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醫藥股“悶聲發財” 四細分領域景氣高】3月份以來,股價以前復權計算,據數據顯示,剔除次新股后,滬深兩市有30只個股創出歷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10只個股為醫藥生物股,具體為:科倫藥業、康泰生物、花園生物、樂普醫療、愛爾眼科、恒瑞醫藥、華東醫藥、通化東寶、片仔癀、濟川藥業。(中國證券報)
3月份以來,股價以前復權計算,據數據顯示,剔除次新股后,滬深兩市有30只個股創出歷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10只個股為醫藥生物股,具體為:科倫藥業、康泰生物、花園生物、樂普醫療、愛爾眼科、恒瑞醫藥、華東醫藥、通化東寶、片仔癀、濟川藥業。 對此,分析人士表示,醫藥股近期表現尤為強勢,主要是由事件驅動帶來的超預期與行業基本面的反轉預期形成共振所致。 不再僅是避風港 “弱市買醫藥”、“資金避風港”,是市場給醫藥股貼的標簽,但近期醫藥股卻一反常態,呈現出強大的爆發力。 數據顯示,自2月12日大盤反彈以來,醫生生物板塊累計上漲13.73%,漲幅位居申萬一級行業排行前列,僅次于以科技為主的計算行、通信、電子等板塊。 其中,泰格醫藥、九安醫療、科倫藥業等細分領域龍頭股月內漲幅接近20%。 在近期市場風格偏愛“成長”、“科技”背景下,醫藥板塊為何能夠出奇制勝,“悶聲發大財”呢? 某私募人士表示,近期醫藥生物行業超預期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創新藥研發井噴帶來CRO、CMO龍頭業績持續大幅超預期,未來還會繼續大幅超預期;二是流感高發帶來一季度部分OTC、藥房、大輸液、疫苗等領域上市公司業績高增長。 而從基本面反轉預期看,某券商醫藥行業分析師表示,在我國老齡化加速大背景下,醫藥產業是長期成長性最確定的產業。過去幾年受“醫保控費”和“研發-生產-流通-醫療終端-醫保”全產業鏈的正本清源、去蕪存菁式改革的影響,行業一直處于調整狀態,但如今改革效果凸顯,產業長期發展邏輯逐漸清晰,進入了持續健康發展的新周期。 布局高景氣細分領域 2017年醫藥板塊雖增長穩健,但結構分化仍較明顯,白馬股獲得明顯超額收益,而以創業板為代表的中小市值股票持續下跌。至于2018年,市場普遍預計行業的結構性差異仍然會持續,因此投資正確的方向尤為重要。 中銀國際表示,醫藥行業進入強者恒強的時代,資金都在向優勢龍頭公司集中,龍頭公司也將憑借優勢地位快速向新興細分領域切入,當前投資配置仍需要以龍頭白馬股為主。而大量中小市值股票經過長期下跌之后,部分優質公司投資價值凸顯,平淡中孕育著希望,部分成長性較好的公司PEG處于1附近,建議投資組合中適當加大優秀中小市值股票配置。 光大證券持有類似觀點,醫藥板塊中部分具有成長性的個股經過長期下跌,當前估值已調整到合理水平,顯示出較好的投資價值。 未來市場風格會逐步往業績與估值匹配的中小市值醫藥成長股擴散,繼續建議重點布局高景氣細分領域優質公司:一是零售藥店將長期受益于加速整合和處方外流,未來5-10年有望持續景氣,是長期牛股的搖籃;二是業績增長確定性高且估值合理的醫保受益品種;三是醫藥板塊也有明顯的消費升級趨勢,比如民營專科連鎖醫院和生長激素,醫療服務是典型的量價齊升行業有望持續高景氣,生長激素行業受益于消費升級和產品迭代升級也有望持續高增長;四是在檢驗科反腐、耗材兩票 (原標題:醫藥股“悶聲發財” 四細分領域景氣高) (責任編輯:DF3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