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d Map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思維形象化的方法,人腦的一種放射性思考方式。同學們在做作品集,尤其服裝、平面、純藝等專業時,為了打開、整理思路會頻繁用到Mind Map,但在整理過程中,很多同學經常會進入如下“誤區”:
在上述這種情況中,Mind Map并沒有幫助同學們正確發散主題找到好思路,反而絆住了同學們的想法。這里康石石要強調一點:合理運用Mind Map只是為了幫助同學們在沒有想法或思路雜亂時能更好的找到設計方向,而不是將大家框定在某個思維模式里。所以今天康石石更多的是要給在做Mind Map時容易“誤入歧途”的同學們一點建議,幫助大家能夠運用Mind Map有效梳理設計思路,提升作品集的創作效率。 1. 找不到合適的中心詞 Mind Map首先需要同學們確定一個合適的主題,即中心詞,通常確定主題后再思考如何由主題串起整個項目,所以中心詞就直接決定了Mind Map的走向。這便是很多人最先容易“誤入歧途”的階段: 很多同學喜歡用一些常見的物體來當中心詞,比如紅酒、枯樹枝、桌子等……這種主題沒錯,但問題在于這種主題不好發散,不容易進入下一個設計階段。主要原因是概念太小,發散不出去,發散出來的詞沒有關聯和邏輯。 選擇中心詞時,建議同學們盡量避免一些空洞的、無內涵的、描述表面現象的詞,如上述的枯樹枝、紅酒等表示一種物體的,又或者描述一些抽象感覺的,如孤獨、悲傷等大多人愛用但又做不好的主題。 用于申請國外頂級藝術院校的作品集,在主題選擇時可盡量從某個文化現象、社會現象或者一部電影、一個事件等有意義可以被深入調研的方向出發。具體舉例如:亞文化、朋克文化、一個無家可歸的社會群體、電影《平行世界》等。因為一個相對復雜的概念,不會只有一個衍生設計元素,它可以包含多個元素便于同學們挑選。 2.沒明確Mind Map的發散方向 當確定了合適的中心詞后,同學們要開始思維發散。中心詞的確立相當于劃分了大概念的范圍,同學們要在此范圍里不斷細化,發散出小概念。但要注意不要往相反的方向想,否則小概念就已偏離主題,繼續發散后再擴大到其他大概念上,這相當于你重新又定了一個主題。 所以在做Mind Map時一定要注意從大概念逐步往小概念發散,最后一個分支出來的可能是特別具體的東西,甚至是一個小元素,一個材質的名稱等。 3. 總按常規套路出牌 簡單來講,Mind Map就是盡量放大自己的腦洞。比如:桌子的下一級不一定是桌面和桌腿,也可以是牛奶液體。關聯理由:某天你在桌子上吃早餐,不小心將牛奶撒在了桌子上,所以每當想起桌子時便會想到牛奶液體。 這種從自身經歷出發的思維發散更能讓自己從慣性思維中跳脫出來,而且是獨一無二的。所以開始思維發散細化概念時,首先不要從最常規最普通的角度去做,如果是慣性思維,那就有意識的pass掉第一想法。 4. 沒有完全發散思路,便淺嘗輒止 很多同學的Mind Map不夠豐富,看起來不過十幾個詞語,再從中挑選幾個整理成一個“殘缺”的邏輯不順的概念,而問題是:主題沒錯,發散方向也對,發散角度也可以,為什么最終卻梳理不出一個完整的好概念? 思維沒有發散完,子內容不夠,自然無法整理出一個完整的概念。所以大家在發散一個中心詞時,應盡量讓每一個分支發散到不能再發散為止。衡量標準是:概念已經細化到單指代某種物體和細節的詞,比如藍色編織袋、眼淚等名詞;而類似幽閉恐懼癥、牙疼、興奮等包含著復合概念的詞同學們應嘗試對其再度發散、分解。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情況不是絕對的,如果發散到某個階段時,自己的概念和邏輯思路已經非常清晰,就沒有必要對所有的詞再進行拆分聯想了。 下面康石石幫助大家梳理正確發散中心詞的思路,以期創作之中更具方向: 1. 明確Mind Map的目的 在進行作品集創作時,通常會有兩種情況下會用到Mind Map:
大部分Mind Map屬于第二種情況,今天主要討論的也是此種情況下Mind Map的方法論。 2. 子內容分級明確 通常由主題最先分解出的幾大塊內容稱為二級子內容,二級子內容的每一個詞應處于平級狀態,之后每一級同理。即由主題發散出的每一級內容的概念大小都應該是平級的。 比如主題是“鳥”,“鳥”便作為中心詞,由“鳥”分解出的二級子內容可以是種類、外觀、內在(解剖)、聲音、行為、關聯藝術作品等等,這些詞的概念大小基本是差不多的。但“羽毛”、“飛行”等詞屬于二級子內容“外觀”、“行為”分解出來的,不適合放在二級子內容中。因此子內容分級明確十分重要,不要隨意打亂秩序,而且同級詞語能幫助同學們在整理串聯整個思路時更有邏輯性。 3. 加入感性聯想 在進行思維發散時,同學們可以適當的加入感性聯想。比如生物課里的物種分類系統圖,是遵循了自然規律列出來的,這種可以看做理性聯想。但每個人的情感和經歷都是不同的,所以對某些詞語的感受也會不同,同學們此時可以大膽的表達,加入情感上的關聯詞,甚至是對比或相反的概念,不要生搬硬套。 4. 線性發散的橫向關聯 一般情況下,使用Mind Map在構思主題概念時所有的線索都是縱向的,橫向之間的關聯難以被梳理出來,尤其在Mind Map發散到中期內容比較密集的時候,找出橫向關聯則更為困難。 這便要求大家縱向發散幾次之后就有意識的在橫向方向上交叉聯想、跳躍思維,這樣在Mind Map過程中才能盡量避免思維的偏差造成的概念或邏輯線索丟失,也能很大程度地使最終的概念層次不會太單一。 5. 概念層次的豐富性 如何確定自己的Mind Map已經梳理出足夠好的概念?除了概念的邏輯完整,同學們還可以用層次是否豐富去衡量。下面舉個例子: 1)層次單一的概念 假如a、b、c、d分別對應who、when、where、what,a在b的c做了d則是一個單一的敘事線。 2)層次豐富的概念 以上述定義為標準,a在b的c做了d,1在2的3做了4,人物a做的事情d與人物1做的事情4之間如果有一個有趣的因果關聯,就會產生層次豐富的概念。 假設a對應美國自由文化為背景的一個群體代表,1對應長期飽受壓迫與戰爭的弱勢群體的代表,兩個小概念之間的對比、反差和碰撞,就證明了我們賦予了這個主題概念更深的意義,比起上述只有一條敘事線的單一概念要更具可讀性、可思考性。 另外,層次豐富還能避免其他問題,比如觀眾在看到一條單一敘事線之后除了覺得設計結果比較“好看”之外就只剩一句“so what?”。而如果在敘事線的背后還能增加一些有趣的,對于文化及其他方面的探討是能夠引導觀者主動思考的,那么這個設計事件除了“看”,還能“品”,即概念層次豐富的重要性。 Final: 以上對Mind Map使用方法的歸納基本可以解決大家在思維發散時遇到的大部分問題,同學們在通讀文章之后也可以把之前做過但半途而廢的Mind Map以此去核對,或許之前想不明白的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另外,Mind Map是需要長期練習的,保持思維的活 躍、熟悉隱藏的規則、把握好理性與感性思維的平衡,逐漸對于不同設計專業項目的主題和邏輯架構都會有更加清晰的感受。同時在平時加強閱讀量擴充知識視野,積累下更多的題材,使自己在設計里做一個隨時能腦洞大開的有趣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希望今天的文章,康石石能為在Mind Map中躊躇不前或方向有偏差的同學梳理清晰問題癥結所在,同時幫助大家掌握利用Mind Map生成設計思路的技巧,同學們如有其他需要解答的留學問題,可以留言提問。 最后,咱們老規矩,如果你希望得到有價值的藝術留學或者作品集創作建議,此文閱讀量達1500,康石石便會為最熱情的上墻提問者,詳盡解答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