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古城蜀。其地緣特殊,資源集中,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稱。 四川自古人杰地靈,自古名人輩出,政治家、軍事、大文豪層出不窮;連水利工程都有大手筆,兩千多年前,李冰就在成都建設了那個時代的超級工程都江堰。
四川中國歷史上非常獨特,自古有“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平蜀未平”之說。四川為天下變更之征兆。亂世的近代,四川更亂。四川的軍閥并非最強悍,但數量卻是最多;軍閥戰爭規模不是最大,但次數最多。因此基本上在歷史周期中的每一段都留下獨特篇章。 因此紅色文化版圖中的四川注定精彩紛呈。 中國紅色文化版圖中,湖南和四川貢獻大部分開國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彭德懷、賀龍等人是湖南人。朱德、鄧小平、劉伯承、陳毅、聶榮臻等人是四川人。在共和國領導者層面,湖南人和四川人占據主導地位。第一代領導核心是湖南人毛澤東,第二代領導核心是四川人鄧小平。 四川紅色文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經典紅色人物與紅色事件。 要說四川紅色人物,很多。 但把這么多的紅色人物總結,基本可以概括為,從朱德開始,到鄧小平結束。共產黨誕生之后的大政方針,建國之前體現在政治軍事層面,建國之后體現在政治經濟層面。 軍事方面,十大元帥中的四位,朱德、劉伯承、陳毅、聶榮臻為四川籍。 共產黨軍隊源自于南昌起義。朱德和陳毅帶著南昌起義殘部在湘南經歷“小長征”抵達井岡山,給共產黨首義之師保留火種,為此后奪取政權提供堅實基礎。 十大元帥各有各的特征。排名第二位的彭德懷剛韌無匹,重劍無形,為紅軍之獅。排名第三的林彪穩中長機鋒,迅捷鋒利,為紅軍之鷹。排名第一的朱德,紅軍之父。 朱德的一生是長者的一生。1917年,二十二歲的孫炳文見到二十一歲的朱德,給予朱德一個最為精準的評價:“大雅絕俗,無陰粗之難近。”又曰:“非與玉階習者,而不知其口德之高潔也。”講的就是朱德的大度和純樸。 三河壩戰役最關鍵的時刻,朱德亮出自己的態度:我是共產黨員,我有責任把南昌起義的革命種子保留下來,有決心擔起革命重擔,有信心把這支革命隊伍帶出敵人的包圍圈,和同志們團結一起,一直把革命干到底! 毛澤東稱朱德:“度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鐵。”朱德的德行就是這般:大度無形,純樸無華,意志堅強。唯有如此,方能扮演紅軍之父的角色。 朱德的一生,濃縮在朱德故居。
儀隴朱德故里融合古典民族傳統和現代建筑風格,古樸典雅而大氣。朱德元帥厚重的一生在那里得到充分展示。 十大元帥中,劉伯承排名第四位。劉伯承和朱德早期經歷比較類似:兩人老鄉,都是四川人;年齡差距最小,朱德年最年長,其次是劉伯承;都在舊軍閥中當過軍官(劉伯承在川軍,朱德在滇軍),都很失望,所以脫離舊軍隊加入共產黨;都有國外留學經歷,特別是蘇聯經歷;兩人同時參加過南昌起義。
南昌起義成了兩人的分水嶺。南昌起義之前,劉伯承的軍旅生涯比年長幾歲的朱德成功,贏得川軍名之美稱。南昌起義時,劉伯承也是共軍第一任參謀長。南昌起義之后,劉伯承去了蘇聯學習,和他同去的還有葉劍英等人。只是到了蘇聯之后,葉劍英去了炮兵學院,劉伯承去了步兵學院,隨后轉到伏龍芝軍事學院。在那里,劉伯承碰到了年輕的左權,兩人相差十幾歲,卻成了好哥們。兩人一起回國,可惜左權英年早逝。 十大元帥中,陳毅算書生出生。他既不以軍事見長,也不以政治見長,而是以勇氣見長。陳毅以書生之身,一腔熱血投筆從戎。在最困難的環境總是能挺身而出。隊伍轉戰湘南最艱難的時刻,陳毅站在朱德身邊,幫助朱德重整隊伍。紅軍主力長征,陳毅拖著帶病的身體留在南方,并且在皖南事變之后成為新四軍軍長。可以說在建國史上,四川統帥占據半壁江山。
中共歷史上,鄧小平一直是一個重量級的人物。最初他和周恩來在歐洲主持少共組織。革命斗爭年代,他井岡山上成為毛澤東鐵桿支持者。實際上他受過毛澤東和周恩來的雙重影響。 鄧小平在思維方式上像毛澤東,很多問題拿得起放得下,就是周恩來說的舉重若輕。但是鄧小平沒有毛澤東那種舍我其誰的氣概。毛澤東是那種天然的領袖,因為毛澤東的一切都是他本人一手搞出來的。鄧小平不一樣,直到改革開放之前,他身后一直有一個依托。戰場上,他身后有一個運籌帷幄的劉伯承;政治上,他身后有劉少奇和周恩來。 鄧小平在行為上又有點像周恩來,有時候也可以干很多瑣事,從三次擔任中央秘書長就可以看出來。但鄧小平不會像周恩來那樣,一切原則都是從維護組織團結出發。鄧小平身上一直有種棱角,那種棱角讓他在某些時候可以不顧一切。比方說在井岡山支持毛澤東,就是那種棱角的體現。再比方說和劉少奇合作,也是那種棱角的體現。 正是這種性格讓鄧小平成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 這是四川紅色版圖中的典型人物,那么四川在紅色文化中的事件該如何解釋呢?要從紅軍中尋找。
|
|
來自: 昵稱48006392 > 《民銀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