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歷史札 02-06 刀墓手札 杜月笙是近代上海青幫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被稱為“中國黑幫老大”和“中國第一幫主”一生叱咤風云,闖得猛、玩得火、斗得兇。他闖蕩上海灘的基本要素是:足智多謀、隱忍不發(fā)、堅韌不屈、蠻橫霸道而不露聲色。不但出入黑白兩道,游刃于商界、軍界與政界,而且將觸角伸向金融、工業(yè)、新聞報業(yè)、教育等多領域,所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杜月笙在青幫中迅速崛起依靠的是黃金榮。投靠黃公館那年,杜月笙19歲,而長他20多歲的黃金榮,卻已是上海灘赫赫有名的人物。黃金榮時任法租界的華探督察長,其勢力不但遍布全上海,還達到了江蘇、浙江的許多地方。杜月笙靠著社會上學到的察言觀色、靈活應變,獲得了黃金榮的賞識,成為其親信,很快便負責經(jīng)營法租界三大賭場之一的“公興俱樂部”。到1925年,杜月笙與黃金榮等合伙開設三鑫公司,壟斷了上海灘的全部鴉片買賣,與黃金榮、張嘯林并稱“上海三大亨”。 以前我們看到的大多是被丑化了的杜月笙,筆者通過大量文史資料,試對杜月笙的凄涼晚年作一真實的披露,把他的是非功過,留給讀者評說。 1949年4月27日,上海春意盎然,正是“風吹新綠草芽青,雨濕輕黃柳條潤”的景致。可是四周隱約傳來的隆隆炮聲,打破了尋春人的悠閑心境。國民黨軍隊行色匆匆,一路擾民而去,明顯暴露出兵敗如山倒的恐慌氣氛,這座遠東最大工業(yè)城市,馬上就要回到人民的手中了。這天夜里,上海灘一代大亨杜月笙黯然神傷的獨包一艘荷蘭輪船“寶樹號”,攜妻妾、子女、朋友和隨從數(shù)十人,逃離上海,去香港避風。 中國“三百年幫會第一人”,他曾將在上海灘呼風喚雨,但在新中國成立后,杜月笙沒有留在大陸,也沒有去臺灣,而是選擇了香港,這其中有很多隱衷。 老于世故的他十分明白,抗戰(zhàn)勝利后上海的租界消失了,他的黑社會組織不僅失去了賴以生存、繁衍的治安死角,而且失去了最有力的后援——享有治外法權的租界當局,他和他的集團已不再具備租界別動隊的價值,自己過去呼風喚雨、縱橫捭闔的好時光只怕要成為明日黃花。 杜月笙到香港,租住堅尼地臺18號底層。這是由他的一個門生替他租下的,僅三房一廳,比起上海華格臬路杜公館來,真是不可同日而語。到港不久,杜月笙的哮喘病復發(fā),大概是一路勞頓,受了風寒,加之心情不好所致。自此以后,他整日蝸居于此,幾乎是足不出戶,直至他病死為止,未曾挪過窩,就住在這三房一廳的狹小空間里。 此時杜月笙的哮喘病愈加嚴重,治療方法是中西并重,藥石兼投。經(jīng)常來為他把脈開方的醫(yī)生有中醫(yī)4位、西醫(yī)3位,在香港個個都有名望。醫(yī)生越請越多,用藥越來越雜,杜月笙身體卻不見起色。幾個月下來,他自嘲說:“如今我是拿藥當飯吃,拿飯當藥吃了!” 分配完遺產(chǎn),杜月笙把所有事務都交給得意門生陸京士處理,自己安心等死。1951年8月16日下午,63歲的杜月笙咽下了最后一口氣。他的骨灰葬在臺灣,而他的遺愿是葬在故鄉(xiāng)上海浦東高橋,至今沒有實現(xiàn)。 (本文系“刀墓手札”工作室原創(chuàng)精品,三年每日原創(chuàng),全網(wǎng)總曝光15億次的優(yōu)質(zhì)自媒體矩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