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個教搏擊的徐姓教練大敗練了二年太極操的雷公太極,接著便以打假的名義向傳統武術發起挑戰。使沉寂已久的整個武林為之震動。阿福太極在前面的文章中作過此事件的一些分析。 經過這件事后,傳統武術再次成了人們議論的焦點,不過很多人對傳統武術產生了質疑,甚至連最基本的常識都產生了疑問。如太極能打嗎?傳統武術能實戰嗎?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理論家太多了,個個都是紙上談兵的好手,至于實戰能力,卻都成了不堪一擊的趙括。傳統武術的假大空玄由來已久,如今更甚。以阿福看來這就是武術界的八股文。太極拳習練人數最多,門坎最低便更成了重災區。一些所謂的大師專家的空洞理論充斥網絡。什么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不離陽,陽不離陰... 具體怎么練卻只字不提。讓普通讀者通篇讀完也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云。根本不會給習練者帶來任何指導和啟發,白白浪費了大家的寶貴時光。 在這些太極理論中最盛行的是“放松”,甚至到“在松大軟”。這樣的理論就不單是無用而是大害了,尤其是對于初學者而言。
首先我們要知道放松的目的是什么? 放松是要去除僵力,化掉拙勁。用白話來說就是不要繃得那么緊。
其次放松要看對像。 對于已經練成了的拳手來說本是正確的。因為此時全身的關節已經松開,大筋,肌腱已經粗壯拉長,已經可以很好地作到節節貫穿,周身一家,完全可以放松下來打拳。但對于初學者來說卻是很大的誤導,一個是放松,再加一個用意不用力,如果他們以此來作練拳的指導,那么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這一輩子也無法練出真正的功夫了。
我為什么有信心否定這些所謂的太極拳大師奉為真理的口頭禪即 --“打拳要放松”?我相信凡事有因果,如信口胡說,誤導了誠心學拳的廣大學子,不僅我于心難安,久必成報應。阿福本人就是放松練拳的無數受害者之一。受金庸小說影響,年輕時夢想練成一身功夫,行俠仗義。上大學時就學了楊氏太極,放松著練,這一練就是二十多年,卻終于沒有練出什么功夫來。 后來四處找尋真正的太極高手,終于學到了真傳的陳氏太極拳。一學我就知道這是真東西。初學時師傅從來不講放松,卻經常提醒“勁運足,手要展開......”。因我早年還學過真傳的內勁一指禪樁功,學過一點八極拳。對拳術的理解和見識是有的。于是就下了功夫跟師傅認真學下去了。一年下來就功夫大進。 言歸正傳。對于初學者來說要怎么理解放松呢? 要怎么練才對呢?要用力還是不用力呢? 要用“松開”而不是“放松”一詞。只有松開才能練出內家拳的韌性和彈簧勁。 你到公園里去看一下,100個至少有99個是放松的受害者。個個松懈無力,門戶大開,一副等著挨打的樣子。有的網友說了,我不想學多少技擊,就是想健身。我可以負責認地告訴你,這樣的太極操健身效果遠遠比不上慢跑或快走。如果走路可以得60分,太極操能得40分就不錯了。除非你七老八十了,連走路都吃力了,就不要去練太極操,效果還不如走路或跳跳廣場舞。當然有條件的話最理想的是學到真傳的太極拳,健身效果可以打至少85分,外加防身自衛能力。
那么如何練“松開”呢?簡單來說主要通過以下兩方面的練習: 1. 基本功訓練。 我學過真傳的陳氏太極和形意拳,它們都有相應的對于筋骨方面的基本功訓練。其作用就是打開人身的主要關節,拉長韌帶。比如纏絲通臂功。其作用是抻拉手臂上的大筋,打開肩關節,肘關節,手關節,并且幫助開胸展背。初練此功時,只作幾個便兩臂酸痛無比,怎么可能像那些放松論的專家門所說的,輕輕松松地練拳,不出力,不流汗就可以出功夫的?此功的健身效果也是很好的。它可以防治肩周炎,背痛,頸椎痛,鼠標手等。 還有開胯功。一旦開了胯,便可以打通上下身的通道,才能真正的一氣貫通,周身一家,勁力可松沉到腳,些時便有推之不動,打之不倒之能。因全身徹底的松沉到腳,對方的來力通過身體的微調一泄而到腳底,并入地反彈還給對方。接下來的驚彈勁(寸勁,翻浪勁),鞭子勁也都是在開胯之后才能練出。開胯是人的功夫和健康長壽的一個重大飛越。以后有機會再專門談談此話題。
2. 拳架訓練。 先談很多拳友的一個誤區,跟著視頻學就可以練成了嗎?以前不少拳友買光盤學拳,現在網絡發達,網上有很多名家教拳的視頻。阿福談一下自己的經歷。我到現在共練了三十年太極拳。前二十多年練楊氏太極拳,終究沒有練出功夫,之后便開始尋找真正的太極拳,感謝當時網絡的方便,在網上經過對比后選定了陳氏太極拳,對著視頻學起來。本人對自己的自學能力還是很有信心的。一年后一套拳打起來自覺行云流水,連綿不絕。看的人都說打得好,自己也很陶醉。不過自己總歸還是要跟人驗證一下的,便找到了我后來的師傅。跟他的徒弟試了一下手。結果處處被制,毫無還手之力。我又把跟著視頻學的陳氏拳向老師演示了一下。老師說,你打的都不對,要徹底忘掉你現在練的,從頭開始學。 我學起來才知道,很多精妙的東西看視頻是沒有辦法學到的,自己的理解也很片面或錯誤,而且不正確的拳架練時間長了,就練皮了,定型后就更難改進和提高了。 我的經驗,一定要找到有真功夫的太極拳老師,附近能找到最好。我是去很遠的城市去學的。要從基本功開始,拳架不要急著一下子全學會,招不在多在精。一招練明白了再練下一招。招雖不同但拳理是一樣的。主要作用也是一致的。其中之一就是前面提到的抻開全身的筋骨,使全身能松能緊,隨心所欲。 所以放松不是想想就可以松下來的,那只能是松懈無力。是要先用力練出來的。拳架一定要伸展開,要像雨傘一樣向外撐,像皮球一樣向內包裹。最終才能練成太極勁,渾圓力。
練拳時是否要用力呢? 除了“放松”外另一個被經常提起的詞便是:便是“用意不用力”。這兩個詞加再一起,威力巨大,害人不淺。阿福我便曾經的受害者之一。 其實“用意不用力”所要表達的意思是用勁不用拙力。一開始筋骨沒有松開,是不會用勁的,所以要先用力將關節,筋腱抻開。絕不是不用力。
那么勁和力有什么不同呢? 力是先天的,是肌肉帶動而發出的,是緊張努氣的。 勁是筋的伸縮帶動關節發出的,是有彈性的靈活的。 力僵而緊,勁活而有韌性。力要消耗大量的氧氣和能量,很容易疲勞,所以難以持久。勁不多浪費一點力氣,95%以上的時間在松活的狀態,只有在發力的那一剎那間才突然收緊,所以很少消耗能量,能戰斗幾個小時也不累。 因此我們練拳就是要練出太極之勁來,練得越純,越精,越活功夫就越高。我在剛練這套拳的時候,一套拳打下來,汗流的很多,氣也喘。現在打上幾遍也不喘,汗也流的少多了。原來發力時經常震得頭有些不舒服,而且勁力不通暢,現在不管如何再用力也不會不舒服的感覺,全身勁力一氣貫通, 內力通透,有身心合一,身形如球,拳撐八面之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