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涼解表”劑柴葛解肌湯的實質是解表和清里并用,適應證是三陽合病,所以應該屬于解表清里劑,不能叫“辛涼解表劑”。 01 《方劑學》中的柴葛解肌湯 柴葛解肌湯(《傷寒六書》) 組成:柴胡3g 干葛9g 甘草3g 黃芩6g 羌活3g 白芷3g 芍藥6g 桔梗3g (原著本方無用量) 用法:水二盅,加生姜三片,大棗二枚,槌法加石膏末一錢(3g),煎之熱服(現代用法:水煎溫服)。 功用:解肌清熱。 主治:外感風寒,郁而化熱證。 惡寒漸輕,身熱增盛,無汗頭痛,目疼鼻干,心煩不眠,咽干耳聾,眼眶痛,舌苔薄黃,脈浮微洪。 證治機理:本方所治證候太陽風寒未解,化熱入里。外感風寒,本應惡寒較甚,而此惡寒漸輕,身熱增盛者,為寒郁肌腠逐漸化熱所致。因表寒未解,故惡寒仍在,并見頭痛、無汗等癥。 陽明經脈起于鼻,經眼眶下行,少陽經脈行于耳后,經面頰到眶下,入里之熱初犯陽明、少陽,故目痛鼻干、眼眶痛、咽干、耳聾; 熱擾心神,則見心煩不眠;脈浮而微洪是外有表邪,里有熱邪之征。 此證乃太陽風寒未解,郁而化熱,漸次傳入陽明,波及少陽,故屬三陽合病。 治宜辛涼解肌,兼清里熱。 方解:方中葛根味辛性涼入陽明,外透肌熱,內清郁熱;柴胡味辛性寒入少陽,善于祛邪解表退熱。二藥相須,解肌清熱之力著,共用為君。 羌活、白芷助君藥辛散發表,并止諸痛;黃芩、石膏清泄里熱,俱為臣藥。 其中葛根配白芷、石膏,清透陽明之邪熱;柴胡配黃芩,透解少陽之郁熱;羌活發散太陽之風寒。如此配合,三陽兼治,治陽明為主。 桔梗宣暢肺氣以利祛邪外出;芍藥、大棗益陰養血,既防熱邪傷陰,又制疏散太過;生姜發散風寒,均為佐藥。甘草調和藥性,為使藥。 配伍特點:本方溫清相伍,三陽并舉,表里同治,重在疏泄透散。 辨證要點:本方為治療太陽風寒未解,入里化熱,初犯陽明或三陽合病之常用方。以發熱重,惡寒輕,頭痛,眼眶痛,鼻干,脈浮微洪為辨證要點。 使用注意:原書各藥均未著用量,但用法中注明石膏為一錢,表明入里之熱不甚,用量不宜過大,免大寒之性,有礙辛涼之品解肌疏散。 以上是《方劑學》中辛涼解表劑柴葛解肌湯的主要內容。 02 “辛涼解表劑”柴葛解肌湯 存在的概念問題 一. 本方是“辛涼解表劑”,但其功用卻是“解肌清熱”。“辛涼解表”和“解肌清熱”是等同的概念嗎? 二. 《傷寒論》第16條說“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桂枝湯的功用是“解肌”,本方的功用也是“解肌清熱”,也就是說本方“解肌”的功用和桂枝湯是相同的。 那么,在桂枝湯功用的基礎上再加上“清熱”的功用,就等于本方的功用了? 三. 在《方劑學》“辛涼解表劑”的概述中說:“辛涼解表劑,適用于風熱表證。”而本方的主治卻是“外感風寒,郁而化熱證”。“風熱表證”是什么?“風熱表證”就是“外感風寒,郁而化熱證”嗎? 四. “證治機理”中說:“此證乃太陽風寒未解,郁而化熱,漸次傳入陽明,波及少陽,故屬三陽合病。治宜辛涼解肌,兼清里熱。” 那么,“三陽合病”等于“風熱表證”嗎?“辛涼解肌”是什么治法?治法“辛涼解肌,兼清里熱”和“解肌清熱”等于“辛涼解表”嗎? 03 從臨床表現分析, 柴葛解肌湯證是表證兼里熱證, 不是所謂的“風熱表證”。 在《傷寒論》中,表證指的是太陽病,太陽病的提綱是“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第1條)。 太陽病的臨床表現有脈浮、頭項強痛、惡寒,其中惡寒是太陽病的特征性表現。 而惡寒的形成機理是寒邪束縛了衛氣,使衛氣不能溫分肉,所以表證的病因是寒邪。 因為寒邪具有收引、凝滯之性,才可能束縛衛氣,形成惡寒,其他的邪氣(濕邪除外)則不可能束縛衛氣,因而也就不可能形成惡寒,不可能形成表證。 《傷寒論》中的太陽病有兩個證型,一個是有汗的桂枝湯證,一個是無汗的麻黃湯證,但二者的共同前提和特征是惡寒(或惡風)。 因此,《傷寒論》常將惡寒作為太陽病的特征,也就是表證的特征。 如第164條:“傷寒,大下后,復發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因此,凡是有惡寒的,就是有表證。 表證可以單獨存在,如麻黃湯證、桂枝湯證就是單純的表證; 表證也可以兼有熱證,如大青龍湯證就是麻黃湯證沒有及時的解表,寒邪郁閉太甚而化熱,出現煩躁; 表證也可以兼少陽病,如柴胡桂枝湯證就是; 當然,表證也可以兼陽明病,就是太陽陽明合病或者太陽陽明并病;還可以兼陽明和少陽,那就是三陽合病。 三陽合病的本質還是表證兼里熱證。所以柴葛解肌湯所主治的證候,可以叫“三陽合病”,也可以叫“表寒里熱證”,但是不能叫“風熱表證”。 04 從藥物組成分析, 柴葛解肌湯的功用是“解表清里”, 不是所謂的“辛涼解表”。 柴葛解肌湯從組方分析,有解表的功用,但解表的功用是因為用了羌活和白芷,這兩味藥是辛溫的,不是辛涼的,所以不是“辛涼解表”; 方中的柴胡、葛根、黃芩是清熱的藥,并沒有解表的功用。 解表藥和清熱藥同用,叫“解表清里”,屬于表里同治的范圍,不能叫“辛涼解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