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杜小艾 3月14日,一代科學巨匠、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網(wǎng)友紛紛留言:「他走了,身后是浩瀚的宇宙,他屬于星辰大海」。 霍金一直是科學界的傳說,一方小小的輪椅為他,也為全世界撐起了整個宇宙。 他生于伽利略的忌日,死于愛因斯坦的誕辰,天才以一種如此奇妙的方式相遇,或許,上帝早已為這位傳奇的物理學家寫好他的故事。 他的三個子女隨后發(fā)表聲明:「他的勇氣、堅持以及他的杰出和幽默鼓舞了世界各地的人,我們將永遠懷念他。」 霍金先生一生的卓越成就,和他的家庭教育息息相關(guān)。 天才就是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 霍金的父母一直奉行自由的生活理念:
在這種生活理念的影響下,他們對霍金的教育也是「放養(yǎng)」,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無論是霍金拆東西,還是躲在房間里發(fā)呆,抑或是待在博物館里,都隨他去。 幼年霍金 無論是在興趣的培養(yǎng),還是在專業(yè)的選擇上,父母都未對霍金進行過多的干預(yù)。 因此,童年的霍金可以由著性子折騰。 六七歲的時候為姐姐設(shè)計裝有全封閉的管道系統(tǒng)和照明系統(tǒng)的娃娃屋,制作飛機和輪船模型,開發(fā)一些新游戲,涉及工廠、鐵路、股票等多個領(lǐng)域。 霍金和兩個姊妹 中學的時候,霍金對物理學產(chǎn)生興趣,鎖定自己將來的研究方向,便決定報考物理專業(yè),后來考取了牛津大學,一生致力于自己喜愛的物理學研究,成為了對全人類影響深遠的科學巨匠。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是現(xiàn)實生活中,望子成龍的我們,總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幫孩子選擇報什么興趣班,學習什么專業(yè),交什么朋友,做什么工作。 我們想盡一切辦法為孩子編織「完美未來」,卻忽略了孩子真正的興趣。 心理學家李雪曾經(jīng)寫到: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星星,都閃耀著自己獨有的光芒,我們要做的是,呵護好孩子的天性,讓他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和規(guī)律自然生長。 讀書,讓人生擁有更多可能性 霍金的父母都出生在一個信奉「知識改變命運」的家庭。 霍金的奶奶為了讓子女都接受教育,自己創(chuàng)辦了學校,并把霍金的爸爸培養(yǎng)成牛津大學的高材生,而霍金的外公則在女性很少接受高等教育的年代,把霍金的媽媽送進了牛津大學。 于是,熱愛讀書的他們也在家里營造了濃郁的讀書氛圍。 屋子里到處都擺放著書。 吃飯的時候,一家人喜歡邊看書邊吃飯。 家庭集體活動也是看書。 耳濡目染的霍金喜歡讀書,對子女的教育也是多讀書。 他們相信知識改變命運,而事實證明,這個家族的選擇是對的。 霍金考取了世界最高學府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成為偉大的物理學家。而霍金的子女也都在各自的領(lǐng)域取得了杰出的成績。 女兒露西同樣畢業(yè)于牛津大學,畢業(yè)后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兒童小說作家,與父親一起合寫的兒童科幻類小說風靡全球,激發(fā)了無數(shù)孩子探索宇宙的興趣。 還記得年初的時候,「冰花男孩」曾經(jīng)刷爆朋友圈,人們紛紛感慨「寒門難出貴子」,甚至大談「讀書無用論」。 可是,請告訴孩子:讀書,或許不能讓你大富大貴,卻可以讓你的人生擁有更多的選擇權(quán),讓你的人生充滿更多的可能性。 仰望星空,保持對世界的好奇 在霍金的辦公室里,貼著這樣一段話:
他曾說,如果生活沒了樂趣,那將是一場悲劇。 于是,他傾盡一生都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和熱情。 即使在青春年少意氣風發(fā)的21歲被診斷患有“漸凍癥”(肌肉萎縮性側(cè)索硬化癥),到后來慢慢地全身癱瘓,他依然過著趣味十足的人生。 他像個頑皮的孩子,童心未泯,喜歡捉弄人,會把輪椅快速開到馬路中間看助理嚇壞的樣子,也會調(diào)皮地在皇家宴會上用輪椅軋當時還是王子的查爾斯的腳趾,甚至還說沒有軋過撒切爾夫人的腳趾是他人生的一大憾事。 曾經(jīng)有一位八九歲的孩子問他,「史蒂芬,如果我掉進了黑洞,會發(fā)生些什么?」 霍金調(diào)皮地回答:「你會變成意大利面」。 除了物理研究,霍金還對古典樂、搖滾、歌劇、電視劇、電影都充滿了極大的好奇和興趣,被扎克伯格稱為「明星科學家」。
圖片來源:《生活大爆炸》 面對攝影師的問題,您能不能給我一個詞,談?wù)勀雽@個世界說的話? 他用盡全身力氣,給出了一個詞: wow! 即使歷經(jīng)難以忍受的病痛,即使一生被禁錮在小小的輪椅上,他依然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和熱愛,依然對這個世界發(fā)出了美好的贊嘆! 國學大師周國平曾在《父母怎樣愛孩子》中寫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