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慢性病患者需要長期甚至終生用藥,譬如要吃降壓藥、降糖藥、調脂藥、抗血小板藥等。在控制病情的同時,常年服用的有些藥物會“吃”掉體內某些營養素。 所謂“吃”掉營養素,指的是長期服藥可能會影響某些營養素的吸收與合成,使得人們丟失或耗盡體內一些重要營養物質的“庫存”,引起某些營養素缺乏癥狀。若不及時補充,還會影響免疫系統正常運作。俗話說“堤內損失堤外補”,“堤內”被吃掉的營養素,需要“堤外”給補回來。 1.降壓藥——預防鋅缺乏 案例:退休干部老李患高血壓病8年多了,近兩年來一直服用貝那普利(洛汀新)及氨氯地平(絡活喜)治療,血壓控制得不錯。但不知怎的,一直有滋有味吃東西的他,近半年來卻沒了胃口,吃美味佳肴如同嚼蠟一般。幾天前,他不小心劃破了手指,傷口久久不易愈合,成了他的心病。老李得了啥怪病嗎? 藥物:依那普利、貝那普利、培哚普利、賴諾普利等 解析:這類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在發揮降壓作用時會耗用體內部分鋅元素,在長期服藥者中有些人會出現鋅缺乏癥狀。 應對措施:出現鋅缺乏癥狀可補充葡萄糖酸鋅70毫克,每日2次,餐前1小時或餐后2小時服用。 2.二甲雙胍——警惕維生素B12缺乏 案例:長得胖墩墩、在食堂做大廚的劉師傅,5年前患上了2型糖尿病,長期服用降糖藥達美康和二甲雙胍治療,空腹及餐后2小時血糖大致控制在正常范圍。但劉師傅感覺自己最近干起活來渾身沒勁,容易困乏,有時候手腳有麻木刺痛感。 藥物:二甲雙胍 解析:二甲雙胍是2型糖尿病不可或缺的長期口服降糖藥。研究發現,連續服用二甲雙胍3年以上者發生維生素B12缺乏危險性明顯增加,6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尤其多見。 應對措施:維生素B12缺乏者,可口服維生素B12(甲鈷胺),每次0.5毫克,每日2次?3次。或舌下含服維生素B12含服片,每日1/2片?1片,每日1次。 3.他汀類藥物——酌補輔酶Q10與維生素D 案例:某大學中文系徐教授,身體壯碩,紅光滿面,但過勞后有些胸悶、氣短癥狀。做血脂檢查發現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及總膽固醇超標,眼底檢查有動脈硬化,經64排螺旋CT冠脈顯像證實有冠脈粥樣硬化。接受阿托伐他汀(立普妥)調脂藥等治療2年余,血脂水平基本正常。但他吃他汀降脂藥以來,人時常感到虛弱無力,記憶力也大不如以前。這究竟是啥原因呢? 藥物: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 解析:他汀類調脂藥通過抑制肝臟膽固醇合成酶,減少膽固醇的合成。由于膽固醇合成酶也參與護心素輔酶Q10的制造,他汀藥也會使輔酶Q10產量減少,從而增加心臟功能與認知能力的潛在風險。此外,長期服用他汀會影響維生素D吸收,可能引起維生素D缺乏,會出現肌肉疲軟、體虛、記憶力降低、氣短、腿抽筋等癥狀。 應對措施:補充輔酶Q10每次50毫克,每日1次?2次,進餐時服用,注意不可與他汀藥同服。若出現維生素D缺乏癥,需適量補充維生素D。 4.阿司匹林——補充維生素C 案例:出版社資深的劉編輯因患2型糖尿病,醫生除了給他開了降糖藥外,還特意叮囑他每天晚餐后吃一粒拜阿司匹林,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阻遏血凝塊形成,以預防心梗及腦梗。劉編輯不敢怠慢,遵醫囑一天不漏地服用。兩年過去了,倒是未見兇險的心腦血管事件前來叩門,但令他困惑不解的是,近來他刷牙時牙齦容易出血,有時會流鼻血,小腿被蚊蟲叮咬一抓后皮膚會青紫一片。這是咋回事呢? 藥物:小劑量腸溶阿司匹林 解析:阿司匹林對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率和死亡率功不可沒。但阿司匹林有一“怪癖”,喜歡“偷盜”維生素C,即使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也會使維生素C的排出量較正常高出3倍多。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很容易造成體內維生素C缺乏。缺乏維生素C早期癥狀有虛弱無力、無精打采及傷口久久不能愈合,還會出現牙齦出血、流鼻血、肌肉關節疼痛、容易皮膚青紫、經常感冒或感染等。 應對措施:補充維生素C,每次100毫克,每日2次?3次。需要提醒的是,維生素C不宜與阿司匹林同服。 5.利尿藥——須防鉀、鈣、鎂和維生素C缺乏 案例:化工廠退休的秦師傅因患高血壓病,長期服用一天一次的緩釋型吲噠帕胺,降壓的效果不錯。吃藥時間長了,李師傅出現了四肢肌肉酸痛乏力、心跳快、失眠等現象。他去心內科專家門診就診,并抽血查了血液電解質,被診斷為因長期服用利尿劑降壓藥引起的低鉀、低鈣、低鎂血癥。他吃了醫生開給的鉀、鈣、鎂補充劑及多吃富含這些礦物質的食物,以上癥狀漸消失。 藥物:氫氯噻嗪、吲噠帕胺、氯噻酮 解析:長期服用噻嗪類利尿劑在增加尿量的同時,也會帶走體內的鉀、鈣、鎂和維生素C,有可能引起鉀、鈣、鎂與維生素C的缺乏。 應對措施:在醫生指導下酌情補充所缺乏的礦物質與維生素,如葡萄糖酸鉀、檸檬酸鈣、氨基酸螯合鎂與維生素C。 6.止痛藥——補充鐵和葉酸 案例:患骨性關節炎膝痛的老周師傅,時常關節腫痛,走動不便。經服用醫生開給的抗炎鎮痛藥緩釋型布洛芬(芬必得),關節腫痛明顯改善。于是周師傅一天兩次,每次一粒嚴格遵從醫囑吃下去。周師傅覺得藥物的止痛效果不錯,他走路的時候腿也不那么疼了。但從沒有胃病的他,近來時常胃痛不適,面色萎黃。到醫院檢查被診斷為糜爛性胃炎、缺鐵性貧血。肇事者竟是幫他解除骨關節痛的布洛芬。 藥物:布洛芬、萘普生、雙氯酚酸等 解析: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鎮痛藥容易損傷胃腸黏膜,造成胃出血或胃潰瘍,增加鐵元素的丟失。這類藥物還會降低葉酸的效用,增加貧血及患心臟病、抑郁、口腔潰瘍等風險。 應對措施:補充葉酸每次0.4毫克?0.8毫克,每日1次。有缺鐵性貧血者,補充葡萄糖酸亞鐵每次0.3克,每日2次?3次,餐后服用;與維生素C同服能促進鐵的吸收。 鏈接:營養素缺乏也可以食補 長期服藥會“吃”掉營養素,除營養補充劑補充外,食補配合,相輔相成,可以早點補足“堤內”損失的營養素。 富含鋅的食物:牡蠣、牛肉、羊羔肉、麥芽、豌豆、南瓜子、巴西堅果、山核桃、花生、全麥谷物、蛋黃等。 富含維生素B12的食物:牡蠣、蛤、貽貝、沙丁魚、金槍魚、瘦牛肉、雞肉、干酪等。 富含輔酶Q10的食物:鱘魚、沙丁魚、鮭魚、秋刀魚、黑魚、海參、動物肝、牛肉、核桃、花生、橄欖油、葵花子油、西蘭花、菠菜等。 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鯡魚、鯖魚、三文魚、牡蠣、軟干酪、小蝦、雞蛋等。 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西蘭花、西紅柿、白菜花、豆瓣菜、卷心菜、柑橘、獼猴桃、草莓、檸檬、柚子等。 富含鈣的食物:干酪、甜杏仁、西芹、玉米油、洋李干、南瓜子、豆類等。 富含鐵的食物:牛肉、羊肉、豬肝、南瓜子、西芹、甜杏仁、腰果、葡萄干、胡桃、豆類、黑木耳等。 富含葉酸的食物:麥芽、菠菜、西蘭花、芽甘藍、花生、蘆筍、芝麻、胡桃、榛子、鱷梨等。 富含鉀的食物:土豆、蜂蜜、蘑菇、白菜花、豆瓣菜、菊苣、南瓜、卷心菜、菠菜、蘿卜、香蕉、木瓜等。 富含鎂的食物:可可、麥芽、甜杏仁、腰果、蕎麥、巴西堅果、花生、山核桃、葵花子、南瓜子等。 文:金慰群 編輯:閔青 校對:李殊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