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我們最熟悉的漢語文化,這些語言詞匯中定型的詞組給人帶來無窮的智慧。 下面這些耳聞能詳的成語,看著簡單,但你悟透了么?悟透了,人生之路就會游刃有余。
【出處】《莊子·山木》:“入其俗,從其令。” 這個成語常形容外鄉人尊重、適應和主動融入當地風俗文化。 它告訴我們,環境的力量是巨大的,我們難以改變,所以要學會低調和隱藏自己。 伺機而動 【出處】《左傳·隱公十一年》:“許無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相時而動,無累后人,可謂知禮矣。” 人生在世,要修煉的是內功,雖然機會無處不有,但及時抓住才算,所以一定要時時處處保持對機會的敏感,機會來時快速出手抓住。這是一種素質和本事。 不偏不倚 【出處】:宋·朱熹《中庸章句》題注:“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 意思是指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屬于褒義詞。也形容不偏不歪,正中目標。 人生中總會遇到兩難的處境,這時一旦立場鮮明一點,必會開罪其中一方,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偏不倚,兩邊不得罪。雖然好,但也要做到靈活運用,畢竟還有一句,人在旅途身不由己。 安分守己 【出自】:宋·袁文《翁牖閑評》八:“彼安分守己,恬于進取者,方且以道義自居,其肯如此僥幸乎?” 意思是指規矩老實,守本分,是人的一種生活狀態。 我們不論處在怎樣的環境,做什么事,交什么人,都有特定的規矩。守規矩就能和諧、成事,不守規矩只能冒犯人和壞事。所以之前一定要把規矩了解清楚,然后把規矩守好。人要明白自己所處的位置,清楚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這就叫安分守己。 難得糊涂 【出處】鄭板橋“聰明難,糊涂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涂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安心,非圖后來報也。” 意思是裝糊涂。 世間總有一些不得已的事,我們沒辦法改變,較真不但較不過來,還只會使情況更糟。難得糊涂是裝傻的最高境界。
意指做某事的最初的本心、最初的原因。 當今社會,紛繁復雜,多少人在物欲中迷失,以利益做考量的標準。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正是一種本心和初心,旁人看著是傻,其實恰恰最是高明,守住這人生最珍貴的東西,無怨無悔。 抱誠守真 《莊子·漁父》中說:“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意思是志在真誠,恪守不違。 其實說千道萬,最好的為人處世法,就是真誠,只要真誠,就一定能打動人。 一視同仁 【出自】:唐·韓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視同仁,篤近而舉遠。” 表示對人同樣看待,不分厚薄。 待人處事一視同仁,這是一種很高明的處世智慧,誰也不得罪;在日后,萬一風水輪流轉,以往看不上的飛黃騰達了,吃不了兜著走的是你自己。所以,一視同仁,這不只是手腕,還是一種情商,更體現著胸襟和涵養。 八面玲瓏 唐·盧綸《賦得彭祖樓送楊宗德歸徐州幕》詩:“四戶八窗明,玲瓏逼上清。” 意思是形容為人處事圓滑,待人接物各方面都能巧妙應對,面面俱到。 心中真有照顧別人感受的誠意,在說話時是能自然顧及到別人的。在日久積累的經驗下,照顧到更多人的能力也會越來越高。說到底,還是心意的問題。 避實就虛 【出自】:《孫子·虛實》:“兵之形,避實而擊虛。” 意思指避開敵人的主力,找敵人的弱點進攻。又指談問題回避矛盾。 人活在世間,難免遇到有人會向我們提出一些要求,有的要求不合理,有的超出我們力所能及的能力,礙于情面,有時真的是違背本心或是沒有能力應付,讓自己陷于難堪, 其實懂得拒絕是一件很重要的素質,很多人都不懂得拒絕。該拒絕時就拒絕,還要拒絕得讓人無話可說,這叫本事。識趣的人這時就會不敢再找麻煩,或者知難而退。
|
|
來自: 楊宗頤0snnu1gc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