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小兒泄瀉的主要原因及治療原則
泄瀉為兒科常見疾病,現代社會生活水平提高,在小兒的喂養方面很多家長并未遵循科學喂養的方式,而是一味給予小兒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更有一些家長只針對小兒的飲食偏好給予食物。而中醫兒科學關于小兒五臟的論述中指出“五臟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腎常虛,心熱為火同肝論,嬌肺遭傷不易愈”。 中醫學中脾的生理功能為主運化,是指脾有對飲食進行消化的作用。小兒脾常不足,故食物在體內不易被消化,從而易造成食物積滯于體內。這樣的喂養方式不但不利于小兒的成長,而且很可能造成小兒傷食,導致疾病。 中醫兒科之泄瀉為小兒脾胃系疾病,病因、病機一般分為內傷乳食、感受外邪、脾胃虛弱、脾腎陽虛。筆者在兒科臨床實習兩年余,經過觀察門診及療區患兒,發現由于內傷乳食導致泄瀉的患兒占多數。
保和丸治小兒傷食
保和丸記載于《丹溪心法》中,主要成分有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陳皮、連翹、萊菔子,具有消食和胃的功效,主治胃脘痞滿脹痛,噯腐吞酸,惡食嘔逆,大便泄瀉等。
方中山楂為君藥,消一切飲食積滯,長于消肉食油膩之積。神曲、萊菔子消積且下氣除脹,長于消除谷面之食積。佐藥為半夏、陳皮、茯苓、連翹。半夏、陳皮可理氣化濕,和胃止嘔;茯苓健脾利濕和中止瀉,連翹可散結以助消積,又可以清食積所生之熱。諸藥配伍,使食積得化,脾胃自合,熱清濕去。
保和丸在功效及主治方面均對癥于食積泄瀉的癥候,但在臨床上食積泄瀉可出現很多伴癥,而且患兒體質各不相同,故在臨床應靈活運用保和丸,隨癥加減。
在辨癥中如果患兒積滯較重可適量加入枳實、檳榔,二藥均有消積之功效,加入原方中,不僅增強消食化積之功效,同時枳實行氣之力較強,能破氣除脹,具備了行氣導滯的功效。
如果患兒由于食積導致脾氣虛弱,脾胃運化功能失職,濕像明顯,出現大便呈稀水樣,可適量加入黨參、白術。二藥同用可補益脾氣,同時,白術被譽為“補氣健脾第一要藥”不僅有補益作用,而且具有燥濕之功效,可燥濕止瀉。
食積泄瀉有時會伴有其他癥狀,如嘔吐。這是由于飲食積滯于脾胃,導致脾胃升降失司,胃氣上逆。因此,在伴有嘔吐的傷食泄瀉中,我們可以加入竹茹以和胃止嘔。
飲食積滯胃腸,可導致氣機不暢,不通則痛,當患兒伴有明顯腹痛癥狀時,可加入元胡、甘草、白芍,其中芍藥、甘草二藥同為芍藥甘草湯的組成成分,此方雖然藥物組成簡單,但是具有明顯的緩急止痛之功效,臨床上經常用于治療各種痛癥,元胡具有行氣止痛之功效,三藥同用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可明顯緩解由于積滯引起的腹痛。
保和丸其藥性平和,乃兒科常用方劑。本方在治療小兒食積腹瀉方面有很好的臨床療效。由于兒科用藥劑量應根據小兒年齡及體重計算,故在臨床使用時,用法用量應有所變化。
另外幾種用于兒童傷食的中成藥
中藥治療小兒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具有效果好、副作用少等優點,除了保和丸以外,還有另外幾種兒童傷食(或脾胃不和)常用的幾種中成藥,請聽蒲昭和老師一一道來。
◎小兒消食顆粒 【組成】雞內金、山楂、六神曲、麥芽、檳榔、陳皮。 【功效主治】消食化滯,健脾和胃。用于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食滯,疳積。 【服法】開水沖服,1~3歲1次0.5~1袋;3~7歲1次1~1.5袋,1日3次,連服3~5天。
◎小兒健胃消食片 【組成】太子參、陳皮、山藥、麥芽、山楂。 【功效主治】消食導滯,理脾和中。主治小兒消化不良,腹部脹實,時有疼痛,大便秘結,夜寐不安。 【服法】1~3歲,1次2~3片;3~7歲1次3~5片。可嚼碎服,并以溫開水送下。
◎復方雞內金片 【組成】雞內金、六神曲。 【功效主治】健脾開胃、消積化食。用于小兒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積腹脹、飲食停滯、嘔吐泄瀉等癥。 【服法】1次服2~4片,1天3次,一般連服1~3天。
◎小兒喜食糖漿 【組成】白術、六神曲、山楂、谷芽、麥芽、枳殼等。 【功效主治】健脾,消食,化積。用于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 【服法】1~5歲,1次3~5毫升;5歲以上,1次10~15毫升;周歲以內酌減。每日3次,服3~4天。
◎嬰兒素 【組成】扁豆、雞內金、碳酸氫鈉、白術、川貝、木香、山藥、牛黃等。 【功效主治】健脾,消食,止瀉。用于嬰兒消化不良,乳食不進,腹脹,大便次數增多(糞質稀、味臭,含未消化之物)。 【服法】溫開水調羹狀服用。1~3歲,1次1~2袋;周歲以內1次半袋。均為每日2次,可連服1~3天。
◎化積口服液 【組成】雞內金、三棱、莪術、檳榔、雷丸、茯苓、使君子等。 【功效主治】健脾導滯,化積除疳。用于小兒脾胃虛弱所致的疳積,癥見面黃肌瘦、腹脹腹痛、厭食或食欲不振、大便失調。 【服法】1歲以內1次服5毫升,1日2次;2~5歲1次10毫升,1日2次;5歲以上1次10毫升,1日服3次,可連服3~7天,或遵醫囑。
服藥注意事項 1、服藥同時忌食生冷、油膩或不易消化的食物; 2、上述藥物應做到“中病即止”,不宜久用; 3、用藥1周病癥未改善或服藥后癥狀加重時,應停服并及時就醫; 4、幼兒對以上藥品過敏者禁用。
|作者介紹| 牟曈,長春中醫藥大學。 蒲昭和,副研究員,成都中醫藥大學圖書館情報室工作。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會員,2001年選為“四川省10佳科普作家”。
來源: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第12期29卷),圖片來自網絡/編輯整理:木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