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書法字形的結構規律,指的是字的點畫搭配、排列、組合的關系,也可以說是點畫、線條組合之美的規律。結構又稱“結字”、“結體”、“間架結構”。 結字,晉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 書法字形的結構規律就是“對比照應、多樣統一、平衡對稱”三條原則。一、點畫線條之間要互相呼應,這樣的字才是一個有生命的整體。1、點畫呼應書法中講“起筆為呼,承筆為應”。點畫之間,互相聯系,字就生動活潑。 例如“之”字的寫法,筆畫之間本不相連,但是在起筆、收筆之間就存一種筆勢,相呼應,筆雖斷而勢未斷。 2、向背分明既然有呼應,就會有向背。 字要有姿態,一定要注意點畫和偏旁面向何處、背向何處,安排好。 若字有左右兩部分,要左顧右盼,互相之間氣勢要一貫。 若兩邊相背的字,左右互背,要脈絡貫通。 二、點畫線條的長短、粗細與組合的疏密、斜正要形成對比,這樣整個字才會參差有致。1、主次對比一個字,往往只有一筆到兩筆的筆畫是“主筆”,這一筆寫的好不好,關系到這個字寫得好不好。 劉熙載在《藝概》中說“畫山者必有主峰, 為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筆,為余筆所拱向。主筆有差,則余筆皆敗,故善書者必爭此一筆?!?/p> 2、分部對比一個字中的兩個或幾個部分的大小要形成對比。 如“泉”字上小、下大。 3、偏正對比字的偏正也要形成對比。 如“元”字正中有偏。 4、疏密對比一個字中的不同部分要形成疏密的對比。 如“讀”字左右疏密對比。 “學”字上下疏密對比。 三、字的總體形態要重心平穩,這樣讓人看了才有愉悅之感。1、重心平穩善于把每個字的點畫線條組合置于不失重心的底線上,就能做到每個字重心平穩。 比如“武”字,字的點畫都不是橫平豎直的,而且還有一個長長的“戈”鉤,但是要寫的它重心平穩。 2、穩中求變在重心平穩的基礎上還要做到參差有致,富于變化。 例如,一個字中有兩筆以上同樣的筆畫,或兩個以上的同樣的組成部分,就要用“一大一小”“一短一長”“一斜一正”“一輕一重”等方法加以變化。 要穩中求變,靜中求動。 如“九”字,共有兩筆,一撇寫得有些斜,但是一個橫折鉤把整個字的重心寫的很平穩了,同時這個字又顯的筆勢有變化,很生動。 總而言之,書法字形的結構規律,正如王羲之《筆勢論》中所說:“凡字處其中畫之法,皆不得倒其左右,右相復宜粗于左畔,橫貴乎纖,豎貴乎粗。分間布白,遠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穩?!?/h2>以上是我對書法字形結構規律的觀點,請方家指正。 喜歡就點贊,我是劍飛齋主人。 歡迎關注留言交流。 |
|