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王城 ![]() 即唐代尉頭州城遺址,當地少數民族稱之為“托庫孜薩熱依”古城,建于公元前206年,距今約有2200年的歷史。
古城坐落在新疆圖木舒克市城北10多公里處的代熱瓦孜塔格山(大門山)南端山口的北山東側。城墻用泥土,石頭筑成,分內城,外城,大外城幾個部分。 南北各有一道城門,大外城的城墻已風化為一道土梁,城東北延伸至約兩公里處的唐王村(今第三師圖木舒克市五十一團駐地)。 唐王城為新疆境內古絲綢之路中道上的一個重要古城遺址,具有極高的考古價值,被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維吾爾語翻譯成漢語,就是九座驛站或九座烽燧之意。只稱唐王城仿佛孤城一座,實際上它是九座城的泛指。 現在還可看出是城的端倪的只有三座了,每座的間距都有數十公里。其中兩座夾山而峙,正好是南疆人民的母親河塔里木河的上游,發源于昆侖山的葉爾羌河的故河道,可以想見那時的河水是多么闊大歡暢。當幾個人的水庫形成以后,本該注入塔河的葉河就在這兒斷流了。當然,九座驛站也就隨著時光的流逝逐漸湮埋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一八四五年三月,民族英雄林則徐“荒磧長驅回鶻馬,驚沙亂拍曼胡纓”,沿葉爾羌河古河道,循著圖木舒克山去勘踏南疆八城,在圖木舒克“遇大風,歇三日”。 此時唐王城的繁榮輝煌早已灰飛煙滅了,留給林則徐的只有“風力之狂,氈廬欲拔,殊難成寢”,“枯葦猶高于人,沿途皆野獸出沒之所”,“飛蚊、跳蚤紛擾異常”。但他還是向朝廷進言:“若曬渠導流,大員屯政,實耕種之民,為邊繳藩衛,則防守之兵可減,度之省而邊防益固。”他衷心希望“但期繡壟成千頃”。 實現林則徐愿望的是今天的圖木舒克的新疆兵團人。他們用雙手、用汗水掀開了歷史嶄新的一頁。 |
|
來自: 獵鷹個人圖書館 >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