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中醫臨床研究聯盟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中華中醫藥學會心病分會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醫師分會心血管病學專家委員會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慢性心力衰竭(簡稱心衰)是任何初始心肌損傷引起心臟結構或功能的變化,最后導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的一種復雜的臨床綜合征,已逐漸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癥。隨著現代醫學對心衰治療手段的進步,治療指南不斷更新,其病死率呈現下降趨勢,但心衰患者死亡總數仍在不斷增加,再住院率仍然較高,用于心衰診療的醫療衛生支出高于其他疾病。中醫藥防治心衰積累有豐富的經驗,具有獨到的優勢,但相關診療規范尚未在業界形成共識,制約了中醫藥在心衰治療中的推廣應用?;凇笆晃濉逼陂g國家科技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先后立項啟動的針對心衰的中醫治療方案、臨床路徑及評價方法等相關研究 ADDIN NE.Ref.{6E9994CD-D8D7-43B5-8A44-B97C483FCB07}[1-4],在文獻回顧分析、名老中醫經驗總結、專家咨詢問卷、臨床流行病學調查、常用中藥系統評價等研究工作 ADDIN NE.Ref.{93818D2A-A067-48FE-84E0-B704E9C97DFF}[5-28]的基礎上對心衰的基本證候特征、證候演變規律、臨床辨治及用藥規律進行了梳理、總結、歸納、評價,初步把握了心衰中醫診療的基本規律。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基于以上研究成果,為進一步規范心衰中醫診療,冠心病中醫臨床研究聯盟組織起草了《慢性心力衰竭中醫診療專家共識》初稿,經冠心病中醫臨床研究聯盟第三屆學術論壇初步討論,進一步通過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中華中醫藥學會心病分會、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醫師分會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近百名中西醫心血管病學專家以郵件、會議的形式充分征求意見、修訂完善,形成了《慢性心力衰竭中醫診療專家共識》,現公布如下,以供同道參考,并冀在應用中聽取意見,不斷完善。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 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本共識所涉及的心衰診斷標準參照2007年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發布的《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 ADDIN NE.Ref.{A8C12177-81BE-48D4-AC39-C33F9A95FAFC}[29]。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2.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醫證候特征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心衰的基本中醫證候特征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本虛以氣虛為主,常兼有陰虛、陽虛;標實以血瘀為主,常兼痰、飲等,每因外感、勞累等加重。本虛是心衰的基本要素,決定了心衰的發展趨勢;標實是心衰的變動因素,影響著心衰的病情變化,本虛和標實的消長決定了心衰發展演變。據此,心衰中醫基本證候特征可用氣虛血瘀統馭,在此基礎上可有陰虛、陽虛的轉化,或可兼見痰、飲。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慢性心力衰竭的中醫辨證分型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心衰中醫證型概括為氣虛血瘀、氣陰兩虛血瘀、陽氣虧虛血瘀三種基本證型,均可兼見痰、飲。這樣既能夠體現中醫證候規律,又簡潔明了,便于臨床把握應用。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氣虛血瘀證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主癥:氣短、乏力、心悸。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次癥:①倦怠懶言,活動易勞累;②自汗;③語聲低微;④面色/口唇紫暗。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舌脈: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或舌下脈絡迂曲青紫),舌體不胖不瘦,苔白,脈沉、細或虛無力。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2)氣陰兩虛血瘀證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主癥:氣短、乏力、心悸。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次癥:①口渴/咽干;②盜汗;③手足心熱;④面色/口唇紫暗。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舌脈:舌質暗紅或紫暗(或有瘀斑、瘀點或舌下脈絡迂曲青紫),舌體瘦,少苔,或無苔,或剝苔,或有裂紋,脈細數無力或結代。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陽氣虧虛血瘀證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主癥:氣短、乏力、心悸。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次癥:①怕冷和/或喜溫;②胃脘/腹/腰/肢體冷感;③冷汗;④面色/口唇紫暗。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舌脈: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或舌下脈絡迂曲青紫),舌體胖大,或有齒痕,脈細、沉、遲無力。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具備主癥2項,次癥2項,結合舌脈,即可診斷。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兼證——痰飲證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①咳嗽/咯痰;②胸滿/腹脹;③面浮/肢腫;④小便不利。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舌脈:舌苔潤滑,或膩,或有滑脈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具有兼證1項,結合舌脈,可診斷為兼痰飲證。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4.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醫治療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心衰是一種進展性的病變,各階段病理機制不同,根據心衰疾病進展及臨床表現的不同,治療上應各有側重,失代償的急性加重期多表現為本虛不支,標實邪盛,甚至陰竭陽脫,常需住院治療,積極固護氣陰或氣陽治本,活血、利水、化痰、解表、清熱治標,必要時需急救回陽固脫;代償階段的慢性穩定期多表現為本虛明顯,標實不甚,但需益氣、養陰或溫陽固本調養,酌情兼以活血、化痰利水治標。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心衰中醫辨證治療方案可概括如下: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氣虛血瘀或兼痰飲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中醫治法:益氣活血,或兼以化痰利水。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代表方劑:保元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用藥加減:氣虛甚者,黃芪加量或加黨參、白術等;血瘀甚者加丹參、三七、地龍等;兼痰濁者,加瓜蔞、薤白、半夏、陳皮、杏仁等;兼水飲者,加葶藶子、茯苓皮、澤瀉、車前子(草)、大腹皮、五加皮等。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2)氣陰兩虛血瘀或兼痰飲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中醫治法:益氣養陰活血,或兼以化痰利水。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代表方劑:生脈散合血府逐瘀湯加減。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用藥加減:偏陰虛,可將人參換用太子參、西洋參,或加玉竹、黃精、山萸肉等;其余加減用藥同前。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陽氣虧虛血瘀或兼痰飲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中醫治法:益氣溫陽活血,或兼以化痰利水。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代表方劑:真武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陽虛明顯,可加桂枝、仙靈脾等;其余加減用藥同前。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在把握以上用藥原則的基礎上,可酌情辨證加用中藥成藥或靜脈制劑。中成藥的選擇上,偏氣虛者可應用芪參益氣滴丸,或麝香保心丸,或腦心通膠囊,或通心絡膠囊等;氣陰兩虛者可選用補益強心片,或生脈膠囊等;陽氣虧虛者可選用芪藶強心膠囊,或參附強心丸,或心寶丸等;血瘀明顯者可加用血府逐瘀膠囊等。靜脈制劑主要應用于失代償的急性加重期患者,偏氣虛或陰虛者給予生脈/參麥注射液等,偏陽虛者給予參附注射液,兼血瘀者可給予丹紅注射液等。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心衰的西醫規范治療請參照相關診療指南。 慢性心力衰竭中醫診療專家共識專家組 組長:張伯禮(天津中醫藥大學、冠心病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 副組長:范維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王階(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吳宗貴(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 執筆人:毛靜遠(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朱明軍(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