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澳洲媒體發布的這條爆炸性新聞,又讓失蹤4年多的馬航MH370上了熱搜: 這條消息說是一位澳洲工程師定位出了馬航MH370失事點,機身上布滿了子彈孔(bullet holes),并且揭露: “這就是有關當局拒絕搜救馬航的原因!” 于是,一撥撥中文報道都出來了: 好吧,我們來看看這則新聞的幾大看點。 爆料者身份 一位已經參與了25年災難調查的64歲的澳大利亞調查工程師。 爆料者主要觀點 1、“4名美國人被派到澳大利亞,以跟蹤搜尋結果。他們要嚴密監視,以使所有的獲得信息都對公眾隱瞞。” 2、當局“并不想找到飛機,因為飛機早已被子彈打得千瘡百孔了。如果這一事實被發現,又要開啟另一項調查。” 3、“馬航MH370航班的落水地點,并不在美國和澳大利亞認定并堅持搜索的海域——這一海域被認為是印度洋中部,而是在塞舌爾和毛里求斯之間的海域——這一海域位于馬達加斯加附近,大大偏離了印度洋中心的位置。” 爆料者認為,這片海域,正是當時美國政府拒絕搜尋的海域。 美澳主導的搜索海域似乎永遠找不到客機。 爆料者提供的證據 一張谷歌地圖,號稱圖片上看得到飛機的形狀。 然而,上述這些“觀點”和“證據”真的可信嗎? 說實在的,我們所有善良人心中都希望能盡快找到MH370,給受害乘客家屬和全世界一個交待。甚至很多時候,我們都愿意違背自己的認知,希望飛機真的是被劫持到某個找不到的地方,乘客們都還活著。但這不等于能用臆測用陰謀論來吸眼球,這是對受害乘客家屬最大的不尊重!!! 首先,一張這樣的谷歌照片,隱隱約約看到一個類似于飛機形狀的白色水影,這個圖像或許可以作為一個推測,但是從這個圖像來推斷上面全是彈孔,這個真的又是陰謀論或者沒有任何根據的猜測了。另外,澳大利亞官方已經指出了這張谷歌照片拍攝于2009年,也就是MH370失蹤前4年。 第二、即便圖片是現在的,圖片中真的是一架布滿彈孔的飛機,試想一下,彈孔已多到了如此地步,飛機早就空中解體了,怎么還可能完整地沉入海中呢? 《航空知識》主編王亞男說: 這張谷歌照片上顯示的灰白色物體雖然看上去像是飛機,但實際上卻很值得懷疑。 如果看看毛里求斯附近的海圖,就會發現,這個島只有在北部有一小片幾十英尺的淺海,東南西三面跨出50公里全都是3000英尺以上的深水。即便是真的有一架大型飛機在北部三四十英尺的淺海試圖來一次迫降,考慮到局部礁盤水深僅為13英尺,很難保證不會因為撞擊水下礁盤而四分五裂。倘若飛機不是迫降而是被外來力量甚至是武器攻擊導致墜毀于此,那斷然不會留下如此完整的外形,絕對無法從谷哥地圖上加以識別。 毛里求斯水文圖,除北邊淺藍色為淺水區域,其它水域均為深海區。 人的眼睛和大腦往往對我們熟悉的事物會在第一時間作出關聯性判斷,你看到一片暈染紙上的墨痕,可能會把它聯想成一只蝴蝶,或者一朵鮮花,然而實際上可能僅僅是視覺錯覺使然。這方面最為著名的例子,當屬當年風傳一時的火星人面,雖然看上去的確像是巨大的人類面孔,但最終天文學家們發現這個地貌仍然是純粹自然力的產物。 判斷這張谷歌照片是否含有有用信息,實際上對于那些海圖學者和測繪專家而言并非易事,只要把同一地點不同時間拍攝的照片加以對比,就能判斷這一圖像是否是海浪或反光、云層等因素偶然形成,即便這一形象長期存在,也要考慮到當地淺海礁盤和海洋生物堆積引發地形的影響。可以調用更高分辨率衛星圖片加以佐證。實在不行,調用當地海洋監測飛機重新拍攝幾張照片,就能讓事實昭然于天下。 當然,如果確知這張照片拍攝的時間是MH370出事兒之前,那就根本不需要后續調查了。 最后,我們來看看部分已經找到并確認的MH370殘骸: 已確認 殘骸部位:客機襟翼 發現地點:坦桑尼亞 發現時間:2016年6月 2016年6月在坦桑尼亞的奔巴島上發現了這片翼瓣碎片已被官方證實是來自MH370的殘骸。后經官方證實這片碎片來自于這款波音777飛機的外側后緣襟翼。 馬來西亞交通部長廖中萊稱,經澳大利亞運輸安全局專家確認波音飛機777碎片上的信息與之前MH370出廠日期符合,因此,證實是馬航MH370客機的殘骸。 殘骸部位:機翼后緣碎片 發現地點:毛里求斯 發現時間:2016年5月 一片在非洲島國毛里求斯發現的機翼碎片也被證實為屬于失蹤的MH370。官方透漏,碎片上有飛機專屬“識別標志”,該標志可以使搜查專家對碎片的歸屬進行決定性判斷。 馬來西亞交通部長廖中萊表示,根據澳大利亞交通安全局專家的分析檢查,殘骸上的部件編號、外觀和構造表明這是一架波音777型客機左外側襟翼的部件。根據襟翼制造商記錄,該部件被安裝在編號9M-MRO的客機上,即馬航370航班客機。 殘骸部位:襟副翼 發現地點:法屬留尼汪島 發現時間:2015年7月 一片襟副翼的殘片被證實為MH370的殘骸,這片殘骸也是自2014年3月MH370失蹤后發現的第一片殘片。“該殘片中發現的編碼和部件制造商的記錄相吻合。”一名法籍官方人員介紹稱,此編碼是獨一無二的,這也可以確信殘骸屬于MH370。 當地時間2015年7月29日,印度洋的法屬留尼汪島居民在海灘上發現一塊飛機殘骸和破損嚴重的行李箱。這塊殘骸長2米多,寫著編號BB670。有目擊者稱,“殘骸上到處都是貝殼,感覺在水里泡了很久。” 馬來西亞官員隨后證實,從編號可以斷定,該殘骸為波音777機翼后緣“襟副翼”。而馬航MH370正是波音777型。 幾乎確認 殘骸部位:機艙內部面板 發現地點:馬達加斯加島 發現時間:2016年6月 經檢測發現該殘骸“極大可能”屬于失蹤的MH370。官方確認其屬于和MH370同種機型但無法確認該殘骸一定屬于MH370。不過,MH370是印度洋唯一一架失蹤的波音客機。該殘骸上顯示的圖案紋路和MH370極為相似,被官方確定為疑似殘骸。 殘骸部位:發動機罩 發現地點:莫塞爾灣,南非 發現時間:2016年3月 這片發動機罩殘骸上印有羅爾斯·羅伊斯文字模板,和馬航其他飛機發動機上搭載的一致。 殘骸部位:主客艙內板 發現地點:羅德里格斯島,毛里求斯 發現時間:2016年3月 官方聲明:該殘骸屬于主客艙,其材質、長度、構造等參數均和馬航其他波音機型相吻合。但是沒有證據證明該殘片100%屬于MH370。 殘骸部位:水平穩定器 發現地點:莫桑比克海灘 發現時間:2016年2月 由澳大利亞帶頭在印度洋的搜索小組確認該殘骸“幾乎可以肯定”是消失的MH370上的。雖然可以通過殘骸上的文字確認該碎片來自馬航的波音飛機,但無法肯定它屬于MH370,因為該殘骸“沒有唯一的識別標識”。 殘骸部位:襟翼導軌整流罩 發現地點:莫桑比克海灘 發現時間:2015年12月 該部件作用是減少阻力,它是第一個被澳大利亞官方宣布“幾乎肯定”屬于MH370的殘骸,但不能最終確定。殘骸的字體和顏色確認是馬航使用的。 殘骸部位:右側發動機風扇整流罩 發現地點:莫桑比克 發現時間:2016年4月 一塊右側發動機風扇整流罩的殘骸被認為“幾乎肯定”屬于MH370。該部位覆蓋于飛機發動機外部,是用來減少阻力、冷卻發動機和裝飾飛機的。 殘骸部位:右側垂直穩定器面板 發現地點:莫桑比克海灘 發現時間:2016年8月 這片右側垂直穩定器面板被認為“幾乎可以肯定”是MH370的一部分。該部位位于飛機的尾部右側,用于減少氣動側滑,提供方向穩定性。 (殘骸整理參考大白新聞) 所有這些至今找到的殘骸大概可以概括在這樣的一張圖上。 尊重生命、尊重事實、尊重證據! 希望各方科學搜尋,盡早解開MH370失蹤之迷!!! 文章來源于公眾號“Most中文”、“我愛飛機”,航空知識整理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