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注重身體各個臟器功能是否正常時,卻忽視了突發疾病的根本原因——血液。 正常的血液是流在人體血管和心臟中一種紅色不透明的粘稠液體,有運輸、調節人體溫度、防御、調節人體滲透壓和酸堿平衡四個功能。血液主要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而血細胞不斷進行新陳代謝,其中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淋巴細胞等壽命各不同。 很多中老年人去醫院做血液檢查,一般都會做血液流變檢查,主要是通過這項檢查指導血液成分的變化,從而導致血液流動性、粘稠度等變化。當血液變粘稠時,血液流動性就會變差,易形成血栓;反之,粘稠度小,流動性會比較好。 血液變粘稠,是一種慢性血管疾病,因炎癥、創傷、代謝紊亂、情緒異常、煙酒嗜好等都會影響血液狀態。 過年期間很多人的生活都非常的“豐富”,大魚大肉、吸煙喝酒、熬夜打牌等等,這些事情都會影響到血液,當身體出現以下4個信號時,可能是你的血液已“黏稠如粥”了! 信號一:陣發性視力模糊 隨著年齡增長,很多中老年人出現老花眼、視力變差等,但當出現視力模糊的情況可能是血液粘稠導致的。 因為血液粘稠度高,血液不能充分將營養傳遞到視神經,視網膜和視神經會短暫出現缺血,引起視物模糊。 信號二:下蹲困難,蹲著干活時胸悶氣短 血液粘稠的人大多數體重偏重,會出現蹲下時困難,若蹲著干活更容易出現胸悶氣短現象。 因為體重太大,尤其是腹部贅肉多,蹲下時會出現擠壓;而蹲著干活時,粘稠的血液回流到心臟、大腦比較少,引起肺部、大腦等臟器血液缺血、缺氧,出現呼吸困難,胸悶氣短癥狀。 信號三:晚上清醒、早起頭暈 血液粘稠的人,早上起床會出現頭暈目眩,跟普通人睡醒后精神抖擻完全不一樣,但一到晚上精神狀態好,很清醒。 信號四:嘴唇發紫 當你發現嘴唇發紫時,一定要警惕起來。血液粘稠并伴有紅細胞增多的人,嘴唇會呈現紫色;且稍微做一些體力勞動就易出現氣喘現象。 血液粘稠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誘因,其危害有: 第一:加快動脈血管硬化 血液變得粘稠,會傷害到毛細血管,甚至堵塞毛細血管,會導致過多油脂沉積于血管壁上,加快動脈血管硬化。 第二:促成血栓、栓塞形成 血液粘稠度增高會導致血液流速變慢,血液中老化的紅細胞集聚,加重血稠而發生凝血,出現血液凝集塊、造成血管栓塞,從而誘發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比如心肌梗塞、腦血栓、腦梗塞、肺栓塞等。 第三:誘發或加重冠心病 血液粘稠會引起心、腦、肺、腎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不足,造成器官缺血、缺氧,從而導致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病情加重。 因不良飲食、生活習慣會導致血液粘稠,同樣養成好的習慣也可改善和預防血液粘稠,堅持做好“三多兩少”來保護血管: 一:多喝水 水,被稱為“速效稀釋劑”。睡一宿覺,身體進行新陳代謝會流失身體一部分水分,導致血液變粘稠。 多喝水可使血液立刻變稀,但喝水也有講究,這樣身體才能更好的吸收水分: 1,清晨喝水:刷牙后,大口喝掉300-500毫升溫水,補充體液,沖刷腸道; 2,餐前喝水:尤其是午餐前1小時喝杯水,可增加飽腹感,潤滑食道,減少食物熱量攝入,對正在減肥的你很有幫助! 3,睡前喝水:睡前1小時左右喝杯水,對血液有稀釋作用。 另外,白天喝水也要注意:小口、勤喝、慢喝,這樣更利于身體吸收水分。除此之外,白天喝水可放些茶,比如綠茶、茉莉花茶、黎王草茶等,可促進血液流動狀態,預防三高。 據《廣西藥用植物名錄》中記載一種黎族藥茶,被稱作“黎王草”,多以葉入藥,味甘、微苦,性涼,入肝、腎經,具有清熱利濕、利尿消腫、活血疏經、除濕、抗腫瘤等功效。而現代研究發現,其有效物質黃酮類化合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心肌梗死、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抗心律失常,可改善心腦血管疾病。 二:多補充具稀釋血液功能的食物 蔬菜和瓜果類食物除含有大量水分,還含有豐富維生素C及粗纖維,可在腸道阻止膽固醇吸收,利于降低血粘稠的程度。比如具有類似阿司匹林抗凝作用的食物有西紅柿、橘子、生姜等;具有降脂作用的有香芹、胡蘿卜、魔芋、山楂、海帶、紫菜等。 另外,日常多補充含Omega-3脂肪酸高的食物,比如深海魚,或蘇子油、胡麻仁油等植物油。蘇子油被稱為“陸地上的深海魚”,其含有Omega-3 亞麻酸可達67%左右。 有大量實驗證實,Omega-3脂肪酸攝入過少,Omega-6脂肪酸過多,兩者失衡是誘發、心血管病等慢性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們日常的食用油中,含有Omega-6脂肪酸的比較多,所以導致了人體攝取的Omega-3脂肪酸比較少,促使血管疾病慢性發生和發展。 另外,Omega-3脂肪酸進入體內可代謝分解為EPA,EPA被稱為血管清道夫,能促進血液內的脂肪轉運,將壞脂肪代謝出體外,能夠降低血脂,調節血壓,防止血管的硬化,減少心、腦血管疾病。 三:多吃大豆 大豆含有豐富的卵磷脂,這是一種乳化劑,能使血中膽固醇顆粒變小,并保持懸浮狀態,有利于脂類透過血管壁為組織所利用,降低血中膽固醇,使血粘稠得以改善。 四:少吃動物內臟、動物脂肪及甜食 動物內臟及動物脂肪含有大量膽固醇與飽和脂肪,可加重血粘稠程度,促使動脈硬化。比如豬腦、豬肚、肥腸等。 而甜食糖分多,能升高血中的甘油三脂,也可提升血液的粘稠度。 五:少喝酒,最好不喝 適量喝酒可促進血液循環,對心腦血管疾病有改善作用,但不要過量、過度喝酒,否則會增加血液中酒精濃度,促使血管壁受傷、發炎等,還會增加酒精性肝病的發生。 此外,春暖花開的季節到了,適量到戶外運動,比如飯后散步、慢跑、太極拳、爬山、游泳等,來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體內血液狀態,從而加快體內脂肪代謝,預防肥胖。 |
|
來自: 健康生活八十年 > 《血管堵塞、血液粘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