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寫微號 - 閱讀 寫作 教育 文藝 有思想 有溫度 有價值 有方法 投稿郵箱 - zxsduxie@163.com 青島一模作文分析與例文 青島天龍中學 齊建文 作文要求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60分) 1.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2.獨善其身者,難成大事。 3.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4.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 5.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6.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讀了以上六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材料解讀 第一句意思是窮途末路時,不曾忘記道(仁)義;(顯達)得志發達時,離不開道德。強調的是個人與道德仁義的關系,無論你是得志或不得志時,都應發揚。 第二句關于道德修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出自《孟子·盡心上》,意思是“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志時就使天下都能這樣”。強調的是人在不同境遇下的做法。 第三句出自唐代杜荀鶴的《小松》:“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最后兩句意思是那些人當時不識得可以高聳入云的樹木,直到它高聳入云,人們才說它高。強調的是小松頑強、努力的生命斗志,以及在成長過程中,不介意旁人目光,活出自我的風采,最后證明自己的格局。 第四句意思是“一間房子不能管理好,怎么管理整個國家呢?”強調從小事做起的重要性以及自我道德修養的重要性。出自《習慣說》一文,寫于清代,作者劉蓉。 第五句出自出自清代詩人袁枚創作的一首詩歌《苔》,意思是春風陽光不到地方,青春照樣萌動。哪怕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絲毫也不自慚形穢,依然像那美麗高貴的牡丹一樣,自豪地盛開。強調的是每個個體都有自身的價值和光彩,要相信自己,做好自己,標榜自己,成就自己,生命要有夢想,努力并堅強,不放棄。 第六句是一句電影臺詞。強調聽從自己內心,堅定自我價值,而忽略因素或旁人眼光。 總體來看,這道作文題形式模仿2017全國高考I卷的痕跡很強,但材料內容更見難度:每一個語句看似獨立,實際上部分語句之間有關聯,或正或反,或勾連補充,邏輯性很強。這也是作文要求里提及的“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立意”的前提與意義所在。 審題步驟 審題的第一步,當是找到每個語句的旨意; 審題的第二步,合并同類旨意,變成基礎立意 審題第三步,按照要求組合語句,形成觀點,構思文章。 除行文構思、結構章法符合一貫要求,此類材料作文建議在文章中出現所選語句。 下水作文 讓生命綻放 小時候總盼望著長大,而“長大”又是一個模糊的字眼。18歲成人是為長大,還是可以獨立行走,獨自選擇?亦或可以像父輩那樣用雙手和智慧賺取生活的資本? 我不太確定。 直到有一天,在經歷那么多青春該有的選擇、挫敗和懊悔之后,我才明白,所謂長大,無非開始學會聽從自己的內心,學會珍惜生命,頑強地綻放自己。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觀看“經典詠流傳”,我被這首簡潔而有力的小詩吸引住了。小小的苔花,不懼風雨,不妄自菲薄,欲與牡丹一較高低。這是多么倔強而驕傲的生命姿態呢?不因弱小而畏縮不前,不因環境惡劣而自暴自棄。生命,不正由此才光彩奪目嗎?苔花聽從內心召喚,才有比美牡丹的信念。 此刻,我突然想到剛剛去世的一代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先生。霍金,一位只靠三根手指和眼神與人交流并開展科研工作的巨擘。論自身劣勢,恐怕再沒有比他更悲催的身體條件了,但恰是他的頑強內心以及出于對生命的珍重,才創造了黑洞理論和一系列科研成果。 這樣的生命,才是美麗的。 但往往,我們對美是有偏見的,特別在他們沒有綻放的時候。 唐代詩人杜荀鶴作品《小松》說,“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說的就是這種偏見。偉大如霍金,也并非沒有遇到過這種偏見。試想,在他剛剛病倒之際,別人的漠不關心或者異樣的眼光,都有可能將他擊潰。但正如你所了解,霍金并沒有倒下。在他經歷了短暫的調整之后,他用精神和毅力,以及對宇宙無限的熱愛重新站了起來,最終成為一棵凌云木。 成功不屬于弱者,也不屬于內心脆弱又極度敏感的人。 羽壇名將林丹、鏗鏘玫瑰中國女排、泳壇老將菲爾普斯,哪一個人的成功不是靠聽從內心的召喚,忍辱負重卻頑強堅持下來的結果? 有人說,青春是一筆糊涂賬;有人說,青春里每一個人都是迷路的羔羊。我想,正如電影《無問西東》臺詞“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說的那樣,只要聽從自己內心的召喚,尊重生命個體,青春就不會枉此一場。而這一點,不正也是九零后的青春宣言嗎? 青春終會散去,成長當是必然。而我希望當我趟過了青春這條河流之后,感受更多的是堅韌與從容,像霍金那樣,聽從自己的內心,頑強地綻放自己。 而我終于無愧地對自己說,我長大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