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系列】 富了養精神,窮了養身體, 但不管怎么樣, 你我都離不開吃! 【飲食系列】上線, 將為大家分享一系列 國際頂尖的飲食療法! 往期【飲食系列】 本期飲食系列---二十四節氣的養生之道 古民飲食境界之高, 不在果腹,不在味美,而貴在趣時。 得時而飲,適時而食, 必與節氣相宜,與農事相稱。 于是二十四節氣各有所食,各有所忙。 民以食為天,但“食”亦有道。所謂春溫、夏熱、秋涼、冬寒,在昭示四季更迭這一自然規律之時,亦彰顯飲食之道。在養生方面,中醫的理念認為人與自然是和諧統一的,人應當適應自然規律,飲食方面更是如此。于是就有了“冬吃蘿卜夏吃姜”這類飲食俗語的廣泛流傳。在食品危機頻頻爆發的今天,如何把這些“蘿卜、姜”們吃得放心又安全,也成為了我們每日要思考的問題。 順應節氣養生,掌握健康好能量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在2016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歷法的獨特創造,歸納著中國傳統農業時事和生活起居的老祖宗智慧,故至今仍常為各地務農者所應用。而節氣更是我們民族節俗的依附存在關系,夏至端午節,秋分與中秋節等,這早已融入亞洲民族感情樞紐。 二十四節氣原是反映黃河流域氣候變化與農作物的關系,但現在隨著溫室效應而地球變暖等日趨嚴重因素,逐漸造成季節與氣候的差距。但是無論氣候如何變遷,我們仍然無法脫離“靠天吃飯”。因為,各地務農者依照長期經驗的積累,知道在什么季節,該地就會呈現何種氣候,且適時進行農事,作物配合農時,農業的品質和豐收就更有保障。而且“吃當令,吃在地”,已成為現代順應世界來調整體質的生活哲學。 下面小編為您整理了一下各節氣養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24節氣養生食療 春季篇 春季是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季節,凜冽的寒冬之后,所有生物就像種子一般,準備萌發,但是萌發是需要能量,適時增加飲食營養和應時食物,對于身體是大有脾益的。春季的飲食宜選用清淡溫和、扶助正氣、補益元氣、養以脾胃的食物。 01 【立春】 ● 陽歷2月4日前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 ● 春屬木,與肝相應。大地回暖陽氣發,飲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的食物。 立春食材: 花椰菜、杏鮑菇、花生 ![]() ![]() ![]() 02 【雨水】 ● 斗指壬為雨水時,東風解凍,冰雪皆散而為水,化而為雨,故名雨水。 ● 五行中肝屬木,味為酸,脾屬土,味為甘,木勝土。所以,雨水時節的飲食應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之氣,多吃綠色食物,有益肝氣升發。 雨水食材: 福山萵苣、油菜花、豆干 ![]() ![]() ![]() ![]() 03 【驚蟄】 ● 每年陽歷3月6日左右時二十四節氣的驚蟄。 ● 驚蟄的飲食原則是保陰潛陽,冬眠而起醒脾胃,多吃富含植物性蛋白質的食物,同時可多吃清淡食物,也可以適當選用補品,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還可以適當食用一些具有補益正氣作用的食療粥來增強體質。 驚蟄食材: 紅蘿卜、萵苣、豆腐 ![]() ![]() ![]() ![]() 04 【春分】 ● 陽歷3月21日左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 ● 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因此人們保健養生也應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維持人體陰陽平衡狀態,避免寒性食物損傷脾胃。 春分食材: 香菜、春筍、黃豆芽 ![]() ![]() ![]() ![]() 05 【清明】 ● 陽歷4月5日或6日。 ● 古人有云:“食酸咸甜苦,即不得過分食。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腎,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臟萬順天理。”即是告誡人們,養生中對五臟的食物進補要適中,不可過度。春天肝氣最旺盛之時,養生首重疏肝與調暢情志。 清明食材: 菠菜、青木瓜、桑椹 ![]() ![]() ![]() ![]() 06 【谷雨】 ● 陽歷4月20號前后。 ● 谷雨已是暮春時節,雨量漸多濕氣加重,養生的重點是袪濕邪護脾胃。 谷雨食材: 鮮椿芽、薏仁、佛手瓜 ![]() ![]() ![]() ![]() ![]() 夏季篇 ![]() 夏季是萬物生長繁盛的季節,就如《黃帝內經》記載,夏日作息應作適量的戶外活動,心情保持愉悅少生氣,飲水補充流失的水分,利用清晨或傍晚適度運動流汗,能促進新陳代謝,排出體內代謝的廢物和暑氣。飲食上吃一些清爽的食物促進食欲,或選擇解暑的食材幫助消除體內暑氣。 ![]() 01 【立夏】 ● 每年5月5日或6日。 ● 立夏后氣溫漸熱,心臟的工作強度日漸增大,所以飲食應以順“心”為主。天氣漸熱,肝氣轉弱心氣增,飲食宜清淡補水分。 立夏食材: 蓮藕、九層塔、彩椒 ![]() ![]() ![]() ![]() 02 【小滿】 ● 小滿時值公歷5月21日前后。 ● 濕熱氣候易讓人不安,清熱利濕的食物可解煩悶。 小滿食材: 紅豆、冬瓜、大黃瓜 ![]() ![]() ![]() ![]() 03 【芒種】 ● 每年陽歷6月6日前后。 ●【芒種】暑濕困脾更要當心粽子,清熱祛濕食材開胃消脹。 芒種食材: 扁蒲、鳳梨、小黃瓜 ![]() ![]() ![]() ![]() 04 【夏至】 ● 夏至大約在陽歷6月22日前后。 ● 夏天進補,冬病夏治,也是夏季養生保健的一項重要措施。天熱食欲差,護心冷食不可多,補充水分為優先。 夏至食材: 絲瓜、蓮子、紫菜 ![]() ![]() ![]() ![]() 05 【小暑】 ● 每年陽歷7月7日左右為小暑。 ● 小暑時節,注意勞逸結合,注意防暑降溫。避免太陽過度曝曬,養生宜開胃、除濕、助消化。 小暑食材: 四季豆、苦瓜、芒果 ![]() ![]() ![]() ![]() 06 【大暑】 ● 大暑時值每年的陽歷7月23日左右。 ● 夏令氣候炎熱,易傷津耗氣,因此常可選用藥粥滋補身體。高溫高濕大地像蒸籠,降火排濕食材治『苦夏癥』。 大暑: 綠豆、蘆筍、西瓜 ![]() ![]() ![]() ![]() ![]() 秋季篇 ![]() 自然界從生意盎然,變為落葉紛飛的蕭瑟,在起居上要維持早睡早起的規律,這樣可以保持神志的安寧,以緩和秋天肅殺氣氛對人體影響。秋季的飲食天應該要「收斂肺氣」,不適合吃太多辛辣、容易發散的食材,應該要吃酸味的蔬果幫助收斂肺氣,或可以多吃養陰生津的食物,以益胃生津、緩解秋燥。 ![]() 01 【立秋】 ● 立秋時值公歷8月7日前后。 ● 陽氣漸收,養生重保養及收藏,飲食宜滋陰潤肺。 立秋食材: 糯米、檸檬、茄子 ![]() ![]() ![]() ![]() 02 【處暑】 ● 處暑節氣時值每年陽歷8月23日前后。 ● 秋天雨水漸少,天氣逐漸干燥,在飲食上有所禁忌也可預防秋燥。暑熱終結轉秋燥,預防秋老虎首重滋陰清熱潤燥。 處暑食材: 金針花、水梨、荔枝 ![]() ![]() ![]() ![]() 03 【白露】 ● 白露時值每年陽歷9月8日左右。 ● 日夜溫差大,勿貪涼。宜滋補養陰,轉骨好時機。 白露食材: 秋葵、芋頭、蘑菇 ![]() ![]() ![]() ![]() 04 【秋分】 ● 秋分時節時值9月23日前后。 ● 秋分以后,氣候漸涼,是胃病的多發與復發季節,胃腸道對寒冷敏感,如防護不當、不注意飲食和生活規律,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注意胃部保暖,以防腹部著涼引發胃痛或加重舊病,人體也宜用溫潤的食材達到陰陽平衡。 秋分食材: 扁豆、南瓜、柚子 ![]() ![]() ![]() ![]() 05 【寒露】 ● 寒露時值每年陽歷的10月8號前后。 ● 夜間氣溫降低,調養著重滋陰潤燥及增強免疫力。 寒露食材: 海帶、核桃、香蕉 ![]() ![]() ![]() ![]() 06 【霜降】 ● 霜降節氣在每年的陽歷10月23日左右。 ● 霜降節氣是秋天的最后一個節氣,按中醫理論,此節氣為脾臟功能處于旺盛時期,由于脾胃功能過于旺盛,易導致胃病的發生。飲食要多樣,粗細要搭配,養生應藏精氣,宜平補忌暴食。 霜降食材: 玉米、荸薺、蘋果 ![]() ![]() ![]() ![]() ![]() 冬季篇 ![]() 冬季天氣漸漸變冷,許多生物為了避開寒冷、活動慢慢減少,準備冬眠,養精蓄銳等待隔年春天的來臨。冬天宜早睡晚起,確保充足睡眠,讓體內的陽氣得已潛藏,才能以更好的狀態迎接新的一年。冬令進補仍以適當為原則,過與不及都不符合自然的規律,多聽些喜歡的音樂、適當運動,讓身心處于健康平穩的狀態,就能平安健康度過冬天。 ![]() 01 【立冬】 ● 立冬節氣時值每年陽歷的11月1日左右。 ● 寒邪易入侵,補冬補嘴空,適合滋補或食療養生。 立冬食材: 山藥、銀耳、草莓 ![]() ![]() ![]() ![]() 02 【小雪】 ● 小雪在每年的陽歷11月22日前后。 ● 天氣轉寒應減少精氣神消耗,除凈燥熱準備過冬。 小雪食材: 栗子、芹菜、洛神花 ![]() ![]() ![]() ![]() 03 【大雪】 ● 大雪時節時值每年陽歷的12月7日前后。 ● 從中醫養生學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進補”的大好時節。在進行調養時應采取動靜結合、勞逸結合、補瀉結合、形神共養的方法。提高人體免疫和抗寒力,季節蔬菜有益冬天食補。 大雪食材: 猴頭菇、大蘿卜、大白菜 ![]() ![]() ![]() ![]() 04 【冬至】 ● 冬至時節時值每年陽歷12月22或23日。 ● 立冬至立春,是“進補”的最佳時期。按照傳統的中醫理論,滋補通常可分為四類:即補氣、補血、補陰、補陽。因此,冬令進補應注意“有的放矢”,切莫“多多益善”。陽氣弱陰氣盛,調養體質好時機,適合補腎強心。 冬至食材: 老姜、香菇、黑木耳 ![]() ![]() ![]() ![]() 05 【小寒】 ● 小寒時節時值每年陽歷的1月5日前后。 ● 寒氣最盛,心腎陽氣易不足,宜熱食以滋補身體。 小寒食材: 山筒蒿、番茄、馬鈴薯 ![]() ![]() ![]() ![]() 06 【大寒】 ● 每年陽歷的1月20日前后。 ● 天寒宜早睡晚起,保暖固腎養心,避免過度進補。 大寒食材: 芥菜、甘薯、黑芝麻 ![]() ![]() ![]() ![]() ![]() ![]() 好 書 推 薦 ![]() 【24節氣輕蔬食】 ![]() 好 書 推 薦 ![]() 作者: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營養師團隊與中醫團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