克,肉桂3克。

      服法:水煎,日1劑,服2次。

      外洗處方:皂角60克,人發(fā)16克。

      用法:藥用水煎,去渣取液,浸泡患處,日2次。浸后用三棱針在患足后跟正中線,紅白肉際處扎針2.6-3.3厘米深,捻轉(zhuǎn)留針30分鐘,日1次。

      療效:內(nèi)外兼治3-5天,有效率100%

      4、甘草芍藥方《傷寒論》:甘草芍藥各12克。內(nèi)服。

      5、奇方速治腳跟痛(跟骨骨刺)(引自國醫(yī)圣軒博客)

      足少陰腎經(jīng)脈入跟中,腎虛精怯,經(jīng)脈失養(yǎng),加之濕盛氣虛,氣血失于周流,寒濕痹阻,不通則痛。擬補陽還五合附桂八味,當歸四逆加吳茱萸湯合方化裁,下病治上,益氣溫經(jīng),活血通絡(luò):

      內(nèi)服方:

      生芪120克,當歸、附子各30克,九地45克,油桂、川牛膝、木瓜、乳沒、通草、細辛、防己、澤泄各10克,吳茱萸(洗)、茯苓各15克,白芍30克,炙(zhi)草15克,化鐵丸(櫧實子、威靈仙)20克,“炮甲珠6克,象牙屑4克”(研粉熱黃酒送下),鮮生姜10片,棗10枚,五劑。

      外洗方:

      防風、苦參、紅花、甘草、透骨草各30克,水1500毫升,煎汁1000毫升,入白酒0.5公斤,微沸,趁熱搓洗,浸泡雙足。

      上法,內(nèi)外兼治,一日痛緩,二日后可走路,五日后盲目癥狀消逝。古方化鐵丸,軟堅散結(jié)之力甚強,兼補肝腎;炮甲珠通絡(luò),象牙屑善消骨刺。

      按:余用此法加減經(jīng)治各類骨增生病約300余例,效果甚好。只因跟蹤方便,難以準確統(tǒng)計。腎主骨,治腎為本。腎四味、骨碎補,培元固本散,善后服之,可以治根。屢用屢效。

      5、治療腳跟痛組方:威靈仙、透骨草、獨活各三十克,雞血藤六十克,玄胡、白芍、川牛膝、乳香、沒藥各二十克,芒硝(另包)五十克,食醋二百五十毫升。

      用法:將前九味藥物放鍋內(nèi),加冷水三千毫升左右,浸泡一小時,煎沸約半小時,然后過濾取汁,倒入盆內(nèi),加入芒硝、食醋攪勻。先

      用熱氣熏蒸,待水溫不燙時,將患足浸入盆內(nèi)。若水溫下降可再加溫。每次熏洗一小時左右。每日兩次。每劑藥可連用兩天。每次熏洗前需

      將藥液加熱。

      6、腳跟疼痛。中藥熏洗方法簡單,易掌握,同時藥費便宜。藥方組成如下:劉寄奴、海桐皮、蘇木、白芷、生大黃、姜黃、羌活、透骨草、赤芍各20克,加水煮沸15分鐘。先用蒸氣熏,待水溫不燙時,雙足浸洗30分鐘,每日1~2次,第2天藥液加熱后仍可以用。7~10天為1療程。腳跟疼痛中藥熏洗效果好而且還可以促進局部受損組織的修復,治療后不易復發(fā)。摘自《家庭中醫(yī)藥》2009年第04期作者:秦紅松

      7、五川靈仙湯(不可內(nèi)服,只可用于泡腳)

      藥物組成:川芎20克,川烏20克,川牛膝30克,川斷30克,川椒20克,威靈仙30克,木瓜20克,透骨草30克,雞血藤30克,元胡20克,乳香20克,沒藥20克,芒硝(另包)50克,食醋250毫升。

      方解:方中川烏、川椒、威靈仙、透骨草、雞血藤祛風散寒,通經(jīng)活絡(luò);元胡、川芎、乳香、沒藥活血散瘀,行氣舒筋;木瓜、川斷、川牛膝補肝腎,強筋骨;芒硝軟堅散結(jié),消腫止痛;食醋含醋離子,有較強的滲透作用,可助活血化瘀,軟堅散結(jié)之力。諸藥水煎熏洗,藥物作用于局部,滲透肌膚,直達病所,促進氣血流通,改善局部血液運行,軟化骨刺,促進炎癥吸收,從而使癥狀緩解或消除。

      用法:將前12味藥加冷水3000毫升,浸泡12小時,煮沸30~40分鐘,倒入盆內(nèi),加芒硝、食醋攪勻。先用熱氣熏蒸患處,待水溫不燙時浸洗患足。水溫下降時可再加熱,每次熏洗時間不少于1小時,早晚各1次。1劑藥可用兩天。

      8、足跟痛消散

      藥物組成:A、桃仁、紅花、牛膝、木瓜、制川烏、制草烏、威靈仙、細辛、白芷、伸筋草(熏洗)B、威靈仙、急性子(透骨草)、生乳香、罌粟殼。(外敷)

      功能主治:各種原因引發(fā)的足跟痛、足跟骨刺引發(fā)的各種酸麻腫痛不適。

      用法用量:

      一、將A號半瓶放入沸水中熏足,至水溫可將足入水,然后泡足20分鐘擦干。二、取B藥粉適量與醋混合,置于容器中加熱,5分鐘后取出,攤于敷料上3-5毫米厚(敷料可選用紗布、保鮮膜),敷于患處30-40分鐘后取下,晾干后,洗凈。三、每日一劑6天為一療程。

      方解:所謂足跟痛屬于中醫(yī)“痹癥”范疇,多為風、寒、濕等外邪入侵人體,閉阻經(jīng)絡(luò),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據(jù)此癥的特點,足跟痛消散運用辛散溫通、舒筋活絡(luò)、活血止痛的伸筋草、紅花、制草烏、制川烏、威靈仙、細辛、白芷組成。威靈仙辛咸溫,辛能走散,咸能軟堅,文能通絡(luò),《藥品化義》:“因其力猛,亦能軟骨”。乳香調(diào)氣活血,定痛,追毒,《綱目》:“消癰疽諸毒,托里護心,活血定痛,伸筋”。兩方經(jīng)本研究所發(fā)掘、研究以及實踐針對足跟痛、跟痛癥、足跟骨刺有顯著之功效。

      臨床應(yīng)用:足跟痛消散適合足跟疼痛、跟骨刺、腳底部酸脹或針刺樣疼痛,步履困難。

      9、偏方治療

      滋陰活血湯

      【組成方法】熟地、雞血藤各30克,肉蓯蓉20克牛膝、白芍、黃芪各15克,黑杜仲、當歸各12克,淫羊藿、紅花、干姜各9克,木香3克。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應(yīng)用】滋陰補腎,活血祛痛。治療足跟痛。

      【方劑來源】《中國中醫(yī)秘方大全》

      補陰湯

      【組成用法】熟首烏60克熟地黃30克西杞子15克知母10克黃柏10克懷牛膝15克水煎服。

      【功效應(yīng)用】養(yǎng)陰補腎,壯筋骨。治療肝腎陰虛型的足跟痛,腰膝酸軟。

      【方劑來源】《中國中醫(yī)秘方大全》

      透骨外洗方

      【組成用法】透骨草、尋骨草、老鶴草各30克,黃蒿20克,獨活15克,乳香、沒藥、血蝎各10克。水煎洗足。每日2次,每次10~15分鐘,7~10天為1療程。

      【功效應(yīng)用】活血通絡(luò),搜骨止痛。治療各型跟骨骨刺。

      【方劑來源】《中國民間療法》

      二烏摩擦方

      【組成用法】川烏、草烏、威靈仙、樟腦、桃仁各30克,獨活30克,紅花、當歸、生大黃、細辛各20克,白芥子50克。研末,以醋調(diào)敷,攤紗布上,以患足足跟踩踏。每次10分鐘,每日數(shù)次,1個月為1療程。

      【功效應(yīng)用】祛寒化濕,活血止痛。治療各型跟骨骨刺。

      【方劑來源】《常見病簡易療法手冊》

      10、 內(nèi)服外亂及靈的手法按摩、反骨理筋等收到立竿見影的結(jié)果。內(nèi)服方組成:熟地15克,補骨脂15克,當歸15克,丹參15克,川斷12克,白芍15克,黃芪20克,川芎12克,三七粉6克(沖服),獨活12克,威靈仙12克,牛膝12克。

      附外用洗方:生川烏、生草烏、川芎、三棱、乳噴鼻、沒藥、牛膝各15克,制馬錢女2克,細辛12克。

      功能:補腎通絡(luò),溫經(jīng)散寒,壯骨柔筋。

      11、骨質(zhì)增生丸

      組成:熟地黃2兩,雞血藤1兩5錢,骨碎補1兩5錢,肉蓯蓉1兩,鹿銜草1兩,淫羊藿1兩,萊菔子5錢。

      出處:《外傷科學》。

      功效:養(yǎng)血,舒筋,壯骨。

      主治:肥大性脊椎炎,頸椎病,關(guān)節(jié)間游離體,骨刺,足跟痛,以及筋骨受傷后未能很好修復,而致經(jīng)常性痠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1-2丸,日2-3次。

      制備方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3錢。

      12、清熱固經(jīng)湯

      組成:炙龜板8錢(研粗末,先煎),牡蠣粉5錢(包煎),清阿膠5錢(陳酒燉沖),大生地5錢,地骨皮5錢,焦山梔3錢,生黃芩3錢,地榆片5錢,陳棕炭3錢,生藕節(jié)5錢,生甘草8分。

      出處:《簡明中醫(yī)婦科學》。

      主治:虛熱證兼腎陰虛,崩漏量多,色殷紅,每日到黃昏更多,有時顴赤,身體瘦弱,皮膚干枯,頭眩耳鳴或耳聾,咽喉干燥或干痛,口舌碎痛,牙齒動搖或牙齦痛,或午后潮熱,或骨熱酸痛,掌心灼熱,心悸心煩,夜寐不安,腰膝酸軟,足跟痛,夜有夢交,或兼白淫,大便干燥,小溲黃澀,舌質(zhì)紅有裂絞,舌苔花剝,脈象虛數(shù),尺脈虛大。

      用法用量:水煎,分2次,食遠溫服。

      13、加減四物湯

      組成:生地、白芍、歸尾、白術(shù)、蒼術(shù)、黃芩、黃柏、陳皮、牛膝、甘草梢。

      出處:《醫(yī)學集成》卷三。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a亚洲老鸭窝天堂| 色伦专区97中文字幕| 国产按头口爆吞精在线视频| 日本55丰满熟妇厨房伦|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国产综合久久99久久|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左线| 亚洲国产成人资源在线| 国产一精品一AV一免费爽爽| 国产一区在线播放av|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亚洲精品11p| 中文人妻AV大区中文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海翼| 婷婷色爱区综合五月激情韩国| 天天在线看无码AV片| 国产睡熟迷奷系列网站|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宅男| 久久被窝亚洲精品爽爽爽|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 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 | 男女啪啪18禁无遮挡激烈|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国产午夜福利小视频合集|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 | 粗壮挺进邻居人妻无码|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激情视频| 人妻丝袜中文无码AV影音先锋专区 | 欧美另类图区清纯亚洲| 国产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码|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无码区| 任你躁国产自任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97久久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HD| 少妇和邻居做不戴套视频| 强奷漂亮人妻系列老师 |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尤物| 在线 欧美 中文 亚洲 精品| 欧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综合图区亚洲欧美另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