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在緩解、治療疾病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這些藥物也并不是沒有副作用的。對于藥物的使用,我們一定要保持一個科學、合理的態度,不可濫用也不可杜絕。 不過,目前最大程度的減少處方藥與非處方藥的需求,選擇更好的、更健康的營養與生活方式,提高自身生活質量,已經成為全球人的目標了。 有些藥物根據自身健康狀況,可能是必需的,但是患者也可以積極改變生活方式、飲食習慣、運動習慣等,緩解慢性病情。而且在使用藥物時,要注意預防這種藥物可能會給身體造成的營養損耗。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以下5種常見的處方藥,看看這些常見藥物會給自身營養元素帶來什么損耗: 1、胃酸紓緩劑 胃酸倒流的主要原因就是不良飲食習慣,而目前患有胃酸倒流、為捉人的人群越來越多,僅美國在2013年,胃酸紓緩劑類的銷售額就超出了10億美元。 胃酸紓緩劑可用于治療胃潰瘍以及偶發性的胃酸倒流,其用藥周期應該為4-8周。不過有些患者服用此類藥物多達幾個月、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 胃酸之所以會產生,是能夠幫助殺死會進入腸道的細菌,另外還能幫助我們吸收營養。胃酸還能幫助胃部分泌一種“內因子”物質,幫助腸道吸收食物中的維生素B12. 當用藥超過4-8周時,胃酸紓緩劑類的藥物就可能導致營養不良。 可能損耗的營養素:鎂、鈣、鐵、鋅、維生素D等。 此外,由于腸道中的酸平衡被破壞,這些藥物可能會導致“有害”的腸道細菌過度繁殖。 2、糖尿病類藥物 常見的控制血糖的糖尿病類藥物是二甲雙胍,能夠幫助降低血糖,但是也可能導致各種營養素的缺乏,比如維生素B12缺乏癥。 而當維生素B12缺乏時,人體的下肢、雙腳和腳趾就會出現麻木和刺痛。這就可能會誤導醫生,以為這是周圍神經病或糖尿病性神經病變。 因此當服用二甲雙胍這類藥物的時候,需要進行體內維生素B12水平的檢測。一般正常水平為200pg/mL至1100pg/ml之間。 可能損耗的營養素:維生素12、維生素B6、輔酶Q10 3、膽固醇類藥物 高膽固醇作為一個高危因素,是誘導心臟病、中風的重要原因。因此患有高膽固醇的人群,也會選擇用降膽固醇的藥物來保證身體健康。 但是這類藥物可能令自身的輔酶Q10合成減少,這是細胞線粒體中的關鍵營養物質。如果經常服用這類藥物的人群,因為體內輔酶Q10含量低,可能出現肌肉酸痛。 如果需要長期服用膽固醇類藥物,那么可以補充輔酶Q10,也有部分患者表示補充維生素D可能緩解類似情況。 可能損耗的營養素:輔酶Q10、維生素D(現有研究,但不確定) 4、利尿降壓藥 這類藥物是治療高血壓時的首選療法,在降低血壓指數方面效果最好,包括氫氯噻嗪、氨苯喋啶、氯噻酮和呋塞米等。 但是這類藥物的弊端是可能導致輕度脫水,還可能引起低鉀血癥和低鎂血癥。 低水平的鉀和鎂可能會引起肌肉痙攣,有時可能會導致不規則的心跳,也可能不會引起癥狀。如果正在服用這些降壓藥物,建議至少每年進行一次或以上的血液電解質檢查,并補充充足的營養。 可能損耗的營養素:鈣、鎂、鉀、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6、鋅 5、避孕藥 避孕藥已經有幾十年的使用歷史了,不過避孕藥可能會損耗人體中的B族維生素與鎂,因此在服用避孕藥時,需要與日常維生素一起服用。 當服藥后出現肌肉痙攣、頭痛、心悸時,就需要注意補充鎂了。 可能損耗的營養素:鈣、鎂、維生素C、鋅、葉酸、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維生素D |
|
來自: 華民 > 《用藥常識(西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