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多重曝光的創作過程會給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間和神秘感,不斷激發我們的創作靈感。在創作過程中,我們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主體的表現 在創作多重曝光照片時,我們應有意識地安排畫面,使其豐富卻不凌亂,要更注重畫面中的內涵。在選擇場景時盡量簡單,雖然多重曝光是加法制作,但畫面感覺還是要遵循攝影的減法法則,否則容易讓畫面雜亂無章,缺少主次對比。我們要注意主體的表現力,使畫面主次分明,既能突出主體又能發揮多重曝光產生創意畫面的魅力。 2、觀察與構思 多重曝光并不是曝光次數越多越好,當你想要的畫面一次可能拍不出時,可以按兩次或多次快門進行多重曝光。拍攝之前需先做到胸有成竹,腦海里已經形成了畫面,想突出哪個主體,想表達什么內容都要事先有所準備,并不是單純地將幾個影像疊加就是多重曝光作品。 3、畫面曝光量 若每一次的曝光量比較平均,疊加不好的話,畫面會產生明顯的透明感,沒有前后之分。我們應根據自己想要的畫面效果適當調整每一次的曝光量,若想要主體跳出來,在正常測光的基礎上,少減一點曝光量,盡量選擇淺色主體;而背景盡量選擇深色,并多減一點曝光量,使畫面產生反差。 我們來看一幅由獲得“金像獎”的攝影名家石廣智拍攝的《清風竹影》。 拍攝環境:福州市國家森林公園,上午9時左右,天氣晴。 拍攝手法:兩次曝光 拍攝步驟:一、在逆光下對竹桿機內點測光(f/8)減一檔半進行第一次曝光。 二、再選取另一處逆光下的一片竹葉并對竹葉機內點測光后不作曝光補償進行第二次曝光完成。總計兩次曝光。 重要提示:兩次曝光量基本相等就會產生這種透明的疊加效果。另外,選擇較暗的背景也是這幅作品成功的關鍵。 我們再來看下面這張照片,就存在著一些不足。 圖中的老人與干涸的大地進行了多重曝光,想達到一種暗喻的影像。但是畫面在意圖上不夠明確,使得畫面主題表達不清晰,意向不明了,兩者的關系沒有交代清楚。作者究竟是想表達老人的滄桑還是與大地的感情等,我們不得而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