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形碼(barcode)
是將寬度不等的多個黑條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編碼規則排列,用以表達一組信息的圖形標識符。常見的條形碼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條(簡稱條)和白條(簡稱空)排成的平行線圖案。條形碼可以標出物品的生產國、制造廠家、商品名稱、生產日期、圖書分類號、郵件起止地點、類別、日期等許多信息,因而在商品流通、圖書管理、郵政管理、銀行系統等許多領域都得到廣泛的應用。
條形碼按照編碼體系不同分為一維條形碼、二維條形碼和彩色條形碼。我們常說的條形碼指一維條形碼。即商品條形編碼體系。目前世界上常用的碼制有EAN條形碼、UPC條形碼、二五條形碼、交叉二五條形碼、庫德巴條形碼、三九條形碼和128條形碼等,而商品上最常使用的就是EAN商品條形碼。
二、EAN碼
全名為歐洲商品條碼(European Article Number),1977年由歐洲十二個工業國家所共同發展出來的一種條碼。目前已成為一種國際性的條碼系統。
EAN條碼系統的管理是由國際商品條碼總會(International Article Numbering Association)負責各會員國的國家代表號碼之分配與授權,再由各會員國的商品條碼專責機構,對其國內的制造商、批發商、零售商等授予廠商代表號碼。
EAN碼具有以下特性:
a.只能儲存數字。
b.可雙向掃瞄處理,即條碼可由左至右或由右至左掃瞄。
c.必須有一校正碼,以防讀取資料的錯誤情形發生,位于EAN碼中的最右邊處。
d.具有左護線、中線及右護線,以分隔條碼上的不同部分與擷取適當的安全空間來處理。
e.條碼長度一定,較欠缺彈性,但經由適當的管道,可使其通用于世界各國。
f.依結構的不同,可區分為:
EAN-13碼:由13個數字組成,為EAN的標準編碼型式。
EAN- 8碼:由8個數字組成,屬EAN的簡易編碼型式。
1、EAN-13碼
EAN標準碼共13位數,系由<國家代碼>3位數,<廠商代碼>4位數,<產品代碼>5位數,以及<校正碼>1位數組成。
a.國家號碼由國際商品條碼總會授權,我國大陸的國別碼為690~695,我國臺灣的是471,我國香港的是489,澳門的是958。
b.廠商代碼由國家條碼管理機構核發給申請廠商,占四個碼,代表申請廠商的號碼。
c.產品代碼占五個碼,系代表單項產品的號碼,由廠商自由編定。
d.校正碼占一個碼,系為防止條碼掃瞄器誤讀的自我校正。
2、EAN-8碼
EAN縮短碼共有8位數,當包裝面積小于120平方公分以下無法使用標準碼時,可以申請使用縮短碼。
a.EAN-8碼共8位數,包括國別碼2位,產品代碼5位,及檢查碼1位。
b.EAN-8從空白區開始共81個模組,每個模組長0.33mm,條碼符號長度為26.73mm。
c.EAN-8碼左右資料編碼規則與EAN-13碼相同。
d.廠商單項產品號碼,需每一項需使用縮短碼的產品均需逐一申請個別號碼。
e.國家號碼與標準碼同。
附: EAN-13編碼國家代碼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