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百科 精彩信息一覽無遺 折疊 編輯本段 事件導語折疊 編輯本段 春化處理折疊 編輯本段 否定基因折疊 編輯本段 借力政治李森科從1920年代后期繞開學術借助政治手段把批評者打倒。1935年2月14日,李森科利用斯大林參加全蘇第二次集體農莊突擊隊員代表大會的機會,在會上做了"春化處理是增產措施"的發言。李森科在他的演說中談到,生物學的爭論就像對"集體化"的爭論,是在和企圖阻撓蘇聯發展的階級敵人作斗爭。他聲稱反對春化法的科學家:"不管他是在學術界,還是不在學術界,一個階級敵人總是一個階級敵人……"。李森科用自我否定的檢討,來改頭換面地對學術界知識分子進行攻擊,這一手段得到了斯大林的首肯,李森科把學術問題上升為政治問題。盡管在烏克蘭50多個地點進行了5年(1931-1936)的連續實驗,表明經春化處理的小麥并沒有提高產量,但這動搖不了李森科已經取得的勝利。 折疊 編輯本段 科學家的悲劇李森科的反對者開始面臨噩運。穆勒逃脫了秘密警察的追捕,而瓦維洛夫則于1940年被捕,先是被判極刑,后又改判為20年監禁,1943年因營養不良在監獄中死去。1935年,李森科獲得烏克蘭科學院院士、全蘇列寧農業科學院院士的稱號,并當上了敖德薩植物遺傳育種研究所所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于對國防做出了巨大貢獻,蘇聯科學家的影響大為增加。有人因此希望戰后放松對科學家的控制。在1946-1947年,這種改進似乎有所出現。1947年蘇聯生物學家錫馬爾豪森在蘇聯主要哲學刊物上,發表了明確批判李森科主義的文章。1948年,當時在中央委員會主管科學的官員尤里·日丹諾夫(斯大林的主要助手之一安德烈·日丹諾夫的兒子、斯大林的女婿)接受了包括耶弗羅意蒙孫(V.P.Efroimson)、留比曉夫(A.A.Liubishchev)在內的蘇聯生物學家向中央委員會的控訴,認為李森科否定孟德爾遺傳學是錯誤的。日丹諾夫在隨后的一次報告中對李森科進行了批判。 折疊 編輯本段 八月會議然而,由于李森科尋求斯大林的支持再次獲得成功。1948年8月,蘇聯召開了千余人參加的全蘇列寧農業科學院會議(又稱"八月會議")。李森科在大會上作了《論生物科學現狀》的報告。他把自己全部的"新理論"、"新見解",概括為幾個方面,作為"米丘林生物學"的主要內容,聲稱"米丘林生物學"是"社會主義的"、"進步的"、"唯物主義的"、"無產階級的";而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學則是"反動的"、"唯心主義的"、"形而上學的"、"資產階級的"。經斯大林批準,蘇聯正統的遺傳學被取締了。李森科在大會上宣布,這次會議"把孟德爾-摩爾根-魏斯曼主義從科學上消滅掉,是對摩爾根主義的完全勝利,具有歷史意義的里程碑,是偉大的節日"。 "八月會議"使蘇聯的遺傳學遭到浩劫。在高等學校禁止講授摩爾根遺傳學;科研機構中停止了一切非李森科主義方向的研究計劃;一大批研究機構、實驗室被關閉、撤銷或改組;有資料說,全蘇聯有3000多名遺傳學家失去了在大學、科研機構中的本職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迫害。"八月會議"的惡劣影響,波及到包括中國在內的眾多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八月會議"使李森科達到了"事業"的巔峰。李森科的個人勝利,無疑是科學的悲劇。 折疊 編輯本段 真理的較量真理的聲音依然沒有因此而銷聲匿跡。由蘇卡切夫院士主編的蘇聯《植物學雜志》于1952年底起沖破阻力,再次發出了與李森科不同的聲音,揭開了蘇聯關于物種和物種形成問題的大論戰的序幕。之后,該刊發表大量文章,揭露李森科及其追隨者弄虛作假的事實和不道德的行為。1953年3月5日斯大林死后,蘇聯的文化生活出現了一次解凍。1955年底,300多名蘇聯著名科學家聯名寫信給蘇聯最高當局,要求撤銷李森科的全蘇列寧農業科學院院長職務。1956年2月,蘇共第20次代表大會后,對于斯大林的個人崇拜受到批判,李森科迫于形勢提出辭職,并得到蘇聯部長會議的批準。但是,由于赫魯曉夫重蹈斯大林的覆轍,再度以政治力量干預學術論爭,使得李森科依然得以繼續他的反科學事業。1958年12月14日,《真理報》發表了題為《論農業生物學兼評〈植物學雜志〉的錯誤立場》的社論,指責《植物學雜志》發起的那場論戰,錯誤地否定了李森科。蘇卡切夫院士被解除了《植物學雜志》的主編職務,一大批反對李森科物種和物種形成"新見解"的科學家被撤職,一批實驗室被關閉。1961年李森科被重新任命為全蘇列寧農業科學院院長。 折疊 編輯本段 事件結局折疊 編輯本段 歷史教訓折疊 編輯本段 李森科其人折疊 李森科簡介李森科 Lysenko,Trofim Denisovich 1898.9.17-1976.11.20。蘇聯農學家、生物學家。曾提出與基因學說相對立的遺傳學說,并進一步將他的觀點普及化而提倡米丘林生物學,從而也與全世界生物學界在思想上處于對立的地位。生于烏克蘭,畢業于基輔農業專科學校。曾于基洛佛巴德農場工作時研究春化處理,于1929年提出植物階段發育理論。以后任奧德薩遺傳選種研究所所長,1939年任農業科學院院長。在這期間(1935-1936)曾提出冬小麥可向春小麥轉化的理論。并與瓦維洛夫(N.I.Vavi-lov)等人發生爭論。到30年代末在蘇聯學術界已有人認為李森科學說的基礎是正確的。以后于1941年李森科報告得到了無性雜種,并在"遺傳性及其變異"一書中提出了他自己的理論體系(1944)。以后又提出穴播的實踐和理論,否定種內有斗爭的理論。1948年蘇聯生物學界進行討論的結果完全承認了米丘林生物學,對反對米丘林學派的學者采取了流放的手段。在1954年以后蘇聯國內開始批判李森科,1955年李森科主動地辭去農業科學院院長,不久也就完全失敗了。人們對李森科所作的實驗方法和結果都非常懷疑。他的論文和全部著作都收錄在《ArpoóИoЛorИЙ》(農業生物學)這本著作中。 折疊 李森科學說"李森科的學說":認為遺傳不僅是稱為基因的特殊物質的作用,而且是與細胞或體內所有的物質都有關系。根據他的說法,由于環境的變化,生物體的原來代謝要求得不到滿足時,生物就大都要死亡,但也有一部分生物由于新陳代謝發生了變化而從其他生物體中分離了出來。因而生物的遺傳性既是保守的,但普通身體某一部分的新陳代謝變化影響到生殖細胞的形成過程時,這種代謝變化就會遺傳下去。如果承認這種法則,就可以人為地控制遺傳性。此外李森科還提出過進化乃是一個物種飛躍地變成另一物種的過程的理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