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的注意事項】:
1.
安排好作息時間。晚上千萬不要熬夜。中午可以小睡半小時。
2.
每天安排半小時或一小時鍛煉,增強體質,緩解情緒。
3.
無論男女都不能性生活過度頻繁,過度會耗傷人體精氣,會造成腎精虧損、肝腎不足、肝陽上亢、陰虛動風。
3.
減少在酒吧、茶館等環境擁擠、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引起缺氧而缺血,引起心腦血管疾病。
4.
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工作壓力大以及過去有潛在疾病的人,要注意休息,及時就診。平時適當控制情緒,注意放松。
5.
涼水、冷飲、空調、風扇都可成為誘發中風的隱患,是消夏的大忌。要預防熱傷風,避免受涼,要根據氣溫的變化,及時增添衣服,大汗淋漓時,不要立刻用涼水沖洗;還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證一定的睡眠和飲食營養。
6.
使用空調室內外溫差不要超過7℃,盡可能減少進出空調房間的次數。避免一冷一熱對人體血管,尤其是腦部血管反復舒張而發生意外。預防因大量出汗、血液濃縮、血流緩慢而導致中風發生。)
附錄:
我時常采用如下中藥復方加減法治療面癱,一般服藥1-3劑即可治愈。
羚角鉤藤湯、天麻鉤藤飲、鎮肝熄風湯、大定風珠、牽正散、補陽還五湯加減:
風氣內動病因有五:熱盛、陽亢、陰虧、血虛、痰阻。羚羊鉤藤湯、天麻鉤藤飲即熱盛動風,鎮肝熄風湯即陽亢動風,大定風珠即陰虛動風。
(1)羚角鉤藤湯長于清熱熄風,主要用于肝經熱盛,熱極動風之高熱、痙厥;涼肝熄風為主,兼以增液舒筋。
(2)天麻鉤藤飲平肝熄風之力較緩,但兼清熱活血安神之效,適用于肝陽偏亢,肝風上擾所致的頭痛、眩暈、失眠等癥。
(3)鎮肝熄風湯主治由于肝腎陰虧,肝陽上亢,氣血逆亂所致的肝風內動。鎮肝熄風為主,兼以滋陰潛陽。
(4)大定風珠主治陰虛動風證。溫病后期,神倦瘈疭,脈氣虛弱,舌絳苔少,有時時欲脫之勢者。
(5)牽正散(全蝎、僵蠶、白附子),以及地龍、白花蛇、蜈蚣等來治療。[功用]祛風化痰,通絡止痙。風中頭面經絡。口眼喁斜,或面肌抽動,舌淡紅,苔白。風中經絡。若屬氣虛血瘀或肝風內動引起的口眼斜或半身不遂者,不宜應用本方。方中的附子和全蝎均為有毒之品,用量宜慎。
(6)補陽還五湯:補氣、活血、祛瘀通絡,治療氣虛血淤所致腦血栓、腦梗塞和腦血管痙攣病等癥見:偏癱,半身不遂,手腳麻木、口眼歪斜,語言蹇澀,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頻數,遺尿不禁。黃芪300克,當歸30克,赤芍30克,地龍30克,川芎30克,桃仁20克,紅花20克,陳皮20克,僵蠶20克,蟬衣30克,防風20克,荊芥10克,半夏10克,白芷20克,水蛭10克,烏梢蛇30,雞血藤30.
古傳針灸四總穴歌歌訣: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
三里內庭穴,曲池合谷接,
委中配承山,太沖昆侖穴, 環跳并陽陵,通里并列缺, 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 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訣, 治病如神靈,渾如湯潑雪,
北斗降真機,金鎖教開徹, 至人可傳授,匪人莫浪說。
1.三里 膝眼下,三寸兩筋間,
能通心腹脹,善治胃中寒, 腸鳴并腹瀉,腿腫膝胻酸, 傷寒羸瘦損,氣蠱及諸般, 年過三旬后,針灸眼便寬,
取穴當審的,八分三壯安。
2.內庭 次趾外,本屬足陽明,
能治四肢厥,喜靜惡聞聲, 癮疹咽喉痛,數欠及牙痛, 瘧疾不能食,針著便惺惺。
3.曲池 拱手取,屈肘骨邊求,
善治肘中痛,偏風手不收, 挽弓開不得,筋緩莫梳頭, 喉閉促欲死,發熱更無休, 遍身風癬癩,針著即時瘳。
4.合谷 在虎口,兩指歧骨間,
頭痛并面腫,瘧疾熱還寒, 齒齲鼻衄血,口噤不開言, 針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
5.委中 曲腘里,橫紋脈中央,
腰痛不能舉,沉沉引脊梁, 酸痛筋莫展,風痹復無常, 膝頭難伸屈,針入即安康。
6.承山 名魚腹,腨腸分肉間,
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難, 腳氣并膝腫,輾轉戰疼酸, 霍亂及轉筋,穴中刺便安。
7.太沖 足大趾,節后二寸中,
動脈知生死,能醫驚癇風, 咽喉并心脹,兩足不能行, 七疝偏墜腫,眼目似云矇, 亦能療腰痛,針下有神功。
8.昆侖 足外踝,跟骨上邊尋,
轉筋腰尻痛,暴喘滿沖心, 舉步行不得,一動即呻吟, 若欲求安樂,須于此穴針。
9.環跳 在髀樞,側臥屈足取,
折腰莫能顧,冷風并濕痹, 腰胯連腨痛,轉側重欷歔, 若人針灸后,頃刻病消除。
10.陽陵 居膝下,外臁一寸中,
膝腫并麻木,冷痹及偏風, 舉足不能起,坐臥似衰翁, 針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
11.通里 腕側后,去腕一寸中,
欲言聲不出,懊惱及怔忡, 實則四肢重,頭腮面頰紅, 虛則不能食,暴瘖面無容, 毫針微微刺,方信有神功。
12.列缺 腕側上,次指手交叉,
善療偏頭患,遍身風痹麻, 痰涎頻雍上,口噤不開牙, 若能明補瀉,應手即如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