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曦組合是我在“阿牛定投”平臺上運行的一個實盤組合,2017年9月買入第一期,按月共買入6期。這里對半年以來的運行情況進行一下回顧。
2017年9月,在阿牛定投平臺上為兒子建立的一個實盤組合(詳細可查看阿牛定投公眾號這篇文章《財曦實盤:以愛之名,靜待花開》),取名“財曦”:
簡單來說: 1、這是一個子女教育投資計劃,一般比較完整的一輪牛熊需要三五年的話,這個實盤組合我希望會持續三四個輪回,也就是持續到孩子上大學或者大學畢業。 2、這是一個按月的基金定投計劃,不是傻傻的機械定投,而是以估值和成長性兩個因子為基礎的智能定投,低估時不斷買入,不高不低時只是持有,高估時賣出; 3、組合的預期收益希望是,在一輪牛熊周期內至少年化15%~25%。 報告期(20170910-20180306)內,共買入6次: 基礎買入金額為每次1000元,隨著全市場估值PE的下降,買入份額逐漸增多,最后兩期分別買入基礎金額的1.1倍和1.2倍,符合跌的越多買的越多的原則。 組合持倉及盈虧情況如下: 在報告期末,收益情況: 1、持有資產總回報為-4.52%,報告期內代表全市場所有股票的wind全A指數收益為-3.36%,跑輸市場平均收益。 點評:在市場不斷下行過程中,定投買入跌的更多的資產,符合預期。 2、虧損最多的資產為:環保類(環境治理虧-17%、中證環保虧-13%)、中創400(虧-13%)、證券公司(-8.7%)、中證500(500低波虧-8.3%、建信500增強虧-5.1%)。中證500和環保幾乎是每期必買的品種,持倉權重高。 點評:對定投而言,相比買入就盈利,顯然買入虧損更好,這樣才能積累更多的籌碼,從而在后期創造更多的盈利。 3、虧損最少的資產:全指信息(盈利14%,大跌之后正好低估,碰巧買點合適)、醫藥(800醫藥盈利3.9%、中證醫藥盈2.1%)和恒生指數(盈1.25%)。 點評:醫藥買入的比較多,但它過早的反彈,導致出現盈利,后續會降低買入比例。 總體來說,根據我計算的市場估值情況,整體處于相對低估的狀況,很多指數出現了比較的機會,主要是中證500、環保和醫藥,因此不斷買入這些品種,三類占據了85%的左右權重。醫藥過早的出現盈利會影響后續繼續投入。 很多人問過財曦組合的預期收益是多少,我無法精確回答,但可以有個大概估算。 首先搞清楚這個組合為什么能賺錢,看這個公式,P(價格)= PE(估值) * E(利潤),也就是說,它主要賺估值提升的錢和公司發展的錢。 前者指的是低估時買入,高估時賣出,亦是便宜的時候買,貴的時候賣這個基本道理。后者指的是只要經濟在發展,公司整體就在不斷盈利,也能賺這部分錢。如果二者皆有,那就是戴維斯雙擊了。 理解了上面的原理,我們根據歷史數據估算,低估到高估差不多都是翻倍的過程,而這個過程需要一輪牛熊,按5年計。在這樣一個周期內,假定平均投入4年,共4*12*1000=4.8萬元,第5年不投入只持有,翻倍賣出。這樣4個輪回下來: 是的,年化15%的收益是我對這個組合的估計,這也是我主賬戶也在按類似思路操作的原因。但是也說明了,這是一個長期的投資計劃,如果要參考投資的話,一定要給出投資三五年的心理預期。 馬上又到了第7期開投的時候,雖然距離前段時間的急跌反彈了一部分,但全市場估值仍然與這波調整前低了不少,所以買入總金額設定基礎金額的1.1倍。 剛掃了一眼程序計算出的全市場所有有基金對應的指數的估值及利潤增長情況(四季報大部分公司還沒發布,與之前相比變化并不大),仍然主打環保、中證500、中證紅利和醫藥。 以環保做例子,妥妥的需要繼續買入的節奏。 中證500指數作為寬基指數低估的代表,仍然需要買入。后面會專門寫篇文章分析下為什么熊市中播種一定不要忽視了寬基指數。 紅利類指數這次會接著買一些,盡管估值上看剛剛低估,但維持著8%左右的利增還是挺不多的。 前面提過醫藥反彈之后游走在低估和正常的邊緣,這次會少買一些。 最后,展望全年,今年的機會將會比去年更大,我指的機會值得是播種的機會,市場不斷下跌是最希望看到的。現在不斷的播種,希望的就是未來能夠有更大的收獲。要知道,2015年牛市結束已經快3年了,熊市或者叫結構性熊市的不斷深入發展是市場給我們的機會。 財曦組合,播種進行時,只待秋來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