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組成】黨參11克、黃芪28克、白術11克、茯苓16克、當歸7克、川芎7克、白芷7克、穿山甲14克(先煎)、皂角刺28克,蒲公英16克、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1劑煎2次,過濾去藥渣,得藥液約400ml,分早晚2次服。3天為1個療程。 【功效主治】養血益氣,和營托毒。適用于乳癰潰后期。 【方解方義】黃芪消毒散方中黃芪、白術、黨參、茯苓、當歸、川芎健睥益氣,養血活血,托毒透膿;穿山甲、皂角刺、白芷合用有潰堅破結、消腫透膿之功;蒲公英解毒清熱;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 【加減應用】不思飲食者,加炒神曲16克、厚樸11克,以行氣消滯開胃;便溏者,加懷山藥11克、白扁豆11克,以健脾祛濕;腰膝酸軟者,加杜仲11克、續斷11克,以益腎壯腰。潰后結塊疼痛者,加王不留行11克、忍冬藤16克,以通絡清余熱;頭暈乏力者,加大棗16克,大血藤28克,以健脾益氣養血。 【病例詳解】宋某,女,27歲,教師,已婚。1985年1月11 日患者因惡寒發熱,左乳疼痛難忍,乳汁不通,全身酸痛前來就診?;颊咄纯嗌胍?,發熱,左乳紅腫、質硬、張力高。乳汁不下,用吸乳器僅吸出少量乳汁。中醫診斷為:急性乳腺炎化膿前期。治以解毒清熱,通乳活絡。予以消毒散3劑,復診時已不感惡寒發熱。左乳紅腫灼熱均明顯減輕,精神好轉。三診時,乳汁已通,左乳房恢復正常,全身癥狀消失。諸癥痊愈。 【藥物組成】生黃芪30克、黨參15克、生白術15克、山藥18克、雞內金18克、三棱6-10克、莪術6-10克、天花粉30-60克、海藻20克、甘草6克、生貫眾25克、穿山甲粉4.5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穿山甲粉套膠囊口服。 【功效主治】健脾益氣,破血消瘕。適用于子宮肌瘤之脾氣虧虛證。 【方解方義】本方是由張錫純所著《醫學衷中參西錄》中的“理沖湯”(生黃芪、黨參、白術、山藥、天花粉、知母、三棱、莪術、生雞內金)加減化裁而來,是朱良春治療婦科腫瘤病的臨床經驗方。本方在“理沖湯”基礎上有所創新。其一重用天花粉,張錫純言“天花粉苦微酸,性涼潤,清火生津,善通行經絡,解一切瘡家熱毒,療癰初起者與連翹、山甲并用即消”;現代臨床應用中,天花粉常用于引產,對中期妊娠、死胎、過期流產的引產的治療具有療效高、方法簡便、出血少等優點。故朱良春取其通經消腫、通補具備之性而用大劑量,臨床中能提高對子宮肌瘤偏濕熱患者的療效,虛寒者亦可伍用肉桂反佐,未見不良反應。其二,本方使用時常配合自擬的“外治婦瘤散”,顯著提高了消瘤的療效。其三,本方中加海藻、甘草,以激其潰堅,速其消瘤,而慎用桃紅、水蛭、地鱉蟲等峻攻之品。 【典型病例】林某,女,38歲,子宮肌瘤。 主訴:經前腹痛,帶下黃穢,小腹墜脹,月經紊亂,經期延長,量多色暗有血塊,大便秘結,有接觸出血,腰腿酸痛,婦檢發現左側子宮角突出,質硬,活動,子宮增大、前傾,宮頸輕度糜爛,B超顯示子宮底左可見3.5cm×8cm低回聲反射。舌黯紅,苔薄黃膩,脈細軟。治以消補兼施加清濕熱,投本方內服,并以“外治婦瘤散”外敷神闕穴合治,堅持內服外治3個月,諸癥消失,婦檢子宮左角平正,B超復查子宮回聲正常,追訪3年無復發。(注:本病例為朱良春的學生應用其治療思想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病例。) 本文摘編自趙國東《婦科病藥方大全》及侯麗、董青主編《國家級名老中醫治腫瘤看家方》,特表致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