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老師針對全國群友們 提交的一些身體問題, 精選了一些較為常見問題, 專程給群友們做課程答疑! 課程 要點 外感風寒、流鼻涕鼻炎、咽喉疼痛、咳喘、痔瘡、皮膚病、頭發油膩、經常便秘、腹瀉、女人性冷淡、婦科病、男人性功能弱、前列腺問題、男人女人的肥胖、掉頭發、痤瘡、腳氣、手腳浮腫、小便發黃、大便臭、憋不住尿、小腹和膝蓋冰涼、無緣無故長青春痘、有的女人生完孩子肚子回不去、肚皮松,皮膚油膩而且還掉頭發、蕁麻疹、眩暈、老是感覺很累,不想動、三高癥等都是脾腎濕寒問題導致。 脾腎濕寒的人,濕氣排不出去,在體內腐朽就會變成難聞的氣味,形成各種難聞的體味,比如腋臭、汗臭、口臭、腳臭、頭發臭、私處異味等(體味重的人,可以試試金匱腎氣丸,還有明顯改善)。 凡是長壽的人脾必好。健康的人脾好的時候通過大便就可以看出來,排大便的時候非常愉悅,大便外有一層粘液。大便黏溺半天排不完,還沖不下去。那一定是寒濕體質。而且這樣的人最容易得痔瘡,不管男女都一樣。 (長按圖片可保存) 群友問題: 1.血虛導致的愛掉頭發(比如產后脫發、營養不良、手術生病后脫發) 先用當歸四逆湯:當歸12克,桂枝9 克,白芍9 克,細辛3克,炙甘草6克,通草6克,紅棗4枚,吃3付(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兩袋,早晚各一袋)。之后用黃芪桂枝五物湯。 黃芪桂枝五物湯:黃芪20克, 桂枝15克, 白芍15 克,生姜15 克,大棗5枚。10付(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兩袋,早晚各一袋)。 2.焦躁癥 癥狀:生育后脾氣差、愛哭。 分析:脾腎濕寒造成氣血虧虛,肝不藏血、肝郁血虛。 3、胖女人產后沒奶,孩子特別瘦,容易得病,根源都是脾腎濕寒。 女性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宮外孕,婦科病總不好都是脾腎濕寒造成的。 4、婦科病炎癥反復不好 表面是下焦濕熱,根源是脾腎濕寒,濕久化熱導致的。比如說我們把臟衣服扔到水盆里泡著,一周是濕寒,三個月就長毛了就變熱了也就是濕熱。 所以治療婦科病通過苦寒藥物祛除濕熱后,一定要調寒濕才能不反復徹底治好。 5、女人生孩子之前怕冷生育后怕熱 脾腎濕寒加重的表現,這些女性還會有肚子收不回去的情況,這種燥熱是假熱,脾虛極致虛弱導致的胃不降導致的膽胃上逆,膽火不降腎陽不足,結果腎陽自己提前支取,就如透支信用卡一樣,對身體很不好。 6、膽胃上逆形成的痘痘調理分為兩類: (1) 伴隨便秘 大柴胡湯癥加上參桃湯:柴胡15g、黃芩15g、枳實10g、半夏20g、白芍20g、生姜10g、紅棗15g、生大黃10g。如果便秘下不來加6克芒硝(打碎沖服)、生石膏20g生石膏清熱的、山萸肉60g、山萸肉調肝的,茯苓30g、白術30g、干姜10g、炙甘草9g、桂枝15g。大便粘、不成形加厚樸12g、蒼術15g、澤瀉15g、陳皮15g。喝完湯藥后1.5小時用金匱腎氣丸和奇黃寒濕湯。 (2)不便秘,常大便糖稀,脾腎雙虛 方劑:柴胡15g、黃芩15g、甘草10g、半夏20g、人參10g(如果火特別大人參調到5g)、生姜15g、大棗12枚、白芍20g(如果吃完腹瀉比較嚴重的,可以把白芍調到15g) 生石膏20g 、山萸肉60g、茯苓30g、白術30g、干姜10g、炙甘草9g、 桂枝15g、蒼術15g、澤瀉15g、陳皮15g,大便粘、不成形加厚樸12g。吃藥一個半小時后,吃參苓白術散同時服用金匱腎氣丸。(姜干桂瀉陳倉白苓山石) (長按圖片可保存) 7、經常生凍瘡的人腎陽不足,氣血不暢,凝滯脈絡,所以肌膚失養。夏天治效果比較好。 寒濕湯外用小妙方:把寒濕湯泡濃一些,然后用湯汁泡手,泡5分鐘后開始搓手,錯10分鐘,配合內服寒濕湯,堅持半個月,凍瘡基本就不復發了 8、牛皮癬(牛皮癬的患者都是三陰體質,西醫講免疫力不好,牛皮癬不會傳染。) 癥狀:小紅點上覆白色鱗屑,生活不規律勞累、遇外界寒濕入體。 小柴胡方加減:柴胡15克,黃芩10克。法半夏12克,蒼術15克,黃芪15克。荊芥15克,紫草15克,生地黃20克,紅花10克,當歸10克,川穹10克,白芍15克,制何首烏20克,生甘草6克,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用。藥后1個半小時用寒濕湯。2劑就有改善。連用30劑。 溫馨提示: 有膽胃上逆的人用寒濕湯調理,要先用小柴胡湯降膽火再調寒濕。 膽胃上逆的人一定是脾腎濕寒,脾腎濕寒不一定有膽胃上逆癥。 9、肥胖高血壓,心電圖50下,干點活就出汗,心里不舒服。 大柴胡湯和桂枝茯苓丸合方:柴胡10克,黃芩15克,白芍15克,半夏15克,枳實20克,大黃6克,大棗12枚,生姜20克,桂枝10克,茯苓15克,丹皮15克,桃仁12克( 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兩袋)。也可以用大柴胡湯熬完后吞服中成藥桂枝茯苓丸。 加減:如果發熱嚴重加生石膏12克—30克,如果血壓高時心跳的嚴重桂枝可以用15克或者18克,茯苓可以用到30克。大便便秘或者非常干燥大黃可以用到8或者10克,如果不便秘,大黃用到3克以下。康復之后,可以服用金匱腎氣丸善后。 10、胃潰瘍:打嗝反酸,食后腹脹。飯量少。 癥狀:小紅點上覆白色鱗屑,生活不規律勞累、遇外界寒濕入體。 旋覆代赭湯加減:旋覆花9克、代赭石24克、姜半夏15克、枳殼9克、烏藥10克、丁香2克、制烏賊骨3克(打碎沖服)、浙貝母15克、乳香10克、元胡10克(這是一付的量,早晚飯后各一袋)。3到5付即可見效。 11、中氣不足造成的便秘。 特點:有脫肛或者嚴重的痔瘡。應以補中益氣,潤燥通便。 補中益氣丸加減方:黨參25克、柴胡10克、當歸20克、黃芪20克、升麻15克、白術15克、生地20克、黑芝麻20克、 桃仁15克、炒杏仁10克、火麻仁15克、皂角子5克、萊菔子15克、檳榔 20克、茯苓10克、山藥15克、肉蓯蓉20克、陳皮10克、枳殼10克,這是一付的量,熬10付,一付熬出兩袋,早晚各一袋。吃藥后一個半小時后,吃金匱腎氣丸。平時可以用奇黃寒濕湯健脾胃。 12、肝郁脾虛造成的便秘(產后女人比較多) 特點:便秘是懷孕之后才出現的,或者懷孕期間出現的。月經錯后的時候偏多,平時飯量較小。應以疏肝健脾,潤腸通便。 逍遙丸加減方:白術15克、陳皮30克、砂仁12克、茯苓15克、當歸10克、炒白芍15克、柴胡6克、郁金10克、香附10克、烏藥10克、枳實12克、小茴香10克、炒決明子18克、火麻仁15克、郁李仁15克、肉蓯蓉20克、甘草5克、生姜15克(這是一付的量,熬10付,一付熬出兩袋,早晚各一袋)。 13、 痤瘡同時胸部疙瘩。 癥狀:在面部、頸部、胸部出現大量痤瘡。背部均有大量密集或散在的丘疹,有的呈黑色,有的呈鮮紅或暗紫色,大小不等,有白色膿點,密密麻麻一片。面色紅赤,心煩口苦,舌苔白。 根源:膽胃上逆,導致下焦濕寒,濕久化熱,感受風邪,結于肌表。 方法:降膽胃,解肝郁,和解營衛。 方劑: 柴胡15克、姜半夏15克、黃芩15克、黨參15克、桂枝15克、茯苓30克、蒲公英30克、天花粉10克、浙貝母10克、甘草6克、生姜15克、大棗12枚、生龍骨15克、煅牡蠣30克。熬20付,一付熬出兩袋,早晚飯后各一袋。痘痘祛除后用奇黃寒濕湯善后。 14、吃食物過敏,經常有皮疹。 癥狀:大量吃海鮮后出現紅色皮疹,自服抗過敏藥物如撲爾敏即可消失。但病情逐漸加重,后稍食魚肉及辛辣后都會導致病情復發。全身散在紅色風團,有的融合成片,瘙癢,夜間嚴重。心煩,口干口苦,時有頭暈心悸。 根源:西醫稱為慢性蕁麻疹。中醫則為血虛風燥,陰液虧耗。 方法:養血滋陰,平肝鎮心。 方劑:茯苓30克、白術30克、生地10克、何首烏10克、姜半夏10克、黃芩15克、生龍骨15克(搗碎)、珍珠母15克(搗碎)、赤芍10克、白芍15克、柴胡6克、柏子仁10克、丹皮15克、合歡皮10克、蟬蛻8克、 紫蘇15克、 防風8克、雞內金10克,熬10付,一付熬出兩袋,早晚各一袋。 15、 脂肪肝。 癥狀特點:經常喝酒,不愛運動,發胖,腹肋部發脹,胸悶,身體沉重,有眩暈感,大便量少、干燥或者溏稀難以排出。胳膊兩側有小疙瘩,脖子后發黑,肚子比較大。 根源:氣不通,痰濕體質。 方法:健脾理氣,化痰除濕。 方劑:陳皮15克、青皮10克、 丹參20克、郁金10克、枳實15克(主要是開痰的作用)、枸杞子10克、茯苓15克、炒決明子15克、山楂15克、沉的佛手10克。熬10付沒有太多的異常就堅持吃,由于脂肪肝比較頑固,需要吃2-3個月,人也會稍稍的瘦一些,但是因為不是減肥產品,不會瘦太多。如果生活習慣不好,愛喝酒吃油膩,建議配合寒濕湯。 16、鼻炎 癥狀:臉色比較白,總是沒勁,感覺氣不夠用,鼻炎流清鼻涕,易打噴嚏,易感冒,鼻子比較干燥,容易過敏性鼻炎。 方劑:桔梗15克、元參15克、杏仁15克、陳皮15克、半夏15克(生半夏最好,或者可以用姜半夏,法半夏)、茯苓15克、甘草10克、生姜15克。熬10付,1付熬2袋,早晚飯后服用。 溫馨提示:這種類型的鼻炎,特別像過敏性鼻炎,往往與腎氣不足有直接關系。同時補腎氣,吃金匱腎氣丸。單純補腎不行,必須健脾,吃附子理中丸。 經常感冒,空調一吹就鼻塞的人,加玉屏風顆粒。平時用奇黃寒濕湯調理 17、月經錯后,量少的人、脾氣不好屬于肝郁血虛。 方劑:逍遙丸+金匱腎氣丸+奇黃寒濕湯。 18、骨刺(外用+內服) 外用方劑:白芥子、大黃、肉桂、吳茱萸、乳香、沒藥、樟腦、細辛、麻黃、桂枝各等量。 用法:上藥各等分,研末后用醋調成糊狀,外敷病變部位。 使用注意:上方中的白芥子外用會導致皮膚起泡,應用的時間不宜太長,否則會流水、瘙癢。但根據作者的經驗體會,若外用藥物導致皮膚起泡后,可用消毒的針挑破后放水,作用會更好。 加減法:若皮膚過敏者,可以去掉方中白芥子。 內服:奇黃寒濕湯祛寒濕。 注意:用三四天可能會有患處瘙癢,搔抓,抓后流水,呈黏液狀的情況,沒關系,繼續使用,你會發現疼痛緩解,用7天就用明顯改善,但是寒濕湯要堅持調理,防治其他寒濕病變。 19、失眠 胃不好的人可以用小建中湯,也可以直接用寒濕湯安眠效果特別好(方中有紫蘇、酸棗仁有安神左右,也能調理脾胃) 20、心腎不交型失眠 癥狀:舌紅苔燥、小便短、咽中干、皮膚干燥、紅臉蛋發熱就想在空曠的地方吶喊才舒服,夜晚特別亢奮不想睡覺,白天精神不好。還有上熱下寒的癥狀,就是上身燥熱,下半身腿特別寒涼。 方劑:黃連阿膠湯:黃連12 克,黃芩6克,白芍6克,阿膠9克(打碎沖服),雞子黃2枚。 使用方法:喝的時候,要把阿膠按比例放入融化,等湯藥略溫后,再放入生雞攪拌均勻后服用。 21、脾腎陽虛導致的嗜睡 癥狀:神疲倦怠,飯量小,畏寒肢冷,時時欲睡,舌淡或胖,苔白,脈弱 方劑:把山藥30克,山萸肉30克,黨參10克,枸杞子10克,炙甘草10 克(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兩袋,早晚各一袋)熬水,沖服附子理中丸和金匱腎氣丸就可以改善,如果自己熬藥不方便,可以直接用寒濕湯+金匱腎氣丸就可以調理。 22、甲減 癥狀:渾身無力、頭暈耳鳴、行動遲緩、怕冷皮膚干燥、手腳厥冷、舌苔薄白、脈沉細弦。 中醫辯證:陰陽不足,氣血俱虛。 方劑:補氣血、調陰陽:黃芪15 克,人參10克,肉桂10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生地10克,白芍10克,白術12克,茯苓15克, 炙甘草10克,半夏15 克,麥冬15克,生姜10克,大棗5枚 ,肉蓯蓉20克,制附子10克(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兩袋,早晚各一袋)。 溫馨提示:由于其中含有制附子,制附子需提前熬50分鐘,然后放入其他中藥一起熬。 23、甲亢(分2種辯證:脾虛和肝火傷陰型的導致的甲亢)。 首先你要看食欲,如果不愛吃飯,大便糖稀就從脾虛辯證 (1)脾虛導致的甲亢 癥狀:食欲減退,腹瀉、大便溏稀。伸手伸舌可震顫,個別人會眼珠突出。 基本方:黨參20克、炒扁豆10克、蓮子肉10克、枳殼10克、陳皮10克、炒白術30克、炒山藥15克、柴胡4克、甘草3克、黃芪20克、茯苓20克、炒薏苡仁15克、炒白芍10克、桔梗8克 加減方: 1.心慌,或者突然震驚加合歡花12克、五味子10克。 2.眼珠突出加白蒺藜10克、石決明10克。 3.手指、舌頭震顫者加鉤藤10克,珍珠母10克。 4.失眠加夜交藤30克,刺五加12克,合歡花12克。 5.婦女閉經加當歸10克、川芎10克。 6.男子陽痿加菟絲子10克,巴戟天12克,肉蓯蓉30克,仙靈脾10克。 脾虛型甲亢可以在用方改善后用奇黃寒濕湯調理脾胃。 如果特別能吃飯,飯量特別大,考慮: (2)肝火傷陰型甲亢 癥狀:急躁易怒,面頰烘熱。咽干口渴,食欲亢進。心慌,容易受驚嚇。眼球突出。伸指伸舌都會震顫抖動。頭暈目眩,形體發瘦。汗出氣短,疲乏無力。個別病人有皮膚粗糙,發干散亂,頸部有腫起。 基本方:太子參12克、丹參12克、炒白芍15克、生地15克、夏枯草30克、麥冬10克、合歡花10克、枳殼12克、女貞子12克、海藻15克、五味子12克、柴胡4克、郁金10克、制鱉甲15克、炒山藥15克。 加減方: 1.手舌震顫者加鉤藤12克、石決明10克、珍珠母12克; 2.眼球突出者加白蒺黎10克、茺蔚子10克、沙苑子10克; 3.腰膝酸軟者加桑寄生15克、狗脊30克、懷牛膝15克; 4.女子經量少或者閉經加 桃仁10克、制首烏10克、 枸杞15克、益母草10克、澤蘭葉10克; 5.男子陽痿遺精者加山茱萸60克、枸杞15克、桑椹12克、制首烏10克; 6.能吃總餓者加石斛12克,生石膏20克。(生石膏不能久喝,飯量下來,就拿掉。) 24、干眼癥 辯證:干眼癥患者肝腎陰虛,虛火上炎,導致津液虧損,氣血澀滯,出現眼干等一系列癥狀。 溫馨提示:輕微的不過度影響生活的就直接貼奇黃愛目貼,每天2-3次。嚴重的配合內服湯藥平肝益精。 方劑:石決明15g(先煎),海蛤殼15g(先煎),珍珠母15g(先煎),谷精草10g,枸杞子10g,金銀花10g,密蒙花10g,菊花10g,茺蔚子10g,丹參10g,石斛30g,北沙參20g,焦神曲10g,琥珀3g(一付熬兩袋早晚各一袋)。 學中醫群提醒您: 奇黃寒濕湯 奇黃寒濕湯在古經方理中湯和清代名醫黃元御“黃芽湯”的配方基礎上,針對現代人脾腎濕寒體質進行加減,23味藥食同源成分,其中包括紅參、鹿筋、阿膠等名貴成分。通過健脾胃、升腎陽、補氣血、通經絡,綜合調理體質,是真正有效調理脾腎濕寒的古經方產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