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縣都不一定,少的話幾個,多的話能有十個!
首先就是我們的知縣大老爺!
縣一級最高行政長官,主一縣之政,有攢典一人協助辦事,并聘請幕友為其參謀顧問。三年一任,通常為正七品,也有特例,大興、宛平二京縣知縣為正六品,還有因為皇帝欽加、特授原因為別的品級,比如光緒時期一位名為章炳燾的縣令品級就為正五品,還有一個名字叫汪繼祖的縣令品級甚至達到了從四品!
有一個電影名字就叫做《五品縣令》,就是說傳奇縣令章炳燾的故事,感興趣各位可以看一看。
接下來就是縣丞。
正八品,縣令的副手之一,主要職權是管理文書,倉庫,少數時期里,能管理地方財政和治安。還有一個職權是縣長不能處理政事時,他可以代替縣長暫時管理地方??梢钥醋鍪驴h里的二號人物。清代縣丞不多,1300多個縣僅有300多個縣有縣丞,某一些大縣可能會有兩個縣丞,例如錢塘縣和仁和縣還增添勸農縣丞一員,主管農桑。
莫要看不起縣丞這個官職,有很多重要官員就是擔任過縣丞的,例如大名鼎鼎的田文鏡就曾經擔任過福建長樂縣縣丞。
然后是三把手,主簿。
正九品。宋以前是主管文書、簿籍和印鑒的官員,職責為記錄門下眾事,審核簽發(fā)文書。至明清為知縣佐官,以掌管治安為主,同時與縣丞一起協助知縣分掌一縣糧馬、征稅、戶籍、巡捕、鹽業(yè)、水利等事項。不過主簿也很少,據我查的資料清朝全國1300多個縣似乎至多也就幾十個縣有主簿。
還有縣學教諭和訓導
正八品,地位挺高,為縣學長官,負責生員學習事務。訓導是從九品,是教諭的佐官。
縣尉,又稱典吏
其實很多縣尉是沒有品級的。不過也有很多縣尉是從九品??h尉管理全縣治安和獄囚,負責緝捕盜賊。典史雖品位較低,但在縣丞、主簿不在時可代行他們職權。
最后是巡檢
從九品,負責捕盜。 在各關津要害處都設巡檢司,以統(tǒng)率卒役,確保地方安全。仁和縣在塘棲就專設巡檢司署。
其他就都是不入流的,沒有品級,就不贅述了。
我了解的就是這些,如果有錯誤的或不全的希望大家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