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甘咸、性平,入肝、腎二經 功效和胃止血、益腎補虛、健脾開胃、安神止痢、益氣填精之功效 禁忌人群哮喘病人和過敏體質的人不要吃 適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生活中黃魚肯定很多人都聽說過、吃過,一般小黃魚吃的比較多,而大黃魚吃得很少。很多人認為大黃魚就是小黃魚長大了的叫法,究竟是不是這樣呢,它們兩者之間到底存在什么樣的差異,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大黃魚每一百克魚肉中含蛋白質17.6克,有17種氨基酸,此外還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B1、B2以及尼克酸等。其中磷、碘含量尤高。 1、大黃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對人體有很好的補益作用,對體質虛弱和中老年人來說,食用大黃魚會收到很好的食療效果; 2、大黃魚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體代謝產生的自由基,能延緩衰老,并對各種癌癥有防治功效。 大黃魚味甘咸、性平,入肝、腎二經;中醫認為,黃魚有和胃止血、益腎補虛、健脾開胃、安神止痢、益氣填精之功效;對貧血、失眠、頭暈、食欲不振及婦女產后體虛有良好療效。 大黃花魚具有健脾開胃、益氣、填精、壯陽、明目、安神等作用,可用于體虛納呆、陽痿早泄、少氣乏力、面黃贏瘦、目昏神倦、久病體虛等癥。多食易生痰助毒、發瘡助熱,故痰熱素盛、易發瘡瘍之人不宜多食。 1、茄汁大黃魚 材料: 大黃魚450克、番茄醬2湯匙、青豌豆25克,料酒、食鹽、白糖、白醋、味精、胡椒粉、大蔥、大蒜、生姜、干淀粉各適量 做法: (1)將大黃魚清理干凈后,在表面劃十字刀,用料酒、胡椒、食鹽腌制10分鐘; (2)將青豌豆放入沸水中煮熟后撈出; (3)將腌好的大黃魚用水淀粉掛糊; (4)鍋內放油,油溫7成熱時,一手提起魚尾巴,另一手用勺子舀起鍋內的油淋到魚身上,直到魚肉微微變白; (5)把魚放入鍋內,用鏟子推著魚尾巴,使魚身呈半圓形,魚尾巴定型后,用勺舀起熱油淋在魚身上,直到魚的表面微黃; (6)用鏟子輔助使魚在鍋內躺平,魚尾巴向上繼續炸,并不斷把熱油淋到魚身上,直到表面的魚肉變得金黃酥脆,撈出把魚尾巴向上放入盤中; (7)另起油鍋,先爆香蔥姜蒜末,再放入番茄醬和1茶匙料酒,炒出紅油后放入適量的水,加入白糖、白醋、味精、1/2茶匙鹽燒開; (8)取適量淀粉糊用水稀釋,分次放入鍋內,直到成為較厚的芡汁,放入青豌豆,再淋入1湯匙炸魚的油炒勻,把炒好的芡汁淋到炸好的黃魚身上即可。 2、紅燒大黃魚 材料: 大黃魚1條,豆豉、大蒜、生姜、花椒、食鹽、味精、蒸魚豉油、烤肉醬、辣椒紅油、食用油各適量 做法: (1)將大黃魚清理干凈后,雙面花刀,用少許鹽、二鍋頭、姜片腌制30分鐘; (2)平底鍋下少許油,將魚煎黃; (3)坐鍋起油,下姜蒜豆豉花椒爆香,下烤肉醬、辣椒紅油炒紅; (4)倒入高湯,大火煮沸后放入大黃魚,煮沸轉小火慢煨1小時; (5)放入味精、鹽煮10分鐘,大火收汁,汁水快干時淋蒸魚豉油,起鍋,鋪紅杭椒絲、蔥花,熱油激香即可。 3、清蒸大黃魚 材料: 大黃魚350克,大蔥、辣椒、料酒、八角、蠔油、生姜、色拉油各適量 做法: (1)將大黃魚洗干凈,放入鹽和料酒腌制十分鐘入味; (2)把蔥切段,姜切片; (3)把腌好的魚放入盤中,澆上蠔油,放上切好的蔥、姜,再放上干紅椒絲和八角,倒入適量的色拉油; (4)蒸鍋中放入水,把盤子放入鍋中,大火燒開,中火蒸上半個小時。 很多人都會以為大黃魚和小黃魚是同一種魚,認為個體大的是大黃魚,個體小的是小黃魚,大黃魚是由小黃魚長大后而改的名字,而小黃魚是大黃魚還沒長大的幼魚的名字。是不是這樣呢? 大小黃魚,同屬石首科,黃魚屬。除這一點相同外,大黃魚和小黃魚屬于黃魚屬的兩個品種。大黃魚,也叫大鮮、大黃花魚,是暖水性近海魚類,一般體長30-40厘米。小黃魚外形與大黃魚相似,也叫小鮮,小黃花魚,體長一般為15~25厘米。 大黃魚和小黃魚的主要區別是小黃魚體長短于大黃魚,大黃魚的鱗較小,在背鰭起點與側線間有5-6個鱗片,大黃魚的尾柄較長,其長度為高度的3倍多。而小黃魚的尾柄較短,其長度僅為高度的2倍多。大黃魚的下唇長與于上唇,口閉時較圓,小黃魚上下唇等長,口閉時較尖。 大黃魚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7.6克,脂肪3.6克。兩種黃魚肉質都細嫩鮮美,營養豐富,是人們喜食的海鮮。除鮮食外,還可加工成鲞,為名貴的水產品。黃魚還有藥理作用,可治療各種疾病,是一般弱者的理想營養補品,深受消費者歡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